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勇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72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建筑用复合材料构件,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外包合层和位于外包合层内的芯层构成,外包合层主要由外树脂胶衣面层、中间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层、内树脂结合层构成,芯层可以是PS发泡塑料颗粒与加气仝混合物,也可以是大空隙率透光树脂芯材。(*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简易厂房或仓库多采用钢结构来构建的,即墙壁采用砖块来堆砌,房顶采用钢屋架支承于钢柱上铺彩钢夹心板或普通镀锌波纹瓦屋面。此种房屋存在以下的缺点1、需用大量的优质结构钢材作受力构件,自重量大;2、钢材在非恒定的温湿气候条件下,受力杆件与露天钢板因冷凝结露或表面附着的尘埃吸潮后形成的水膜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非纯化和不匀质的金属表面产生不可逆转的电化学腐蚀,而逐渐受到破坏,处于高温高湿地区的房屋其受害程度更甚;3、迄今为止,人们尚未为钢材找到永久性的廉价防腐涂层,故仍需为钢材的防腐蚀付出大量的维护代价;4、钢结构现场安装施工时,高空电弧焊作业的劳动强度大,并且难于避免会留下施工导致的易腐缺陷;5、因钢材传热升温快速,火患时的结构体系易过热失稳或雨水渗漏锈蚀使截面强度下降最终招致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不会受到空气中氧的氧化锈蚀的、施工容易、因火患而过热时结构强度不会产生明显下降的建筑用复合材料构件。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主要由外包合层和位于外包合层内的芯层构成,外包合层主要由外树脂胶衣面层、中间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层、内树脂结合层构成,芯层可以是PS发泡塑料颗粒与加气仝混合物,也可以是大空隙率透光树脂芯材。这里,构件的形状可以是横板状,也可以是带有竖向肋板的竖板状,也可以是拱形。拱形构件一般是用在天面上。为了增强拱形构件的整体刚性,拱形构件的截面可以是曲线,也可以是折线形。使用时,横板状构件和带有竖向肋板的竖板状构件可用作房子横挂或竖立的外墙,拱形构件配合水平拉杆可用作房子的天面。由于天面板外树脂胶衣面层、中间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层、内树脂结合层、芯层均具有一定的透光率,方便了房子的采光。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由于由外树脂胶衣面层、中间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层、内树脂结合层构成的外包合层抗拉性能高,PS发泡塑料颗粒与加气仝混合物芯层或大空隙率透光树脂芯材具有一定的抗压性能,而且,上述材料均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的特点,再加上结构上采用竖向肋板设计,拱形构件的截面采用曲线或折线形设计,替代了常规的钢结构,因此,由上述材料构成的建筑用复合材料构件具有重量轻、不会受到空气中氧的氧化锈蚀的、施工容易、因火患而过热时结构强度不会产生明显下降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由外包合层1和位于外包合层1内的芯层2构成,外包合层1主要由外树脂胶衣面层3、中间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层4、内树脂结合层5构成,芯层2是PS发泡塑料颗粒与加气仝混合物,外树脂胶衣面层3、内树脂结合层5的材质是不饱和聚酯树脂,中间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层4是由玻璃纤维或碳纤维或其它化学纤维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结合而成。实施例二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设置竖向肋板6而成,竖向肋板6也是由外包合层1和位于外包合层1内的芯层2构成,外包合层1主要由外树脂胶衣面层3、中间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层4、内树脂结合层5构成,芯层2是PS发泡塑料颗粒与加气仝混合物。实施例三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构件形状作成拱形,构件的截面形状为曲线状,芯层2采用大空隙率透光树脂芯材,外树脂胶衣面层3、中间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层4、内树脂结合层5均采用透光的材料。实施例四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将构件的截面形状做成为折线形。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用复合材料构件,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外包合层和位于外包合层内的芯层构成,外包合层主要由外树脂胶衣面层、中间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层、内树脂结合层构成,芯层可以是PS发泡塑料颗粒与加气仝混合物,也可以是大空隙率透光树脂芯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复合材料构件,其特征在于构件的形状可以是横板状,也可以是带有竖向肋板的竖板状,也可以是拱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复合材料构件,其特征在于拱形构件的截面可以是曲线,也可以是折线形。专利摘要一种建筑用复合材料构件,其特别之处在于主要由外包合层和位于外包合层内的芯层构成,外包合层主要由外树脂胶衣面层、中间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层、内树脂结合层构成,芯层可以是PS发泡塑料颗粒与加气仝混合物,也可以是大空隙率透光树脂芯材。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重量轻、不会受到空气中氧的氧化锈蚀的、施工容易、因火患而过热时结构强度不会产生明显下降的优点。文档编号E04C2/30GK2635778SQ0324773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3日专利技术者刘志勇 申请人:刘志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