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056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包括第一箍段与第二箍段,所述第一箍段与第二箍段拼合后形成卡住墩柱的抱箍,所述第一箍段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箍段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连接第一凹槽的第一排浆口,所述第二箍段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箍段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连接第二凹槽的第二排浆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合理,而且可以避免浇筑盖梁产生的漏浆污染墩柱,易于拆装,可以重复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漏浆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通病,严重的影响了梁体外观,容易发生在底板和侧模之间。即使采用海绵胶条来堵塞模板之间的缝隙,仍不能达到防漏浆效果,混凝土从模板拼接不严密处及模板交接处漏出来,漏浆沿着墩柱或梁体往下流。漏浆现象多发生在盖梁的浇筑中。在盖梁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可能会由盖梁模板的缝隙中流到下部墩柱上,不仅影响了墩柱的外观质量,同时会增加后期处理修饰的费用。为了保证桥梁墩柱的外观质量,降低工程成本,需要在盖梁浇筑施工过程中对墩柱进行一定的保护,防止盖梁浇筑漏浆污染墩柱。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包括第一箍段与第二箍段,所述第一箍段与第二箍段拼合后形成卡住墩柱的抱箍,所述第一箍段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箍段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连接第一凹槽的第一排浆口,所述第二箍段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箍段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连接第二凹槽的第二排浆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浆口经第一收集管与第一收集桶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浆口经第二收集管与第二收集桶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一排浆口之间、第二凹槽与第二排浆口之间均设置有排浆斜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箍段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橡胶垫块,所述第二箍段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橡胶垫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箍段与第二箍段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一橡胶垫块均沿着第一箍段的轮廓设置,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二橡胶垫块均沿着第二箍段的轮廓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箍段在与第二箍段的拼合口处设置有第一啮合齿,所述第二箍段在与第一箍段的拼合口处设置有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一箍段与第二箍段经第一啮合齿、第二啮合齿拼合后经螺栓锁紧。进一步的,所述抱箍设置在墩柱上部,且所述抱箍设置在盖梁模板下部。一种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包含以下步骤:墩柱成型以后,将所述第一箍段与第二箍段紧贴墩柱的上部安装,接着在墩柱的上方安装盖梁模板,并安放盖梁骨架进行浇筑,当浇筑盖梁产生漏浆时,漏浆会流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中,并经过第一排浆口与第二排浆口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合理,而且可以避免浇筑盖梁产生的漏浆污染墩柱,易于拆装,可以重复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局部构造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箍段与第一箍段的构造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箍段与第一箍段的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第一箍段,2-第一箍段,3-第一凹槽,4-第一排浆口,5-第二凹槽,6-第二排浆口,7-第一收集管,8-第一收集桶,9-第二收集管,10-第二收集桶,11-第一橡胶垫块,12-第二橡胶垫块,13-第一啮合齿,14-第二啮合齿,15-螺栓,a-墩柱,b-盖梁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4所示,一种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包括第一箍段1与第二箍段2,所述第一箍段1与第二箍段2拼合后形成卡住墩柱的抱箍,所述第一箍段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箍段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连接第一凹槽3的第一排浆口4,所述第二箍段2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凹槽5,所述第二箍段2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连接第二凹槽5的第二排浆口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浆口4经第一收集管7与第一收集桶8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浆口6经第二收集管9与第二收集桶10相连接,从而可以实现集中排浆。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3与第一排浆口4之间、第二凹槽5与第二排浆口6之间均设置有排浆斜度,所述排浆斜度为30°~60°,利于漏浆进入第一排浆口4与第二排浆口6,避免漏浆从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5的四周溢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箍段1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橡胶垫块11,所述第二箍段2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橡胶垫块12,所述第一橡胶垫块11使得第一箍段1与墩柱紧密接触,所述第二橡胶垫块12使得第二箍段2与墩柱紧密接触,避免漏浆从第一箍段1与墩柱之间、第二箍段2与墩柱之间流下,从而避免浇筑盖梁产生的漏浆污染墩柱。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箍段1与第二箍段2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一凹槽3与第一橡胶垫块11均沿着第一箍段1的轮廓设置,所述第二凹槽5与第二橡胶垫块12均沿着第二箍段2的轮廓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5首尾相接形成圆环,利于集浆与排浆。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箍段1在与第二箍段2的拼合口处设置有第一啮合齿13,所述第二箍段2在与第一箍段1的拼合口处设置有第二啮合齿14,所述第一箍段1与第二箍段2经第一啮合齿13、第二啮合齿14拼合后经螺栓15锁紧,易于拆装,可以重复使用,降低成本,绿色环保。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抱箍设置在墩柱上部,且所述抱箍设置在盖梁模板下部。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包含以下步骤:墩柱成型以后,将所述第一箍段1与第二箍段2紧贴墩柱的上部安装,接着在墩柱的上方安装盖梁模板,并安放盖梁骨架进行浇筑,当浇筑盖梁产生漏浆时,漏浆会流到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5中,并经过第一排浆口4与第二排浆口6排出。上述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箍段与第二箍段,所述第一箍段与第二箍段拼合后形成卡住墩柱的抱箍,所述第一箍段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箍段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连接第一凹槽的第一排浆口,所述第二箍段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箍段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连接第二凹槽的第二排浆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箍段与第二箍段,所述第一箍段与第二箍段拼合后形成卡住墩柱的抱箍,所述第一箍段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箍段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连接第一凹槽的第一排浆口,所述第二箍段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箍段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连接第二凹槽的第二排浆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浆口经第一收集管与第一收集桶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浆口经第二收集管与第二收集桶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一排浆口之间、第二凹槽与第二排浆口之间均设置有排浆斜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段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橡胶垫块,所述第二箍段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橡胶垫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浇筑防漏浆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艺黄福云王金安李磊严宇崔玉龙李雅杰张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