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9987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发电系统,光伏支架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支架单元,各支架单元均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且顶端高度可调的支撑立柱,以及倾斜布置的光伏板支撑梁,所述光伏板支撑梁沿前后方向位置可调地装配在所述支撑立柱的顶端。当光伏板支撑梁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能够调节光伏板支撑梁的高度,与顶端高度可调的支撑立柱配合,增加了光伏板支撑梁的高度调节范围。与现有技术中仅依靠支撑立柱来调节光伏板支撑梁的方式相比,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发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据统计,我国已于2015年底建有466.8万座通信基站,且随着通讯业的快速发展,每年还将会增建数十万座基站。从已建基站的分布位置来看,约有近四成分散在乡村、边远山区、林区以及海岛上的网电供电末端,有相当一部分基站供电不稳定,通信可靠性指标低。另外,我国疆土辽阔,还有很大一部分更偏远的山区、林区、牧区和小岛,尽管从周围人民生活和国土资源、安全管理等方面出发,迫切需要建设更分散的基站,但由于离网电电源点距离太远,技术上只能采取接入高压网电的方案,使得其接电成本过高,而无法落实,影响到通信的覆盖率。同时,这样的远端供电方式,在人为或不可抗力因素使线路损毁时,将导致基站停运,存在很大的通信安全隐患。因此,研究并发展一种电力自给模式的通信基站电源系统,可以解决部分基站可靠性较差和极偏远地区基站不宜设置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安全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自给电源系统为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其中光伏发电往往占据较大比例。申请公布号为CN107342730A的一篇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螺旋地桩式可调节光伏支架,该光伏支架包括左右延伸并倾斜布置的光伏板支撑梁,在光伏板支撑梁上设置有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位于地面以上的部分长度可调,以使得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的顶端高度可调,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的顶端均通过连接耳板与光伏板支撑梁的对应部位进行固定连接。使用时,通过调节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顶端的高度能够调节光伏板支撑梁的高度,适用不同地区的光照条件。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光伏板支撑梁与第一支撑立柱、第二支撑立柱之间为固定连接的关系,光伏板支撑梁的高度调节范围为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的高度调节量,光伏板支撑梁的高度调节范围较小。当光伏板支撑梁要求的高度调节范围较大时,单独依靠支撑立柱的调节作用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仅依靠支撑立柱的高度调节作用而导致当要求光伏板支撑梁的高度调节范围较大时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使用该光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光伏支架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支架,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支架单元,各支架单元均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且顶端高度可调的支撑立柱,以及倾斜布置的光伏板支撑梁,所述光伏板支撑梁沿前后方向位置可调地装配在所述支撑立柱的顶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光伏支架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多个支架单元,各支架单元均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支撑立柱,各支撑立柱的顶端高度可调,支架单元还包括倾斜布置的光伏板支撑梁,光伏板支撑梁沿前后方向位置可调地装配在所述支撑立柱的顶端。本技术中,当光伏板支撑梁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能够调节光伏板支撑梁的高度,与顶端高度可调的支撑立柱配合,增加了光伏板支撑梁的高度调节范围。与现有技术中仅依靠支撑立柱来调节光伏板支撑梁的方式相比,降低了成本。所述光伏板支撑梁上设有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与支撑立柱相连的立柱连接结构。所述立柱连接结构为所述光伏板支撑梁上设有的立柱连接孔。支架单元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支撑立柱上,另一端与光伏板支撑梁上的对应立柱连接结构相连的加强支撑。所述加强支撑的相应端铰接有与光伏板支撑梁的对应立柱连接结构相连的支撑连接件,支撑连接件包括扣装在光伏板支撑梁上的U形主体,以及与所述加强支撑铰接的连接臂,所述加强支撑和连接臂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活动铰接长孔。光伏支架还包括连接各相邻支架单元中支撑立柱的拉撑。本技术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板以及光伏支架,光伏支架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支架单元,各支架单元均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且顶端高度可调的支撑立柱,以及倾斜布置的光伏板支撑梁,所述光伏板支撑梁沿前后方向位置可调地装配在所述支撑立柱的顶端。所述光伏板支撑梁上设有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与支撑立柱相连的立柱连接结构。