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软糖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0110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玉米软糖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该玉米软糖由下述原料制得:玉米汁、非糖类甜味剂、玉米淀粉、熟玉米粒、凝胶剂、中药提取液、酸味剂,水。该玉米软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分别制备玉米乳液、原糖液、酸液、胶液、中药提取液,将上述制备得到的原料加热、搅拌均匀后,加入酸味剂和熟玉米粒,混匀制得玉米软糖糖液,将玉米软糖糖液进行浇注成型,干燥、脱模、包装后即可制得玉米软糖。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易控制,可连续生产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玉米软糖含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成分,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玉米软糖为无糖型,低热量,不进入人体新陈代谢,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各类人群食用,尤其适合有“三高”人群食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软糖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玉米软糖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

技术介绍
玉米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以降低血压和血液胆固醇的浓度,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所以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的患者,可以多吃玉米辅助治疗。乌龙茶有防止和减轻血中脂质在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红细胞集聚,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这对于防止血管病变,血管内血栓形成均有积极意义。此外,乌龙茶还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玉米须也有明显的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糖果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品,糖果可分为硬质糖果、硬质夹心糖果、乳脂糖果、凝胶糖果、抛光糖果、胶基糖果、充气糖果和压片糖果等。随着人们的膳食结构向着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的转变,无糖糖果广受人们的喜爱,我国无糖甜味剂在糖果中的应用,主要以木糖醇在口香糖中的应用为主,但功能性软糖却寥寥无几,生产尚处于空白阶段,软糖是一种消费者普遍喜欢的糖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软糖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软糖的制备大多数是以明胶等为胶凝剂,以糖浆或者砂糖为主料,添加其他辅料,经过熬煮调配成风味独特的凝胶糖果。长期食用传统配方的软糖会增加肥胖风险,对于糖尿病人群,食用软糖会增加血液中血糖浓度,对与儿童青少年,长期食用还原糖类软糖会导致牙齿发生龋变,造成口腔疾病。现有软糖存在很多缺陷:蔗糖或还原糖热量过高,进入新陈代谢,增加血糖含量,对高血糖、肥胖人群有潜在危害,软糖的营养补充功能欠缺等。本专利技术玉米软糖含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成分,且本专利技术玉米软糖为无糖型,低热量,不进入人体新陈代谢,因此本专利技术适合各类人群食用,尤其适合有“三高”人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成分的无糖型玉米软糖。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玉米软糖,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玉米汁100-200份,非糖类甜味剂60-85份,玉米淀粉50-100份,熟玉米粒40-80份,凝胶剂25-80份,中药提取液20-40份,酸味剂0.2-8份,水余量。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含有玉米汁和玉米淀粉,玉米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以降低血压和血液胆固醇的浓度,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因此,高血压、高血脂人群适量食用本专利技术玉米软糖,不仅可以得到食用甜食的满足感,还能达到降血脂、降血压的目的。进一步,所述中药提取液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得:山楂2-6份,金银花3-5份,乌龙茶4-6份,槐花3-7份,野菊花2-6份,玉米须2-3份,乌梅3-8份。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山楂、金银花、乌龙茶有降血脂的作用,可以防止和减轻血中脂质在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红细胞集聚,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野菊花、槐花和玉米须有降血压的功效,乌梅有降血糖的功效,上述原料不仅可以辅助治疗“三高”,而且令软糖味道更加可口香甜。进一步,所述甜味剂为木糖醇、山梨醇、甜菊糖苷、甘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糖醇代替蔗糖等还原糖,其甜度与蔗糖基本一致,但糖醇类软糖还原糖含量小于0.5%,不参与糖代谢和血糖变化,对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发热量低,防龋齿,适合糖尿病病人、肥胖人群食用。进一步,所述稳定剂为阿拉伯胶、瓜尔胶,卡拉胶、果胶、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进一步,所述酸味剂为苹果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苹果酸和柠檬酸与其他调味剂配合使用,可以改善软糖的口味,使软糖具备最佳的风味和口感,还可改善杀菌条件,延长软糖保质期。