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败型三系籼稻不育系水稻的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9981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败型三系籼稻不育系水稻的育成方法,包括不育系回交群体水稻与保持系自交群体水稻的育成,通过广恢122与美占香1号杂交的后代多次自交,将自交后代再与粤丰B水稻进行杂交,后代进行首次多次多代自交,自交后代一部分继续自交多代获得保持系自交群体水稻,另一部分与盛世A水稻进行测交,后代多次回交得到不育系回交群体水稻,将二者扩繁即得产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改善株叶的抗倒伏性能,并且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米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败型三系籼稻不育系水稻的选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选育
,尤其涉及一种野败型三系籼稻不育系水稻的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吃饱到吃好、吃多到吃少的时代随之到来,稻米生产由数量型向品质、食味型转变。选育出高产、优质、早熟、多抗、适应性广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意义重大。针对目前我国杂交稻早熟、优质、高产、多抗的不育系较少的特点,选育出抗逆性、优质性、配合力好并且能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不育系为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败型三系籼稻不育系水稻的选育方法,以解决目前我国水稻早熟、优质、高产、多抗的不育系较少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败型三系籼稻不育系水稻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广恢122为母本与美香占1号进行杂交得到广恢/美香占F1代水稻,将该F1代水稻继续定向选育多代自交,得到中间育种种质C195;(2)将步骤(1)所得多代自交后的水稻作为母本与粤丰B水稻进行杂交得到F1代水稻,并将该F1代水稻继续定向选育多代自交;(3)将步骤(2)所得多代自交后的水稻作为父本与广八B水稻进行复交得到F1代水稻,进行首次多代自交、定向选育,选取一部分后代作为父本与盛世A水稻进行测交,得到F1代水稻,将另一部分后代再次进行多代定向选育得到保持系自交群体水稻;(4)将步骤(3)所得的F1代水稻与其对应的测交父本进行杂交得到不育系群体BC1F1代水稻,将BC1F1代水稻与其对应的保持系水稻进行回交,并将子代与对应的保持系水稻继续回交多代,即得不育系回交群体水稻。(5)将步骤(4)所得的不育系回交群体水稻与步骤(3)所得的保持系自交群体水稻杂交,经扩繁即得野败型三系籼稻不育系水稻。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1)与步骤(2)中,所述定向选育的方法为温烫去雄法,所述定向选育的代数均为4代,即步骤(1)与步骤(2)中,均将后代选育至F4代,将F4代作为母本/父本与粤丰B以及广八B进行杂交。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3)中,首次多代自交的代数为6代,再次多代自交的代数为6-7代,步骤(4)中所述回交的代数为6-7代。即与盛世A杂交的父本为粤丰B×C195//广八B(F6),所杂交形成的子代为新的F1子代,与粤丰B×C195//广八B(F7)进行回交,得到BC1F1子代,将BC1F1子代与粤丰B×C195//广八B(F8)回交得到BC2F1,以此类推,直至回交获得BC5F1或BC6F1,以及自交获得F12或F13代为止,所述的BC5F1/BC6F1为稳定的不育系回交群体,所述的F12/F13为稳定的保持系自交群体。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3)中,定向选育的方法为淘汰出现可染花粉粒的后代,保留花粉不育性达100%的后代。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4)中,回交的方法具体为:选出10个100%败育花粉的单株与其对应的保持系成对回交。该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选育的野败型三系籼稻不育系水稻具有抗逆性、优质性以及配合力较好的特性,并且表现熟期较短,米质优,产量较高,丰产性好,成穗率、每穗总粒数高,分蘖力强,有效穗多,抽穗整齐,灌浆落色好,较抗倒伏,稻瘟及抗稻曲病,抗寒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技术的选育内容、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以下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所描述的步骤也不是用以限制其执行顺序。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公知常识对本专利技术做显而易见的改进,亦落入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中间育种种质的构建:2004年春季在海南三亚育种基地,以优质、抗稻瘟病三系恢复系种质“广恢122”与优质常规稻种质“美香占1号”杂交,经过连续4代定向选育,育成具有早熟、细长粒形、香型的中间籼稻种质“C195”。