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9900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涉及土壤耕层熟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从每行第一棵树开始,设置第一沟槽;2)设置第一熟土转移区,将所述第一熟土转移区的熟土回填至第一沟槽;3)设置第二沟槽;将设置所述第二沟槽时取出的土平铺至第一熟土转移区;4)设置第二熟土转移区,将所述第二熟土转移区的熟土回填至第二沟槽;5)依次将设置第n沟槽时取出的土平铺至第n‑1熟土转移区,将第n熟土转移区的熟土回填至第n沟槽,并将置于地头的土平铺至第n熟土转移区,直至所述核桃林完成所有行间熟土改造。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改造当年核桃林生长旺盛,年新梢生长量达126厘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耕层熟化
,具体涉及一种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薄壳山核桃,胡桃科,山核桃属(Caryaillinoensis)植物,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碧根果”等。薄壳山核桃树干端直,树冠近广卵形,根系发达,耐水湿,可孤植、丛植于湖畔、草坪等,宜作庭荫树,行道树,亦适于河流沿岸及平原地区绿化造林,为很好的城乡绿化树种和果材兼用树种。薄壳山核桃为深根系作物,吸收根主要集中地面下30~50厘米生土中,耕作层熟土要求深达至少60厘米,目前农田土壤熟土在地面下0~20厘米,无法满足薄壳山核桃生长结实的需要,所以需要对薄壳山核桃进行熟土改造。目前,薄壳山核桃生产上解决耕作层土壤熟化问题,一般是通过挖沟、结合施用有机肥来解决,即挖坑后把有机肥拌土混匀后填入坑中,但是有机肥肥源缺乏,用量大造成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利于天然熟土回填栽植沟,所述熟土的改造能够彻底解决有机肥肥源缺乏,成本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核桃林行间,从每行第一棵树开始,沿行向在核桃树树冠外围设置第一沟槽;并将设置第一沟槽时挖出的土置于地头;所述第一沟槽宽80~100cm,深40~70cm,长为株距;所述核桃林的行距为6~12m;2)在所述第一沟槽与邻行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之间的行间空地设置第一熟土转移区,将所述第一熟土转移区的熟土回填至第一沟槽;3)在每行第二棵树的树冠外围沿行向设置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宽80~100cm,深40~70cm,长为株距;将设置所述第二沟槽时取出的土平铺至第一熟土转移区;4)在所述第二沟槽与邻行第二棵树和第三棵树之间的行间空地设置第二熟土转移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核桃林行间,从每行第一棵树开始,沿行向在核桃树树冠外围设置第一沟槽;并将设置第一沟槽时挖出的土置于地头;所述第一沟槽宽80~100cm,深40~70cm,长为株距;所述核桃林的行距为6~12m;2)在所述第一沟槽与邻行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之间的行间空地设置第一熟土转移区,将所述第一熟土转移区的熟土回填至第一沟槽;3)在每行第二棵树的树冠外围沿行向设置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宽80~100cm,深40~70cm,长为株距;将设置所述第二沟槽时取出的土平铺至第一熟土转移区;4)在所述第二沟槽与邻行第二棵树和第三棵树之间的行间空地设置第二熟土转移区,将所述第二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刘广勤朱海军张茂江李明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