一种玉米软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鲜玉米粒加水打浆,过筛,除去残渣得玉米汁,按重量份将玉米淀粉加入玉米汁,搅拌均匀得玉米乳液备用;(2)将非糖类甜味剂与水混合,加热搅拌,直至非糖类甜味剂完全溶解,得原糖液备用;(3)将酸味剂与水混合,加热搅拌,直至酸味剂完全溶解,得酸液备用;(4)将凝胶剂与水混合,加热搅拌,直至凝胶剂完全溶解,冷却得胶液备用;(5)将制备中药提取液各原料按重量份混匀,煎煮、过滤去渣后,得中药提取液备用;(6)将步骤(1)-(5)制得的玉米乳液、原糖液、酸液、胶液、和中药提取液混匀加热,冷却后加入酸味剂和玉米粒搅拌10-40分钟后制得玉米软糖糖液;(7)将步骤(6)制得的玉米软糖糖液进行浇注成型,在36-40℃干燥箱中干燥处理,干燥完成后进行脱模,包装后即可制得玉米软糖。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水与鲜玉米粒的重量比为1-1.5:1,搅拌时间为40-60分钟,过筛目数为50-200目。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水与非糖类甜味剂的重量比为0.5-1:1,加热温度为70-80℃,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所述步骤(3)中,水与酸味剂的重量比为1-1.5:1,加热温度为80-90℃,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所述步骤(4)中,水与凝胶剂的重量比为1-10:1,加热温度为90-120℃,搅拌时间为30-40分钟,冷却至55-75℃。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水与原料药的重量比为2-3:1,中药提取液的煎煮温度为90-100℃,煎煮时间为4-6小时。进一步,所述步骤(6)中,将玉米乳液,酸液,胶液,原糖液和中药提取液在95-100℃下混合加热,搅拌45-60分钟后,冷却至55-65℃,再加入酸味剂和玉米粒。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易控制,可连续生产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例在于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只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玉米软糖,其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得:玉米汁120克,木糖醇75克,玉米淀粉60克,熟玉米粒45克,果胶30克,中药提取液38克,苹果酸2克,水余量。所述中药提取液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得:山楂6克,金银花4克,乌龙茶6克,槐花7克,野菊花5克,玉米须3克,乌梅7克。上述玉米软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鲜玉米粒加水打浆,水与鲜玉米粒的重量比为1:1,搅拌时间为60分钟,过100目筛,除去残渣得玉米汁,将玉米淀粉加入玉米汁,搅拌均匀得玉米乳液备用;(2)将木糖醇与水混合,水与木糖醇的重量比为0.5:1,加热温度为75℃,搅拌时间为30分钟,直至木糖醇完全溶解,得原糖液备用;(3)将苹果酸与水混合,水与苹果酸的重量比为1.5:1,加热温度为80℃,搅拌时间为25分钟,直至苹果酸完全溶解,得酸液备用;(4)将果胶与水混合,水与果胶的重量比为8:1,加热温度为110℃,搅拌时间为35分钟,冷却至65℃。直至果胶完全溶解,冷却得胶液备用;(5)将制备中药提取液各原料混匀、煎煮,水与原料药的重量比为2:1,中药提取液的煎煮温度为100℃,煎煮时间为5小时,过滤去渣后,得中药提取液备用;(6)将步骤(1)-(5)制得的玉米乳液、原糖液、酸液、胶液、和中药提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玉米软糖,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玉米汁100‑200份,非糖类甜味剂60‑85份,玉米淀粉50‑100份,熟玉米粒40‑80份,凝胶剂25‑80份,中药提取液20‑40份,酸味剂0.2‑8份,水余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软糖,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玉米汁100-200份,非糖类甜味剂60-85份,玉米淀粉50-100份,熟玉米粒40-80份,凝胶剂25-80份,中药提取液20-40份,酸味剂0.2-8份,水余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软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提取液中的中药成分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山楂2-6份,金银花3-5份,乌龙茶4-6份,槐花3-7份,野菊花2-6份,玉米须2-3份,乌梅3-8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软糖,其特征在于,所述甜味剂为木糖醇、山梨醇、甜菊糖苷、甘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软糖,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阿拉伯胶、瓜尔胶,卡拉胶、果胶、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软糖,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味剂为苹果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6.一种玉米软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鲜玉米粒加水打浆,过筛,除去残渣得玉米汁,按重量份将玉米淀粉加入玉米汁,搅拌均匀得玉米乳液备用;(2)将非糖类甜味剂与水混合,加热搅拌,直至非糖类甜味剂完全溶解,得原糖液备用;(3)将酸味剂与水混合,加热搅拌,直至酸味剂完全溶解,得酸液备用;(4)将凝胶剂与水混合,加热搅拌,直至凝胶剂完全溶解,冷却得胶液备用;(5)将步骤(1)-(4)制得的玉米乳液、原糖液、酸液、胶液及中药提取液混匀加热,冷却后加入酸味剂和玉米粒,搅拌10-40分钟后制得玉米软糖糖液;(6)将步骤(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宏泉汪建军刘贤顺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中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