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0319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所述的可视化支气管封堵器包括支气管封堵导管、显示器、图像转接插孔、视频传输线、微型摄像头、充气指示气囊、充气连接管、封堵气囊、呼吸机连接部、通气孔、可塑形导引钢丝;所述的微型摄像头集成设置在支气管封堵导管头部尖端位置;所述的视频传输线与微型摄像头连接;所述的视频传输线连接图像转接插孔;所述的图像转接插孔与显示器连接。其优点表现在:可以实现支气管封堵器在置管、术中气道监测、导管位置调整的全程可视化;不依赖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有效简化封堵器置管流程,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气道损伤;有助于早期发现导管位移,有助于及时准确清除气道分泌物,对于气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
技术介绍
支气管封堵器是一种气道隔离装置,常被应用于开胸手术过程中的单肺通气、单肺隔离。现有支气管封堵器需要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可视化引导下才能完成置管,实施单肺通气、单肺隔离。手术过程中,如果支气管封堵器发生位移,同样也需要在纤维支气管镜的辅助下调节位置。因此,现有支气管封堵器不能做到全程可视化,依赖纤支镜进行观察定位等缺点限制了该类设备的应用。中国专利文献:CN201620860620.7,申请日2016.08.10,专利名称为:可视支气管封堵器。公开了一种可视支气管封堵器,包括中空的单腔管,单腔管伸入支气管的一端外周侧设有气囊,单腔管穿过气囊向外延伸的外端部设有可视装置,在可视装置的一侧设有可以去除挡视物的清洁装置。上述专利文献的一种可视支气管封堵器,采用单腔管穿过气囊向外延伸的外端部设有可视装置,在可视装置的一侧设有可以去除挡视物的清洁装置,使得可视装置应用于支气管封堵器成为可能,这样可视装置与支气管封堵器连为一体,方便医生在手术或诊疗时可以单人操作,可以节约时间,有利于及时抢救危重病人。但是关于一种可以实现支气管封堵器在置管、术中气道监测、导管位置调整的全程可视化,不依赖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具有简化封堵器置管流程,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气道损伤,且有助于早期发现导管位移,有助于及时准确清除气道分泌物,对于气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目前则没有相关的报道。综上所述,亟需一种可以实现支气管封堵器在置管、术中气道监测、导管位置调整的全程可视化,不依赖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具有简化封堵器置管流程,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气道损伤,且有助于早期发现导管位移,有助于及时准确清除气道分泌物,对于气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支气管封堵器在置管、术中气道监测、导管位置调整的全程可视化,不依赖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具有简化封堵器置管流程,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气道损伤,且有助于早期发现导管位移,有助于及时准确清除气道分泌物,对于气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视化支气管封堵器包括支气管封堵导管、微型摄像头、视频传输线、图像转接插孔、显示器、充气指示气囊、充气连接管、封堵气囊、呼吸机连接部、通气孔、可塑形导引钢丝;所述的微型摄像头集成设置在支气管封堵导管头部尖端位置;所述的封堵气囊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的前端;所述的通气孔设于封堵气囊与微型摄像头之间的支气管封堵导管上;所述的视频传输线和充气连接管本体分别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管壁内,且前端分别与微型摄像头和封堵气囊连接,末端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外部;所述的视频传输线末端连接图像转接插孔;所述的图像转接插孔另一端与显示器连接;所述的充气连接管末端连接充气指示气囊;所述的呼吸机连接部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的尾部;所述的可塑形导引钢丝使用时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内部。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气管封堵导管直径为2mm~10mm,所述的封堵气囊前端距支气管封堵导管头部尖端距离为10mm~40m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尾部的呼吸机连接部为国际标准接口。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可塑形导引钢丝前端呈弯折结构,也可以根据患者个体气道结构塑形。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气管封堵导管头端为竖直结构或弯曲结构。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1、利用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头部尖端的微型摄像头采集影像,通过视频传输线、图像转接插孔与显示器相连,从而无需借助纤维支气管镜便可实现支气管封堵器在置管、术中气道监测、导管位置调整的全程可视化,简化了置管操作步骤,降低操作难度,同时减少气道的损伤,且值得一提的是,全程可视化的气道内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导管位移,有助于及时准确清除气道分泌物,对于气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将视频传输线和充气连接管本体设置在支气管封堵导管管壁内,结构设计合理,既不影响使用效果,且可保证支气管封堵导管置入过程中或固定后,线体或管体不会对患者气道内壁产生刺激,从而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3、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尾部的呼吸机连接部为国际标准接口,使用时用于连接呼吸机,通过设于封堵气囊和微型摄像头之间的通气孔便可实现单肺通气和肺隔离。