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097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包括曲轴、上法兰、下法兰、下盖板以及气缸组件,气缸组件套设在曲轴上,上法兰套设在曲轴上并位于气缸组件的上端面,下法兰套设在曲轴上并位于气缸组件的下端面,下盖板盖设在下法兰的下端面,上法兰上设置有第一通道,气缸组件上设置有第二通道,下法兰上设置有第三通道,第二通道连接在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之间,下法兰的侧壁上设置有吸气口,第三通道与吸气口连通;分液器部件,分液器部件的出口管道与吸气口连接;冷媒管,第一端与出口管道连接,冷媒管的第二端与第一通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压缩机液击的风险,进而防止滑片与滚子脱离,提高压缩机性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转子压缩机在轻负荷低频运行时,由于制冷/制热负荷小,容易导致蒸发器蒸发不完全的情况,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状态,当气液混合制冷剂进入压缩机气缸中容易导致液击,液击对压缩机的危害非常大:一是使压缩机功率增大,容易造成磨损,对压缩机可靠性非常不利,二是可能导致滚子与滑片脱离,造成滑片与滚子撞击形成异常噪声并影响可靠性,同时滚子与滑片脱离会导致严重的内泄漏,使压缩机制冷量大大降低。转子压缩机气液分离器主要作用是将液相和气相制冷剂分离开,防止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吸气带液,产生液击,造成压缩机泵体零件损坏。但从大量实验表明,当帯液量较大时,分液器无法完全进行气液分离,存在液击风险。如何解决转子压缩机吸气帯液,是提高转子压缩机性能和可靠性的重点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容易出现液击风险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所述泵体组件包括曲轴、上法兰、下法兰、下盖板以及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套设在所述曲轴上,所述上法兰套设在所述曲轴上并位于所述气缸组件的上端面,所述下法兰套设在所述曲轴上并位于所述气缸组件的下端面,所述下盖板盖设在所述下法兰的下端面,所述上法兰上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气缸组件上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下法兰上设置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接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之间,所述下法兰的侧壁上设置有吸气口,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吸气口连通;分液器部件,所述分液器部件的出口管道与所述吸气口连接;冷媒管,所述冷媒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出口管道连接,所述冷媒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冷媒管上以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大小控制所述冷媒管的开度。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围设形成安装腔,所述泵体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外壳组件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大小的检测组件。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冷媒管为铜管,所述铜管与所述第一通道过盈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冷媒管用于与所述第一通道连接的连接段的外周设置有密封层。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层为镀锌层。进一步地,所述冷媒管的直径为至进一步地,所述上法兰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第一通道靠近所述排气口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变频驱动器,所述变频驱动器与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控制阀均通讯连接,当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小于预定值时,所述变频驱动器控制所述控制阀打开;当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不小于所述预定值时,所述变频驱动器控制所述控制阀关闭。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为电控阀。进一步地,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法兰的上端面贴合,所述第一气缸上设置有吸气槽和与所述吸气槽连通的吸入口,所述下法兰上设置有排出口,所述吸气槽与所述排出口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压缩机正常情况下,控制阀为关闭状态,从蒸发器出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气通过分液器部件进入下法兰的吸气口,然后通过下法兰进入到气缸组件进行压缩、排气,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过冷凝器冷凝、节流阀节流,蒸发器蒸发后完成制冷循环。