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板式泡茶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024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翘板式泡茶杯,包括杯体和盖子,盖子的下表面设有容纳筒,容纳筒的下部开口,容纳筒内设有向下延伸的顶杆;盖子的下表面上位于该容纳筒的右方设有支柱,支柱的下端铰连有翘板;翘板的左部上表面上设有连接台,翘板的左部固定有下磁铁;连接台上螺接有一茶叶筒,茶叶筒上下通透,茶叶筒的上部开口内设有压板,该压板配有使其具有向上移动趋势的压簧;盖子的上表面上设有滑槽,该滑槽的右端通孔,该滑槽内滑动设置有一滑动件,滑动件内嵌有上磁铁,滑动件连接有拉绳,拉绳穿过该通孔;拉绳的另一端连接翘板的中部;上磁铁和下磁铁相配。优点是:能够较好的保持茶汤浓度的恒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翘板式泡茶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翘板式泡茶杯。
技术介绍
目前,饮茶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但是,采用普通的泡茶方式时,茶汤浓度不易控制,致使泡茶之初茶汤浓度较大,时间稍久,则茶汤的浓度即极大降低。茶汤浓度较大时,不利于饮用者的身体健康;茶汤浓度较低时,则淡而无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翘板式泡茶杯,它具有能够较好的保持茶汤浓度的恒定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翘板式泡茶杯,包括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杯体以及和该杯体的上部开口相配的盖子,所述盖子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延伸的容纳筒,该容纳筒的下部开口,且该容纳筒内设有一向下延伸的顶杆;所述盖子的下表面上位于该容纳筒的右方设有一向下延伸的支柱,该支柱的下端铰连有一向左延伸的翘板;所述翘板的左部上表面上设有一连接台,该连接台的根部套设有密封圈,且该翘板的左部固定有一下磁铁;所述连接台上螺接有一茶叶筒,该茶叶筒上下通透,且采用钢丝网制备,同时,该茶叶筒的上部开口内设有一压板,该压板配有使其具有向上移动趋势的压簧;所述盖子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滑槽,该滑槽的右端设有一下端延伸至该盖子的下部的通孔,该滑槽内滑动设置有一滑动件,该滑动件内嵌有上磁铁,且该滑动件连接有一拉绳,该拉绳穿过该通孔;以及,该拉绳的另一端连接该翘板的中部;该密封圈和该容纳筒的下部开口的边缘相配;该上磁铁和该下磁铁相配;该顶杆的下端和该压板相配。所述顶杆为一阻尼杆。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能够较好的保持茶汤浓度的恒定。本专利技术的翘板式泡茶杯在使用时,当开水和茶叶接触的时间至一定程度后,仅需向左移动滑动件,即可使茶叶盒上升且隐藏至容纳筒内,茶叶和开水无法再接触,确保了茶汤浓度的恒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翘板式泡茶杯在开水和茶叶隔离时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翘板式泡茶杯在开水和茶叶接触时的主视剖视图;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图中:10、杯体;20、盖子,21、容纳筒,22、顶杆,23、滑槽,231、通孔;31、支柱,32、翘板;40、连接台,41、密封圈,42、下磁铁;50、茶叶筒,51、压板,511、压簧;60、滑动件,61、上磁铁,62、拉绳,621、密封球。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图1至图4所示:翘板式泡茶杯,包括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杯体10以及和该杯体10的上部开口相配的盖子20。该杯体10最好采用玻璃制备,可以是双层结构;该盖子20能够采用螺接或卡接的方式密封配合的盖在该杯体10上。进一步的讲:该盖子20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延伸的容纳筒21,该容纳筒21的下部开口,且该容纳筒21内设有一向下延伸的顶杆22。该盖子20的下表面上位于该容纳筒21的右方设有一向下延伸的支柱31,该支柱31的下端铰连有一向左延伸的翘板32。该翘板32的左部上表面上设有一连接台40,该连接台40的根部套设有密封圈41,且该翘板32的左部固定有一下磁铁42。该连接台40上螺接有一茶叶筒50。