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吸油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0799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吸油材料。属于吸油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棉纤维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冻干技术制备出具有三维连通多孔结构的纤维素气凝胶,硅醇与内部纤维素聚集过程中表面羟基发生的化学交联及氢键作用,使得本材料与水的接触角明显增大,可表现出良好的吸油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添加的纳米Fe3O4的存在可提高体系的稳定性,抗腐蚀,配合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2可很好地提高了本体系的疏水吸油效果,进一步构建疏水亲油复合材料体系。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常用吸油材料持有率低、吸油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吸油材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吸油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吸油材料。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及石油产品用量的增加,海上溢油造成的破坏具有危害程度大、波及范围广、清除困难等特点,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的需要开发出高效、耐用、清洁的吸油材料。良好的吸油材料应该具有疏水性强、吸油快、吸油量大、吸油后不沉降、可回收再利用、对环境友好的特点。目前多采用吸附法,吸附法体现了高效、经济等优势。采用的吸附剂主要有化学合成、天然无机、天然有机三大类。其中,化学合成吸油材料主要有聚丙烯纤维、聚氨脂泡沫和烷基乙烯聚合物,其也是目前使用最广的吸油材料,在市场销售量中所占的份额最大。化学合成吸油材料具有是良好亲油疏水性、吸油速度快,吸油倍率较高,缺点是受压仍会漏油,难以生物降解且价格昂贵;无机吸油材料来源广泛,吸油倍率高,制备方法简便、易操作,但是存在循环利用率低、油水选择性差、可浮性差、难以处置的问题。有机吸油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或天然改性的有机吸油材料和人工合成的有机吸油材料两类。有机吸油材料相较于无机吸油材料来说吸油速率快,循环利用率好,但是合成较为复杂,还不能普遍单独的用于溢油的清理,一般将其与其他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吸油材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10~15份乙酸酐、8~14份丙酮、12~20份魔芋胶处理物、2~5份助剂、30~50份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25~50份复合疏水纤维气凝胶、12~25份疏水作用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吸油材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10~15份乙酸酐、8~14份丙酮、12~20份魔芋胶处理物、2~5份助剂、30~50份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25~50份复合疏水纤维气凝胶、12~25份疏水作用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合吸油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疏水纤维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棉纤维干燥,按质量比3:0.1~0.3:15~25加入纳米Fe3O4、试剂A混合搅拌,离心,去除离心物,得纤维素液,于35~50℃,取纤维素液加入纤维素液质量1~4%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混合搅拌,室温静置,得水凝胶,取水凝胶水洗,冷冻干燥,得交联纤维水凝胶;(2)取交联纤维水凝胶于密闭的干燥器,在该干燥器中放置一个含有1~3mL甲基三氯硅烷的敞口小杯,室温密闭干燥器进行硅烷化反应20~24h,得硅烷化气凝胶,取硅烷化气凝胶按质量比5~8:0.3:1用预处理粉煤灰、试剂B进行涂覆,真空干燥,即得复合疏水纤维气凝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复合吸油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试剂A:按质量比3:10~16取NaOH溶液、尿素溶液混合,冷藏,即得试剂A。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复合吸油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预处理粉煤灰:取粉煤灰按质量比1:12~18加入碳酸钠溶液混合搅拌,过滤,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次兵陈建春庞成荣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森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