当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即排气温度与排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的差值)小于预定值时(即排气过热度较小,存在吸气帯液的可能):控制阀打开,一部分制冷剂从上法兰的第一通道进入,上法兰上的排气口处温度高,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吸收排气口处的热量使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气化,使之具有一定的过热度;制冷剂通过上法兰上的第一通道、气缸组件上的第二通道、下法兰上的第三通道进入吸气口,与下法兰的吸气口进来的制冷剂在下法兰的空腔中混合、换热,提高制冷剂的干度;另一方面由于下法兰一直处于压缩机底部油池中,而油池温度高于吸气温度,故在下法兰对空腔中可以进一步吸收油池中的温度,进一步提高制冷剂干度使制冷剂具有一定的过热度;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一定过热度的制冷剂蒸气通过下法兰的第三通道、吸气口进入气缸组件进行压缩,排气,完成制冷循环。本专利技术中的控制阀可以通过调节阀芯大小,控制进入冷媒管的制冷剂流量,进而控制制冷剂过热度,吸气过热度提高后,通过制冷循环原理可知,压缩机排气温度会升高,进而提高压缩机排气过热度,当排气过热度不小于预定值之后,控制阀关闭,如此循环,最终达到自平衡。可见,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阀自动调节及在上法兰设置第一通道、气缸组件上设置第二通道、以及下法兰上设置第三通道并在下法兰的空腔中混合的方式,使吸气自平衡,并吸气过热度具有一定过热度,降低压缩机液击的风险,进而防止滑片与滚子脱离,提高压缩机性能和可靠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剖视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泵体部分的剖视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上法兰的俯视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上法兰的剖视图;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第一气缸的俯视图;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第一气缸的仰视图;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下法兰的俯视图;图8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下法兰的仰视图;图9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的连接关系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外壳组件;11、排气管;20、电机组件;21、定子;22、转子;30、泵体组件;31、曲轴;32、上法兰;321、排气口;322、第一通道;33、下法兰;331、吸气口;332、第三通道;333、空腔;334、排出口;34、下盖板;35、气缸组件;351、第一气缸;3511、吸气槽;3512、吸入口;3513、第二通道;36、滚子;37、消音器;40、分液器部件;41、出口管道;50、控制阀;60、冷媒管;70、冷凝器;80、蒸发器;90、节流阀;100、四通阀。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组件(30),所述泵体组件(30)包括曲轴(31)、上法兰(32)、下法兰(33)、下盖板(34)以及气缸组件(35),所述气缸组件(35)套设在所述曲轴(31)上,所述上法兰(32)套设在所述曲轴(31)上并位于所述气缸组件(35)的上端面,所述下法兰(33)套设在所述曲轴(31)上并位于所述气缸组件(35)的下端面,所述下盖板(34)盖设在所述下法兰(33)的下端面,所述上法兰(32)上设置有第一通道(322),所述气缸组件(35)上设置有第二通道(3513),所述下法兰(33)上设置有第三通道(332),所述第二通道(3513)连接在所述第一通道(322)和所述第三通道(332)之间,所述下法兰(33)的侧壁上设置有吸气口(331),所述第三通道(332)与所述吸气口(331)连通;分液器部件(40),所述分液器部件(40)的出口管道(41)与所述吸气口(331)连接;冷媒管(60),所述冷媒管(60)的第一端与所述出口管道(41)连接,所述冷媒管(6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通道(32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组件(30),所述泵体组件(30)包括曲轴(31)、上法兰(32)、下法兰(33)、下盖板(34)以及气缸组件(35),所述气缸组件(35)套设在所述曲轴(31)上,所述上法兰(32)套设在所述曲轴(31)上并位于所述气缸组件(35)的上端面,所述下法兰(33)套设在所述曲轴(31)上并位于所述气缸组件(35)的下端面,所述下盖板(34)盖设在所述下法兰(33)的下端面,所述上法兰(32)上设置有第一通道(322),所述气缸组件(35)上设置有第二通道(3513),所述下法兰(33)上设置有第三通道(332),所述第二通道(3513)连接在所述第一通道(322)和所述第三通道(332)之间,所述下法兰(33)的侧壁上设置有吸气口(331),所述第三通道(332)与所述吸气口(331)连通;分液器部件(40),所述分液器部件(40)的出口管道(41)与所述吸气口(331)连接;冷媒管(60),所述冷媒管(60)的第一端与所述出口管道(41)连接,所述冷媒管(6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通道(32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控制阀(50),所述控制阀(50)设置在所述冷媒管(60)上以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大小控制所述冷媒管(60)的开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外壳组件(10),所述外壳组件(10)围设形成安装腔,所述泵体组件(30)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外壳组件(10)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11),所述排气管(1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大小的检测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黄海伟赵旭敏叶晓飞竺宁凯闫婷陈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