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0496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06
一种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及制备方法,该缓释微丸包括蔗糖丸芯、载药包衣层和肠溶包衣层;所述载药包衣层包覆于所述蔗糖丸芯的外部;所述肠溶包衣层包覆于所述载药包衣层的外部;所述载药包衣层的有效成分包括羟丙甲基纤维素和甘氨酸亚铁;所述肠溶包衣层的有效成分包括聚丙烯酸树脂A、聚丙烯酸树脂B、邻苯二甲酸丁酯、滑石粉和乙醇;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将饲料添加剂与药物剂型结合,对补铁剂进行类似的剂型改造,克服补铁剂的性质不稳定、易吸潮和易被氧化的弊端,利用肠溶包衣手段,极大提高其储藏、运输以及胃液中的稳定性,提高牲畜补铁的生物利用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饲料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补铁剂通常是由通过甘氨酸亚铁化学合成,干燥后得到的深绿色固体粉末,其制备过程简单。但对于其性质不稳定的亚铁非常不利,二价铁性质不稳定,易于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因此,补铁剂中的甘氨酸亚铁往往容易受到空气中氧气和水分的影响,导致极易吸潮、被氧化变质的弊端,极大增加了储存运输过程的难度;而且该固体粉末作为补铁剂,在对家畜补铁过程中,由于胃部环境的Ph为1左右,酸性较强,甘氨酸亚铁往往会受到胃液强酸性环境影响,甘氨酸亚铁的结构受到破坏,减少了后续肠液对甘氨酸亚铁的吸收,极大降低了补铁剂对牲畜补铁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补铁剂使用的难度。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够有效保证补铁剂的生物利用度,提高动物的补铁效果的新型补铁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藏、运输便利而且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该缓释微丸包括蔗糖丸芯、载药包衣层和肠溶包衣层;所述载药包衣层包覆于所述蔗糖丸芯的外部;所述肠溶包衣层包覆于所述载药包衣层的外部;所述载药包衣层的有效成分包括羟丙甲基纤维素和甘氨酸亚铁;所述肠溶包衣层的有效成分包括聚丙烯酸树脂A、聚丙烯酸树脂B、邻苯二甲酸丁酯、滑石粉和乙醇。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其首先通过将含有羟丙甲基纤维素和甘氨酸亚铁成分的载药包衣层,作为包衣液包覆于所述蔗糖丸芯的外部,其次再将甘氨酸亚铁进行肠溶性包衣,即,在载药包衣层的外部包覆有肠溶包衣层,形成保护衣,从而克服了补铁剂的性质不稳定、易吸潮和易被氧化的弊端,利用肠溶包衣手段,有效避免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分的干扰,同时使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作为补铁剂被动物食用后,经过强酸性环境的胃部时,其结构不会受到破坏,甘氨酸亚铁不会与胃液接触,而只有到达肠液的碱性条件下,包衣层才逐渐溶解,释放出甘氨酸亚铁,直接被机体吸收利用,提高动物的补铁效果,极大提高生物利用度。本专利技术首次将饲料添加剂与药物剂型结合,对补铁剂进行类似的剂型改造,开创了其在饲料行业的使用先河,有效实现了将性质不稳定的甘氨酸亚铁进行剂型改造,提高其储藏、运输以及胃液中的稳定性,并提高了在牲畜补铁方面的生物利用度。进一步说明,该缓释微丸还包括隔离包衣层3,所述隔离包衣层设于所述载药包衣层和所述肠溶包衣层之间;所述隔离包衣层的配方组分为浓度0.035g/ml的羟丙甲基纤维素溶液。在肠溶包衣层在进行包覆形成膜层的过程中,倘若所述载药包衣层表面并未完全干燥时,肠溶包衣层遇到载药包衣层的甘氨酸亚铁水溶液时,往往会产生溶胀反应,从而影响到肠溶包衣层的包覆作用,因此通过设置所述隔离包衣层,一方面能够避免甘氨酸亚铁水溶液与肠溶包衣层中的原料发生反应,保证其膜层结构的稳定形成;另一方面,形成双层保护作用,避免氧气、水分的干扰,并且有效延长释药时间,避免甘胺酸亚铁受到胃液酸性条件影响。进一步说明,所述肠溶包衣层按照质量份数比,包括如下组分:2~4份聚丙烯酸树脂A、2~4份聚丙烯酸树脂B、2~4份邻苯二甲酸丁酯、1~3份滑石粉和70~90份乙醇。本专利技术不仅在载药包衣层中,通过将所述羟丙甲基纤维素作为粘合剂,使之与甘氨酸亚铁进行混合,有利于膜层结构的形成,使所述载药包衣层能够稳定地包覆于所述蔗糖丸芯的表面;而且同时在肠溶包衣层中,主要是以聚丙烯酸树脂A和聚丙烯酸树脂B为保护衣主体,并采用了一定含量的邻苯二甲酸丁酯作为增塑剂,滑石粉作为抗粘剂,95%乙醇作为溶剂,从而使之形成稳定的肠溶包衣层的结构更加稳定,包覆均匀稳固,该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在胃液的强酸环境下,不被溶解破坏。通过将由该肠溶衣层包被获得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样品,进行模拟肠液胃液的实验中,在胃液环境下,该缓释微丸药物的释放速率很低,所检测到的缓释微丸药物释放浓度很低;因此通过该肠溶衣层,使胃液环境下,药物能够得到保护;并且在相对简单的包衣材料和工艺手段下达到的稳定释药效果。