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的排水管排水装置,主要于设于落水头下方的中空排水管底部设置一导水漏斗,且于导水漏斗上方设一上小下大的圆锥环部,使经由落水头与中空排水管的间隙渗入的水分,被圆锥环部导入导水漏斗内,再由延伸排水管中排出,不致使室内房间的天花板过度潮湿或不当渗水。(*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改良的排水管排水装置,可达到不易使室内房间的天花板过度潮湿或是渗水进入房间内的功效。现今排水管已成为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构件,而排水管皆埋设于建筑物的混凝土内,其接近地面的开口端则接设具有排水孔的落水头,地面上的水份即可自落水头排入排水管内,使建筑物具有适当的排水作用,避免过度潮湿。而一般的排水管结构如图9所示,该中空排水管A埋设于混凝土B内,再于中空排水管A的上方设置一具有排水孔的落水头C,而混凝土B使用日久后,极易于中空排水管A与混凝土B之间产生收缩及龟裂的不良现象,连带导致于中空排水管A、落水头C与混凝土B之间产生不当的缺口D(如图10所示)。故当下雨或水份堆积时,极易使水份聚积于缺口D处,并向下经由中空排水管A与混凝土B的间隙渗流,渗流程度较轻的会使房屋顶部的天花板产生过度潮湿的现象,严重的则使水份经由天花板后而向下渗流至房间内。另外,经年累月才造成的漏水现象,有时无法马上察觉出来,待发现时恐怕已易补救,故现有排水管的实用性并不足够,急需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排水管结构因设计不良,导致漏水、渗水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排水管排水装置,使室内房间的天花板不致过度潮湿或不当渗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良的排水管排水装置,中空排水管的顶部设有一具排水孔的落水头。于中空排水管外套设一上大下小的导水漏斗,中空排水管外壁与导水漏斗间并形成有间-->隙,另于导水漏斗下方设一延伸排水管。一种方案中,排水管排水装置的中空排水管外设有一上小下大的圆锥环部,圆锥环部的最大底缘并设于导水漏斗的范围内。另一种方案中,排水管排水装置的导水漏斗的腰部位置形成一外凸部,而外凸部恰可抵于延伸排水管的顶部。再一种方案中,排水管排水装置的中空排水管底部侧缘形成内凹部,而圆锥环部底缘并可抵住导水漏斗。又一种方案中,排水排水装置的导水漏斗与中空排水管或延伸排水管是以一体成形方式制成。上述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技术可利用导水漏斗适当地将渗流于混凝土与中空排水管间的水份,适当导入导水漏斗中,再经由延伸排水管导出,故不致使水份聚积于天花板内,产生过度潮湿,甚至渗流至天花板下方的房间内部。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合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将导水漏斗外凸部内侧设为螺旋流道的实施例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将导水漏斗外凸部内侧设为直槽流道的实施例外观图。图6为本技术将导水漏斗外凸部内侧设为交叉流道的实施例外观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状态剖视图。图9为现有结构剖视图。-->图10为现有结构实施例剖视图。本技术为一种改良的排水管排水装置,其结构如图1、2所示,此图中可看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该中空排水管10可供建筑物排水用,中空排水管10的顶部处设有一落水头,而中空排水管10的腰部外缘处形成一上小下大的圆锥环部13,可防止混凝土大量塞住。另于圆锥环部13下方的中空排水管10外套设一上大下小的导水漏斗21,且其最大径大于圆锥环部13,以使圆锥环部13的底部位置恰可位于导水漏斗21的范围内。另于导水漏斗21的腰部位置形成一外凸部23,以与中空排水管10之间形成一可供水渗流的空间,而于外凸部23下方再套设一延伸排水管20。另如图3所示,本技术亦可于中空排水管10底部侧缘形成内凹部14,并以前述圆锥环部13抵住导水漏斗21处,且使圆锥环部13的底部低于导水漏斗21的顶部处。使用时,亦可将渗入中空排水管10外壁面的水,经由圆锥环部13斜设的顶面流下,再经由导水漏斗21与圆锥环部13的间隙导入导水漏斗21内,渗流至延伸排水管20内排出。而由图2及图3所示可知,不论是将导水漏斗21设为外凸部23,或将中空排水管10设为内凹部14,皆是为使排水管10及导水漏斗21之间形成流道,以供水渗流。而依此原理,本技术亦可将导水漏斗21的内壁形状设为如图4所示的螺旋流道231,可设如图5、图6的直槽流道232、交叉流道233,一般可形成供水渗流的流道皆可设置。另本技术的结构设计也可如图7所示,将中空排水管10的长度设为较短,并以圆锥环部13靠抵于导水漏斗21上缘,同样可达到排水的功效。本技术的实施状态如图8所示,而图中的结构形式是以图2的设计为例,将上述中空排水管10底部结合斜向的延伸排水管-->20,而延伸排水管20的左侧则以一接头30衔接一纵向中空排水管40,中空排水管10顶部设置一具有排水孔洞的落水头60,若是混凝土50因本身收缩的原因,或是于中空排水管10与混凝土50之间产生龟裂或缺口51时,则可使水份经由缺口51沿着中空排水管10向下渗流,沿着圆锥环部13的斜设顶面流下,再由圆锥环部13与导水漏斗21的间隙流入导水漏斗21内,而由外凸部23内侧导至延伸排水管20内,汇流至纵向中空排水管40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排水管排水装置,中空排水管的顶部设有一具排水孔的落水头,其特征在于:于中空排水管外套设一上大下小的导水漏斗,中空排水管外壁与导水漏斗间并形成有间隙,另于导水漏斗下方设一延伸排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排水管排水装置,中空排水管的顶部设有一具排水孔的落水头,其特征在于:于中空排水管外套设一上大下小的导水漏斗,中空排水管外壁与导水漏斗间并形成有间隙,另于导水漏斗下方设一延伸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排水管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中空排水管外设有一上小下大的圆锥环部,圆锥环部的最大底缘并设于导水漏斗的范围内。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仲坤,
申请(专利权)人:吴仲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