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水稻不育系原原种的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9979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6:01
一种杂交水稻不育系原原种的繁殖方法,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在插秧时培育区域为奇数行,母本和父本交替设置,在最外侧两行均为母本;在幼穗分化第六期末,抽穗前5‑7天,对父本喷施浓度为400ppm的生长调节剂,使父本穗位提高10‑15cm,调节授粉态势;在抽穗前1‑2天,剪割父本、母本的剑叶,用纱网布袋进行培育区域套袋;在纱网布袋内的水稻抽穗开花时开始赶粉,用竹竿与纱网布袋平行敲击纱网布袋中部,使纱网布袋内的稻株振动,每天2‑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40‑50分钟,持续10‑12天。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隔离花粉,透气性好,避免植株发霉;在全封闭状态下进行赶粉授粉,有效避免了异源花粉混杂,保证不育系种子纯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杂交水稻不育系原原种的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种植
,特别是涉及一种杂交水稻不育系原原种的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杂交水稻科研上,杂交制种的纯度是制约杂交稻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育系纯度是制约杂交制种纯度的关键所在。确保不育系繁殖过程中的种子纯度,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杂交制种纯度的问题。不育系繁殖分为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和原种不同繁殖过程,前一过程为后一过程提供种子,繁种量依次增加。传统上育种家种子采用小硫酸纸袋的方法,每袋套2-3穗母本和1-2穗父本;原原种采用大硫酸纸袋的方法,每袋套3株母本和2株父本,这种纸袋的方法每袋收种量很少,需要套很多纸袋才能为原种繁殖提供足够的种子,并且由于硫酸纸不透气,后期植株容易发霉,影响种子结实。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育系原原种繁殖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杂交水稻不育系原原种的繁殖方法,可有效解决不育系原原种繁殖过程中种子量和植株发霉的问题,而且保持纸袋法全封闭赶粉的优势,保证不育系的纯度,对杂交水稻的推广和应用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杂交水稻不育系原原种的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插秧:培育区域设置奇数行,其中母本和父本交替行设置,在最外侧两行均为母本;(2)调节授粉态势:在幼穗分化第六期末,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抽穗前5-7天,对父本喷施浓度为400ppm的生长调节剂,使父本穗位提高10-15cm,调节授粉态势;(3)套袋:在抽穗前1-2天,剪割父本、母本的剑叶,用纱网布袋进行培育区域套袋;(4)赶粉:当纱网布袋内的水稻抽穗开花时开始赶粉,每天在开花高峰期赶粉2-3次,相邻两次间隔时间为40-50分钟,持续10-12天,赶粉时用长竹竿与纱网布袋平行敲击纱网布袋中部,使纱网布袋内的稻株振动,花粉腾起。进一步地,所述第(3)步套袋时,在每个培育区域所套的纱网布袋外留有一株水稻作为指示株,当指示株抽穗开花时开始赶粉,直至整株全部开花结束赶粉。进一步地,所述套袋的方法,是在垂直于水稻垄行长度方向上,在培育区域两侧各设置多个支撑杆,沿支撑杆系有一条拉绳,将纱网布袋的上部四角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拉绳上,纱网布袋下部四角垂于地面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拉绳高度在水稻植株上方20-25cm。进一步地,所述纱网布袋下部四角分别固定在培育区域四角的稻株上。进一步地,所述纱网布袋的纱网大小为200-250目。进一步地,所述相邻培育区域间隔L为50-55cm。进一步地,所述培育区域的垄行长度为2米,行株距25cm×14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布袋法进行杂交稻不育系原原种繁殖,可以一次繁殖出较多量的种子,弥补了纸袋法繁种量小的缺陷;而且由于采用200目的纱网布,不仅能有效隔离花粉,而且透气性好,避免了植株发霉的现象;在全封闭状态下进行赶粉授粉,有效避免了赶粉过程中造成的异源花粉混杂,保证不育系种子纯度,是不育系原原种的有效繁殖方法,对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培育区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图中:1.支撑杆,2.拉绳,3.布袋,4.挂钩,5.培育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杂交水稻不育系原原种的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插秧:本例培育区域5设置3行,其中2行母本位于两侧行,两行母本中间栽植1行父本;(2)调节授粉态势:在幼穗分化第六期末,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抽穗前5-7天,对父本喷施浓度为400ppm的生长调节剂,使父本穗位提高10-15cm,调节授粉态势;(3)套袋:在抽穗前1-2天,剪割父本、母本的剑叶,用纱网布袋进行培育区域套袋;所述套袋的方法,是在垂直于水稻垄行长度方向上,在培育区域两侧各设置多个支撑杆1,沿支撑杆1系有一条拉绳2,拉绳2高度在水稻植株上方20-25cm,将200目纱网布袋3的上部四角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拉绳2上,可以通过挂钩4固定或者直接通过绳系紧固定,纱网布袋3下部四角分别固定在培育区域四角的稻株上。本例中在每个培育区域5所套的纱网布袋3外留有一株种稻作为指示株,当指示株抽穗开花时开始赶粉,直至整株全部开花结束赶粉。(4)赶粉:当纱网布袋3内的水稻抽穗开花时开始赶粉,每天在开花高峰期赶粉2-3次,相邻两次间隔时间为40-50分钟,持续赶粉10-12天,用长竹竿与纱网布袋3平行敲击纱网布袋3中部,使纱网布袋3内的稻株振动,花粉腾起。本例所述相邻培育区域5间隔L为50-55cm。所述培育区域5的垄行长度为2米,行株距25cm×14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杂交水稻不育系原原种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插秧:培育区域设置奇数行,其中母本和父本交替行设置,在最外侧两行均为母本;(2)调节授粉态势:在幼穗分化第六期末,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抽穗前5‑7天,对父本喷施浓度为400ppm的生长调节剂,使父本穗位提高10‑15cm,调节授粉态势;(3)套袋:在抽穗前1‑2天,剪割父本、母本的剑叶,用纱网布袋进行培育区域套袋;(4)赶粉:当纱网布袋内的水稻抽穗开花时开始赶粉,每天在开花高峰期赶粉2‑3次,相邻两次间隔时间为40‑50分钟,持续10‑12天,赶粉时用长竹竿与纱网布袋平行敲击纱网布袋中部,使纱网布袋内的稻株振动,花粉腾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水稻不育系原原种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插秧:培育区域设置奇数行,其中母本和父本交替行设置,在最外侧两行均为母本;(2)调节授粉态势:在幼穗分化第六期末,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抽穗前5-7天,对父本喷施浓度为400ppm的生长调节剂,使父本穗位提高10-15cm,调节授粉态势;(3)套袋:在抽穗前1-2天,剪割父本、母本的剑叶,用纱网布袋进行培育区域套袋;(4)赶粉:当纱网布袋内的水稻抽穗开花时开始赶粉,每天在开花高峰期赶粉2-3次,相邻两次间隔时间为40-50分钟,持续10-12天,赶粉时用长竹竿与纱网布袋平行敲击纱网布袋中部,使纱网布袋内的稻株振动,花粉腾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杂交水稻不育系原原种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步套袋时,在每个培育区域所套的纱网布袋外留有一株水稻作为指示株,当指示株抽穗开花时开始赶粉,直至整株全部开花结束赶粉。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荣苏玉安代贵金张满利李全英张雪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