家用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099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包括显示和/或操作部、功能部、设置在所述功能部外侧的罩结构以及电控板,所述罩结构至少包括前罩和后罩,所述电控板设置在所述后罩的后侧,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设置在所述前罩上,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家用电器充分利用前罩空间,方便用户操作,并且走线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家用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
,特别是一种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市面上的风扇显示板块大部分设置在机身或底盘处,机身显示控制使机身结构空间臃肿,操作需弯腰,不够便捷。底盘显示则手动操作更加不便,且走线长,连接复杂,生产效率低下,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走线简单且方便操作的家用电器。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包括显示和/或操作部、功能部、设置在所述功能部外侧的罩结构以及电控板,所述罩结构至少包括前罩和后罩,所述电控板设置在所述后罩的后侧,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设置在所述前罩上,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优选地,所述家用电器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功能部运行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后罩的后侧,所述电控板与所述驱动装置靠近设置。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家用电器包括电机支架,在所述电机支架上设置有供所述导线穿过的过线孔。优选地,在所述罩结构上设置有用于设置所述导线的走线孔或走线槽,所述导线穿过所述过线孔后经所述走线孔或走线槽连接到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上。优选地,所述罩结构包括前罩和后罩,所述前罩和后罩连接在一起构成容纳所述功能部的内腔,所述前罩和后罩构造为包括网状部的盘形结构或板型结构,所述走线孔或走线槽沿所述盘形结构或板型结构的径向延伸。优选地,位于所述前罩内的导线和位于所述后罩内的导线之间通过接线端子相连接。优选地,在所述罩结构上设置有用于设置所述导线的走线槽,在所述走线槽的开口处设置有遮挡结构,用于防止所述导线从所述走线槽内脱出。优选地,所述遮挡结构设置有多个,和/或,所述遮挡结构构造为遮挡片,所述遮挡片的一端与所述走线槽的一个侧壁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走线槽的另外一个侧壁之间具有间隔。优选地,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设置在所述前罩的中心位置。优选地,所述家用电器包括电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家用电器,将显示和/或操作部设置在前罩上,充分利用前罩空间,并且走线较短,连接方式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将显示和/或操作部设置在前罩上使得用户在操作时不需要弯腰,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好。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家用电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控板、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罩的剖视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后罩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后罩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后罩的剖视图;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显示和/或操作部;2、功能部;3、罩结构;31、前罩;311、内侧端子;32、后罩;321、后罩背侧端子;33、走线槽;34、遮挡结构;4、电控板;5、导线;51、第一导线;511、第一端子;52、第二导线;521、第二端子;53、机内配线;6、驱动装置;7、电机支架;71、过线孔;8、电机罩;9、电扇;91、机身;92、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例如电扇、冷风扇等。如图1所示,所述家用电器包括显示和/或操作部1、功能部2、设置在所述功能部2外侧的罩结构3以及电控板4,所述功能部2指的是家用电器的功能部件,例如电风扇、冷风扇的叶轮,在叶轮转动时产生气流。所述罩结构3至少包括前罩31和后罩32,所述电控板4设置在所述后罩32的后侧,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1设置在所述前罩31上,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1与所述电控板4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1通过导线5与所述电控板4电连接,实现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1的有效供电。本申请中的前指的是家用电器朝向用户的一侧,本申请中的后指的是远离用户的一侧,例如,图8中的左侧为前侧,右侧为后侧。进一步地,所述家用电器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功能部2运行的驱动装置6,所述驱动装置6设置在所述后罩32的后侧,所述电控板4与所述驱动装置6靠近设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装置6包括电机,所述家用电器包括电机支架7,其中,所述电机和电控板4通过紧固件固定至所述电机支架7上,所述家用电器还包括电机罩8,用于保护和遮盖所述电机,所述电机支架7与所述电机罩8固定,所述电机罩8与所述后罩32固定。进一步地,在所述电机支架7上设置有供所述导线5穿过的过线孔71。进一步地,在所述罩结构3上设置有用于设置所述导线5的走线孔或走线槽33,所述导线5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控板4上,另一端穿过所述过线孔71后经所述走线孔或走线槽33连接到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1上,实现电控板4与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1的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罩结构3包括前罩31和后罩32,所述前罩31和后罩32连接在一起构成容纳所述功能部2的内腔,所述前罩31和后罩32构造为包括网状部的盘形结构或板型结构,所述走线孔或走线槽33沿所述盘形结构或板型结构的径向延伸,可以节省空间并且走线规整,使得整体外观更加简约、美观。优选地,位于所述前罩31内的导线5和位于所述后罩32内的导线5之间通过接线端子相连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导线5包括三部分,分别为第一导线51、第二导线52和机内配线53,所述第一导线51位于所述前罩31内的走线槽33中,所述第一导线51包括第一端子511,所述第二导线52位于所述后罩32内的走线槽33中,所述第二导线52包括第二端子521,所述第一导线51和所述第二导线52通过所述第一端子511和第二端子521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端子511和第二端子521通过公母插的方式在前后罩32装配好时连通,以此实现所述第一导线51和第二导线52的电连接。另外,所述前罩31上还设置有内侧端子311,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线51的另一端连接,以此实现第一导线51和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1的电连接,所述后罩32上还设置有后罩背侧端子321,所述机内配线53的一端与所述后罩背侧端子321连接以实现与所述第二导线52的连接,所述机内配线5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电机支架7上的过线孔71与所述电控板4连接,最终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1通过第一导线51、第二导线52和机内配线53的连接与所述电控板4实现电连接。在所述罩结构3上设置有用于设置所述导线5的走线槽33,在所述走线槽33的开口处设置有遮挡结构34,用于防止所述导线5从所述走线槽33内脱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包括显示和/或操作部、功能部、设置在所述功能部外侧的罩结构以及电控板,所述罩结构至少包括前罩和后罩,所述电控板设置在所述后罩的后侧,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设置在所述前罩上,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包括显示和/或操作部、功能部、设置在所述功能部外侧的罩结构以及电控板,所述罩结构至少包括前罩和后罩,所述电控板设置在所述后罩的后侧,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设置在所述前罩上,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功能部运行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后罩的后侧,所述电控板与所述驱动装置靠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家用电器包括电机支架,在所述电机支架上设置有供所述导线穿过的过线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结构上设置有用于设置所述导线的走线孔或走线槽,所述导线穿过所述过线孔后经所述走线孔或走线槽连接到所述显示和/或操作部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少杰王勇陈宇强杨光霁黄燕宁李兆波马先锋韦成覃炎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