与现有的包被结构相比,能够不再需要采用胶囊等辅助材料便可达到肠溶效果,同时有效克服了现有的其他固体型肠溶衣材料往往需要采用对动物体有害的溶剂进行溶解的弊端,例如丙酮等溶剂,以及在水中溶解的肠溶衣材料,例如水分散类的材料,其价格昂贵,不适于工业生产的问题。进一步说明,所述聚丙烯酸树脂A是由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以50:50质量比例共聚而成;所述聚丙烯酸树脂B是由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以35:65质量比例共聚而成。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比的聚丙烯酸树脂进行组合,形成复合的包衣材料,其能够地形成更加均匀的肠溶包衣层,包衣效果稳定,使缓释微丸在胃液中的保护作用更好。进一步说明,所述载药包衣层的配方组分包括浓度为0.035g/ml的羟丙甲基纤维素溶液与浓度为0.2~0.4g/ml的甘氨酸亚铁溶液。进一步说明,所述甘氨酸亚铁溶液是由甘氨酸和亚铁盐混合而成,其中,所述甘氨酸与铁的摩尔质量比例为2:1或1:1。采用一定摩尔质量的甘氨酸与亚铁盐混合反应形成的甘氨酸亚铁溶液作为药液,通过将其与一定浓度的羟丙甲基纤维素溶液混合后形成的载药包衣层的结构形式,提高亚铁盐的稳定性,其中铁的含量,若含量过低,则降低了铁补铁剂的生物利用度,而含量过高,并会影响载药包衣层的膜层稳定性。上述当甘氨酸和铁以2:1摩尔质量比混合时,则采用浓度为0.2g/ml的甘氨酸亚铁溶液与0.035g/ml的羟丙甲基纤维素溶液混合;当所述当甘氨酸和铁以1:1摩尔质量比混合时,则采用浓度为0.4g/ml的甘氨酸亚铁溶液与0.035g/ml的羟丙甲基纤维素溶液混合,均能够有效保证载药包衣层中亚特的含量,提高补铁剂的利用度。一种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包衣装置预热后,将蔗糖丸芯置入包衣装置中,启动排风及吸尘装置;(2)采用热风预热蔗糖丸芯,使蔗糖丸芯受热均匀,并吸掉吸附于蔗糖丸芯上的细粉;(3)开启压缩泵,并调节风机频率及供液转速,将配制好的载药包衣液、隔离包衣液、肠溶包衣液依次喷雾至蔗糖丸芯的表面,并且各层的包衣液温度为42~45℃,同时分别经过热风干燥,在蔗糖丸芯表面依次形成光滑、平整的载药包衣层薄膜、隔离包衣层薄膜和肠溶包衣层薄膜,出料即可获得成品。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其中包衣机理为:通过将蔗糖丸芯在包衣装置中的运转,同时由不同功能的包衣液通过雾滴喷射到蔗糖丸芯的外表,利用相互接触、铺展、液滴间的相互接合的作用,并通过水分干燥蒸发,当蒸发量恒定,且与喷入量相等时,使在包衣过程中达到平衡,从而在蔗糖丸芯的表面依次有效形成均匀的包衣薄膜。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工艺方法能够有效代替现有的补铁剂仅是通过化学合成、干燥的方式获得深绿色粉末,克服现有补铁剂的性质不稳定、易吸潮和易被氧化的缺陷。将甘氨酸亚铁作为载药包衣液包覆在蔗糖丸芯上,再在其外面进一步包覆保护层结构,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该缓释微丸包括蔗糖丸芯、载药包衣层和肠溶包衣层;所述载药包衣层包覆于所述蔗糖丸芯的外部;所述肠溶包衣层包覆于所述载药包衣层的外部;所述载药包衣层的有效成分包括羟丙甲基纤维素和甘氨酸亚铁;所述肠溶包衣层的有效成分包括聚丙烯酸树脂A、聚丙烯酸树脂B、邻苯二甲酸丁酯、滑石粉和乙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该缓释微丸包括蔗糖丸芯、载药包衣层和肠溶包衣层;所述载药包衣层包覆于所述蔗糖丸芯的外部;所述肠溶包衣层包覆于所述载药包衣层的外部;所述载药包衣层的有效成分包括羟丙甲基纤维素和甘氨酸亚铁;所述肠溶包衣层的有效成分包括聚丙烯酸树脂A、聚丙烯酸树脂B、邻苯二甲酸丁酯、滑石粉和乙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该缓释微丸还包括隔离包衣层,所述隔离包衣层设于所述载药包衣层和所述肠溶包衣层之间;所述隔离包衣层的配方组分为浓度0.035g/ml的羟丙甲基纤维素溶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肠溶包衣层按照质量份数比,包括如下组分:2~4份聚丙烯酸树脂A、2~4份聚丙烯酸树脂B、2~4份邻苯二甲酸丁酯、1~3份滑石粉和70~90份乙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树脂A是由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以50:50质量比例共聚而成;所述聚丙烯酸树脂B是由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以35:65质量比例共聚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衣结构的甘氨酸亚铁肠溶型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包衣层的配方组分包括浓度为0.035g/ml的羟丙甲基纤维素溶液与浓度为0.2~0.4g/ml的甘氨酸亚铁溶液。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绪刚林羽胡洪超田允波
申请(专利权)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