所述立柱连接结构为所述光伏板支撑梁上设有的立柱连接孔。支架单元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支撑立柱上,另一端与光伏板支撑梁上的对应立柱连接结构相连的加强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光伏发电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光伏发电系统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立柱与第二拉撑的配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光伏发电系统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立柱与第一拉撑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图1中第二支撑立柱与光伏板支撑梁连接处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第二加强支撑与光伏板支撑梁连接处的示意图;图6为图1中光伏板支撑梁与光伏板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图1中光伏板支撑梁的部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光伏发电系统实施例中光伏板支撑梁与第二支撑立柱连接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支架以及设置在光伏支架上的光伏板2。光伏支架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支架单元。图1示出了其中一个支架单元。支架单元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立柱3和第二支撑立柱4,第一支撑立柱3的顶端低于第二支撑立柱4,两立柱顶端的高度均可调,具体调节方式可以采用申请公布号为CN107342730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的方式。在两个支撑立柱的顶端均装配有立柱连接件10(本实施例中以第二支撑立柱4为例进行阐述),本实施例中,立柱连接件10为U形结构,第二支撑立柱4伸入U形的立柱连接件10之间,U形的立柱连接件10的两侧边上对应开设有穿孔,装配时,螺栓对应穿过两个穿孔以及位于两侧边之间的支撑立柱,将立柱连接件和支撑立柱连接在一起,在光伏板的倾斜角度和高度调整到位后,通过螺母紧固。在两个支撑立柱的立柱连接件10上安装光伏板支撑梁1,光伏板支撑梁1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立柱连接孔14,在立柱连接件10上也开设有立柱安装孔,通过将立柱安装孔与不同的立柱连接孔14进行对应并连通,能够使光伏板支撑梁1沿其延伸方向位置可调,进而能够实现改变光伏板支撑梁1高度的目的。与两个支撑立柱的顶端高度可调的现有技术配合,能够加大光伏板支撑梁1的高度调节范围。为了加强光伏板支撑梁1的强度,本技术中,在第一支撑立柱3与光伏板支撑梁1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支撑6,在第二支撑立柱4与光伏板支撑梁1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支撑5,两个加强支撑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以第二加强支撑5为例进行阐述。第二加强支撑5上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开设的铰接长孔11,在第二加强支撑5的端部连接有支撑连接件12,本实施例中,支撑连接件12包括扣装在光伏板支撑梁1上的U形主体,在U形主体上开设有螺栓穿孔,在U形主体的底边外侧还设置有连接臂,连接臂上也开设有螺栓穿孔,连接臂上的螺栓穿孔与铰接长孔11对应并在调节到位后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固定相连。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铰接长孔布置在连接臂上。本实施例中,由于光伏板支撑梁1上开设有多个立柱连接孔14,支撑连接件12上的U形主体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去匹配不同的立柱连接孔。本实施例中,加强支撑的下端铰接在卡扣在支撑立柱上的卡箍7上。本实施例中,在光伏板支撑梁1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支架,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支架单元,各支架单元均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且顶端高度可调的支撑立柱,以及倾斜布置的光伏板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支撑梁沿前后方向位置可调地装配在所述支撑立柱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支架单元,各支架单元均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且顶端高度可调的支撑立柱,以及倾斜布置的光伏板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支撑梁沿前后方向位置可调地装配在所述支撑立柱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支撑梁上设有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与支撑立柱相连的立柱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连接结构为所述光伏板支撑梁上设有的立柱连接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架单元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支撑立柱上,另一端与光伏板支撑梁上的对应立柱连接结构相连的加强支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撑的相应端铰接有与光伏板支撑梁的对应立柱连接结构相连的支撑连接件,支撑连接件包括扣装在光伏板支撑梁上的U形主体,以及与所述加强支撑铰接的连接臂,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亚培魏凯蒋俊峰赵晓鸽寇松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