4、利用可塑形导引钢丝的设计,可在术中辅助引导支气管封堵导管进入患者一侧支气管中,即利用前端呈弯折结构的设计则方便控制支气管封堵导管头部左右弯曲,从而便可进入需隔离一侧肺部的支气管中。5、利用在支气管封堵导管表面设有刻度线便于医生判断封堵导管进入患者气管中的位置和深度,使得置管安全、定位准确。6、封堵导管前段位置采用弯曲结构的设计,为了顺应人体气管分叉结构,从而在置管时,配合可塑形导引钢丝的作用,更加方便置入。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的支气管封堵导管平面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再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的支气管封堵导管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支气管封堵导管2.显示器3.图像转接插孔4.视频传输线5.微型摄像头6.充气指示气囊7.充气连接管8.封堵气囊9.呼吸机连接部10.通气孔11.可塑形导引钢丝12.刻度线实施例1请参看附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所述的可视化支气管封堵器包括支气管封堵导管1、显示器2、图像转接插孔3、视频传输线4、微型摄像头5、充气指示气囊6、充气连接管7、封堵气囊8、呼吸机连接部9、通气孔10、可塑形导引钢丝11;所述的微型摄像头5集成设置在支气管封堵导管1头部尖端位置;所述的封堵气囊8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1的前端;所述的通气孔10设于封堵气囊8与微型摄像头5之间的支气管封堵导管1上;所述的视频传输线4和充气连接管7本体分别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1管壁内,且前端分别与微型摄像头5和封堵气囊8连接,末端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1外部;所述的视频传输线4末端连接图像转接插孔3;所述的图像转接插孔3另一端与显示器2连接;所述的充气连接管7末端连接充气指示气囊6;所述的呼吸机连接部9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1的尾部;所述的可塑形导引钢丝11使用时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1内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支气管封堵导管1直径为2mm~10mm;所述的封堵气囊8前端(靠近通气孔10一端)距支气管封堵导管头部尖端距离为10mm~40mm;所述的利用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1头部尖端的微型摄像头5和图像转接插孔3,便可使得支气管封堵导管1的置入过程于显示器2上全程可视,从而无需借助纤维支气管镜便可实现支气管封堵器在置管、术中气道监测、导管位置调整的全程可视化,简化了置管操作步骤,降低操作难度,同时减少气道的损伤,且值得一提的是,全程可视化的气道内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导管位移,有助于及时准确清除气道分泌物,对于气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所述的利用微型摄像头5在置管后,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视化支气管封堵器包括支气管封堵导管、微型摄像头、视频传输线、图像转接插孔、显示器、充气指示气囊、充气连接管、封堵气囊、呼吸机连接部、通气孔、可塑形导引钢丝;所述的微型摄像头集成设置在支气管封堵导管头部尖端位置;所述的封堵气囊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的前端;所述的通气孔设于封堵气囊与微型摄像头之间的支气管封堵导管上;所述的视频传输线和充气连接管本体分别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管壁内,且前端分别与微型摄像头和封堵气囊连接,末端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外部;所述的视频传输线末端连接图像转接插孔;所述的图像转接插孔另一端与显示器连接;所述的充气连接管末端连接充气指示气囊;所述的呼吸机连接部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的尾部;所述的可塑形导引钢丝使用时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视化支气管封堵器包括支气管封堵导管、微型摄像头、视频传输线、图像转接插孔、显示器、充气指示气囊、充气连接管、封堵气囊、呼吸机连接部、通气孔、可塑形导引钢丝;所述的微型摄像头集成设置在支气管封堵导管头部尖端位置;所述的封堵气囊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的前端;所述的通气孔设于封堵气囊与微型摄像头之间的支气管封堵导管上;所述的视频传输线和充气连接管本体分别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管壁内,且前端分别与微型摄像头和封堵气囊连接,末端设于支气管封堵导管外部;所述的视频传输线末端连接图像转接插孔;所述的图像转接插孔另一端与显示器连接;所述的充气连接管末端连接充气指示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傅国强唐炜陈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