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采集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96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采集控制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前端面设有显示屏,外壳体内部设有主控板,外壳体一侧设有数据传输接口,主控板上设有MCU微处理器、数据采集模块、通讯模块、电源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输入端连接传感器、流量计、摄像机,数据采集模块输出端连接MCU微处理器,MCU微处理器分别连接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MCU微处理器通过通讯模块连接监测平台,数据存储模块连接MCU微处理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原理简单,智能化程度高,集控制、采集、存储、显示、处理、报警、传输可一体化功能,能够监控灌溉水流量的面积,出现异常数值反馈预警,保证灌溉工作科学合理进行,确保植被水源及养料合理的吸取,健康快速成长,以低入高出方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经济效益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采集控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灌溉控制
,具体为一种智能采集控制器。
技术介绍
我国农林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一半以上的比重,漫灌易造成水资源浪费,植被供给过度、不均,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人为难以把控等一系列问题,我公司研发的智能采集控制器,能够实现土壤梯度含水率墒情探测,采集作物生长环境指标,采集作物用水量等,监测周围生长环境,控制多个电磁阀,全面科学实现植被根系灌溉技术,少布线,低功耗,易安装,支持市电供电、电池供电、太阳能供电多种选择,内置数据存在模块,能够实现实时采集数据万条以上等多种优势。产品支持多通道扩充功能,可以在后期种植品种变化的情况下,及时的进行调整监测指标和控制阀。做到降雨、灌溉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联合调用,实现按期、按需、按量自动供水。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灌溉水成点滴地、缓慢地、均匀而又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的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随着无线物联网技术的发展,NB-IoT和LoRa等聚焦于低功耗广覆盖(LPWAN)物联网(IOT)技术,是一种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新兴技术。其具有覆盖广、连接多、速率低、成本低、功耗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采集控制器, 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前端面设有显示屏(2),所述外壳体(1)内部设有主控板(3),所述外壳体(1)一侧设有数据传输接口(4),所述主控板(3)上设有MCU微处理器(5)、数据采集模块(6)、通讯模块(7)、电源模块(8)、数据存储模块(9)和控制模块(10),所述数据采集模块(6)输入端连接传感器(11)、流量计(12)、摄像机(13),所述数据采集模块(6)输出端连接MCU微处理器(5),所述MCU微处理器(5)分别连接电源模块(8)和控制模块(10),所述MCU微处理器(5)通过通讯模块(7)连接监测平台(14),所述数据存储模块(9)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采集控制器,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前端面设有显示屏(2),所述外壳体(1)内部设有主控板(3),所述外壳体(1)一侧设有数据传输接口(4),所述主控板(3)上设有MCU微处理器(5)、数据采集模块(6)、通讯模块(7)、电源模块(8)、数据存储模块(9)和控制模块(10),所述数据采集模块(6)输入端连接传感器(11)、流量计(12)、摄像机(13),所述数据采集模块(6)输出端连接MCU微处理器(5),所述MCU微处理器(5)分别连接电源模块(8)和控制模块(10),所述MCU微处理器(5)通过通讯模块(7)连接监测平台(14),所述数据存储模块(9)连接MCU微处理器(5),所述数据存储模块(9)还连接FLASH存储模块(15),所述控制模块(10)分别连接电磁阀(16)、液晶屏设置模块(17);所述电源模块(8)分别连接电池供电单元(18)、市电供电单元(19)和太阳能供电单元(20);所述监测平台(14)分别连接系统预警单元(21)和智能终端机(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采集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10)包括三极管A(1c)、三极管B(2c)、三极管C(3c)、三极管D(4c)、三极管E(5c)和三极管F(6c),所述三极管A(1c)基极连接电阻D(4a)一端,所述三极管A(1c)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C(3a)一端、三极管B(2c)基极和三极管C(3c)基极,所述三极管A(1c)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B(2c)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A(1d)负极、二极管C(3d)负极、三极管D(4c)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雷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飞沃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