保持系的选育:2006年以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保持系粤丰B和自选的中间育种种质C195杂交,选育4代后再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广八B保持系复交,通过多代定向选育成为新保持系“泰乡1209B”。不育系的选育:于2011年秋季广东韶关育种基地,以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野败型籼稻优质三系不育系“盛世A”与“粤丰B×C195∥广八B(F6)优良目标选系”(泰乡1209B)成对测交5对;2012年春三亚种植5对F1及其对应测交父本,抽穗扬花期对每对F1单株进行花粉育性镜检,淘汰出现可染花粉粒的F1及对应保持系,保留花粉不育性达100%的F1及其对应保持系F7,并在保持系群体中选优良目标单株继续回交,获得BC1F1及F8保持系。2012年秋江西萍乡育种基地,种植BC1F1及F8保持系,得到BC2F1,在抽穗扬花期继续对每个BC2F1代群体的每一个单株进行花粉育性镜检,淘汰花粉不育性不稳定的BC2F1群体,选花粉不育性彻底的BC2F1单株继续回交,获得BC3F1及对应保持系F10。2013年至2015年春秋季分别在海南三亚和江西萍乡麻山育种基地又连续回交和自交选育6个世代,获得不育系回交群体BC6F1和保持系自交株系F13,至此不育系回交群体和保持系自交群体已基本定型,初步将不育系BC6F1世代群体(田间区号1209)暂定名为泰乡1209A,将对应保持系群体定名为泰乡1209B。对泰乡1209A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检测,检测的数据如下:1泰乡1209A主要特征特性1.1不育性2017年春季在海南三亚育种基地对泰乡1209A繁育群体进行镜检100个单株,该不育系花粉不育性达100%,典型败育花粉,高温育性稳定不波动。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2017年8月在麻山对群体镜检结果:染败0.01%,圆败3%,典败96.99%。表一:不育系镜检结果表二:生育期特性1.3柱头色及异交结实性该不育系稃尖和柱头无色,柱头外露率达54.68%,单边外露率38.85%,双边外露率15.83%,包颈率30.58%。异交习性好,对“九二0”敏感(亩用量15克),属较理想的优质不育系。2015年春季在海南三亚育种基地试制泰香优丝苗0.2亩,平均亩产达151公斤。1.4稻瘟病抗性及稻米品质稻瘟病抗性:2016年送井冈山抗性鉴定,叶瘟3级,穗瘟7级,穗瘟损失率38.6%,综合指数6.5。2017年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结论:水稻品种泰乡1209A对叶瘟的抗性为中感水平,对穗颈瘟的抗性为感病水平。稻米品质:2015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米质测定结果:国标优质2级,出糙率81.0%,精米率73.8%,整精米率72%、粒长6.5mm,长宽比3.4、垩白粒率5%、垩白度0.5%、直链淀粉16.2%、胶稠度55mm、透明度1级,碱消值6.7级。1.5其它农艺性状及抗性该不育系株高80cm,株型集散适中,剑叶短,穗长21.5cm,平均每穗粒数130粒左右,千粒重23.8克左右。对温度不敏感,抗寒性好,抗倒伏能力强。2.泰乡1209A繁殖技术要点泰乡1209A在江西、湖南一般以秋繁为好,6月中上旬播种,母本比父本早播6-7天。母本用种量37.5kg/hm2,父本用种量15kg/hm2。繁殖田1.7m开厢,父本、母本行比以2︰9为宜。父本小双行种植,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败型三系籼稻不育系水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广恢122为母本与美香占1号进行杂交得到广恢/美香占F1代水稻,将该F1代水稻继续定向选育多代自交;(2)将步骤(1)所得多代自交后的水稻作为母本与粤丰B水稻进行杂交得到F1代水稻,并将该F1代水稻继续定向选育多代自交;(3)将步骤(2)所得多代自交后的水稻作为父本与广八B水稻进行复交得到F1代水稻,进行首次多代自交、定向选育,选取一部分后代作为父本与盛世A水稻进行测交,得到F1代水稻,将另一部分后代再次进行多代定向选育得到多代保持系自交群体;(4)将步骤(3)所得的F1代水稻与其对应的保持系自交群体进行杂交,得到不育系回交水稻BC1F1,将BC1F1与其对应的保持系自交群体进行回交,并将子代与对应的保持系水稻继续回交多代,得到多代不育系回交群体,即野败型三系籼稻不育系水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败型三系籼稻不育系水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广恢122为母本与美香占1号进行杂交得到广恢/美香占F1代水稻,将该F1代水稻继续定向选育多代自交;(2)将步骤(1)所得多代自交后的水稻作为母本与粤丰B水稻进行杂交得到F1代水稻,并将该F1代水稻继续定向选育多代自交;(3)将步骤(2)所得多代自交后的水稻作为父本与广八B水稻进行复交得到F1代水稻,进行首次多代自交、定向选育,选取一部分后代作为父本与盛世A水稻进行测交,得到F1代水稻,将另一部分后代再次进行多代定向选育得到多代保持系自交群体;(4)将步骤(3)所得的F1代水稻与其对应的保持系自交群体进行杂交,得到不育系回交水稻BC1F1,将BC1F1与其对应的保持系自交群体进行回交,并将子代与对应的保持系水稻继续回交多代,得到多代不育系回交群体,即野败型三系籼稻不育系水稻。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进昌杨军张少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