该茶叶筒50上下通透,且采用钢丝网制备。同时,该茶叶筒50的上部开口内设有一压板51,该压板51配有使其具有向上移动趋势的压簧511。即,在受到指向下方的压力时,该压板51能够缩进该茶叶筒50内部,但是在平时,该压板51堵在该茶叶筒50的口部。当然,该压板51上可以设有多个透孔。该盖子20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滑槽23。该滑槽23的右端设有一下端延伸至该盖子20的下部的通孔231。该滑槽23内滑动设置有一滑动件60。该滑动件60内嵌有上磁铁61,且该滑动件60连接有一拉绳62,该拉绳62穿过该通孔231。该拉绳62上可以设有若干密封球621(图中仅示出1个),这些密封球621能够避免水从该通孔231内里流出。更具体的:该拉绳62的另一端连接该翘板32的中部。如此,当该滑动件60越靠近该滑槽23的左侧,则该拉绳62拉的越紧,使该翘板32的左端越靠近该盖子20;反之,该滑动件60越靠近该滑槽23的右侧,则该拉绳62越松,该翘板32的左端在自重的作用下越是向下移动而远离该盖子20。显然,该通孔231最好位于该支柱31的左方。该密封圈41和该容纳筒21的下部开口的边缘相配。即,当该翘板32的左端紧压该容纳筒21时,该密封圈41能够密封该容纳筒21的下部开口。该上磁铁61和该下磁铁42相配。即,当该滑动件60滑动至该滑槽23的左端时,该上磁铁61最靠近该下磁铁42从而该上磁铁61和该下磁铁42相互吸引,该茶叶盒40整体进入该容纳筒21内,且该密封圈41密封该容纳筒21,水和茶叶无法再接触,有效确保了茶汤浓度的恒定。显然,即便是随身携带该泡茶杯时有所晃动,亦可确保茶汤浓度的恒定。该顶杆22的下端和该压板51相配。即,茶叶盒40整体进入该容纳筒21内时,该顶杆22的下端顶着该压板51,能够挤压出茶叶中的水分。该顶杆22最好为一液压或气压的阻尼杆,从而具有一定的延时效果,能够在更充分的挤压出水分之后,该密封圈41方才密封该容纳筒21。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翘板式泡茶杯,包括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杯体(10)以及和该杯体(10)的上部开口相配的盖子(20),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20)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延伸的容纳筒(21),该容纳筒(21)的下部开口,且该容纳筒(21)内设有一向下延伸的顶杆(22);所述盖子(20)的下表面上位于该容纳筒(21)的右方设有一向下延伸的支柱(31),该支柱(31)的下端铰连有一向左延伸的翘板(32);所述翘板(32)的左部上表面上设有一连接台(40),该连接台(40)的根部套设有密封圈(41),且该翘板(32)的左部固定有一下磁铁(42);所述连接台(40)上螺接有一茶叶筒(50),该茶叶筒(50)上下通透,且采用钢丝网制备,同时,该茶叶筒(50)的上部开口内设有一压板(51),该压板(51)配有使其具有向上移动趋势的压簧(511);所述盖子(20)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滑槽(23),该滑槽(23)的右端设有一下端延伸至该盖子(20)的下部的通孔(231),该滑槽(23)内滑动设置有一滑动件(60),该滑动件(60)内嵌有上磁铁(61),且该滑动件(60)连接有一拉绳(62),该拉绳(62)穿过该通孔(231);以及,该拉绳(62)的另一端连接该翘板(32)的中部;该密封圈(41)和该容纳筒(21)的下部开口的边缘相配;该上磁铁(61)和该下磁铁(42)相配;该顶杆(22)的下端和该压板(51)相配。...

【技术特征摘要】
1.翘板式泡茶杯,包括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杯体(10)以及和该杯体(10)的上部开口相配的盖子(20),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20)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延伸的容纳筒(21),该容纳筒(21)的下部开口,且该容纳筒(21)内设有一向下延伸的顶杆(22);所述盖子(20)的下表面上位于该容纳筒(21)的右方设有一向下延伸的支柱(31),该支柱(31)的下端铰连有一向左延伸的翘板(32);所述翘板(32)的左部上表面上设有一连接台(40),该连接台(40)的根部套设有密封圈(41),且该翘板(32)的左部固定有一下磁铁(42);所述连接台(40)上螺接有一茶叶筒(50),该茶叶筒(50)上下通透,且采用钢丝网制备,同时,该茶叶筒(50)的上部开口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战红
申请(专利权)人:舒城县建标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