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位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927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1:59
一种水位提升装置,包括低位池、水囊及水位提升管,低位池上设有用于通入外部水的第一进水口,水囊固设于低位池内,水囊上设有与低位池连通设置第二进水口,低位池内的水经由第二进水口进入水囊内,以使水囊展开,水位提升管的一端与水囊连通设置,水位提升管的另一端为第一出水口。当水囊完全展开且完全贴合于低位池的内壁面时,低位池内的水停止进入水囊内,外部水自第一进水口继续流入低位池内,直至位于水囊上部的水增加至其作用在水囊上的压强大于水位提升管内的压强时,水囊内的水经由水位提升管的一端流入水位提升管,并经第一出水口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位提升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采用水泵提升水位而导致的运行耗能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位提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位提升
,尤其涉及一种水位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场合(例如,水资源输送、水电站发电、农田灌溉等)都会用到提水设施设备,当前的提水设备主要是使用机械能或电能驱动水泵,利用水泵将水从低处提至高处。然而采用这种方式提升水位,不仅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而且还耗能高、提水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位提升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还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位提升装置,包括低位池,所述低位池上设有用于通入外部水的第一进水口;水囊,所述水囊固设于所述低位池内,所述水囊上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低位池连通设置,所述低位池内的水经由所述第二进水口进入所述水囊内,以使所述水囊展开;以及水位提升管,所述水位提升管的一端与所述水囊连通设置,所述水位提升管的另一端为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至所述低位池的底面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低位池自身的高度;当所述水囊完全展开且所述水囊完全贴合于所述低位池的内壁面时,所述低位池内的水停止进入所述水囊内,所述外部水自所述第一进水口继续流入所述低位池内,直至位于所述水囊上部的水增加至其作用在所述水囊上的压强大于所述水位提升管内的压强时,所述水囊内的水经由所述水位提升管的一端流入所述水位提升管,并经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口至所述低位池的底面的高度大于所述水囊完全展开时,所述水囊的顶部至所述低位池的底面的高度。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当所述水囊完全展开且完全贴合于所述低位池的内壁面时,所述水囊的顶面与所述低位池的侧壁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所述容置腔上;当所述外部水自所述第一进水口进入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容置腔内的水增加至其作用在所述水囊上的压强大于所述水位提升管内的压强时,所述水囊内的水经由所述水位提升管的一端流入所述水位提升管,并经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水位提升装置还包括具有一开口的弹性袋,所述弹性袋临近所述低位池的底面设置,且所述弹性袋与所述低位池的侧壁及底面围合形成所述水囊,所述第二进水口设于所述低位池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进水口临近所述低位池的底面设置;所述低位池上还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电动阀,所述电动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的连通或闭合。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低位池上还设有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水囊连通设置,所述水位提升管的一端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三出水口;当所述容置腔内的水增加至其作用在所述水囊上的压强大于所述水位提升管内的压强时,所述水囊内的水经由所述第三出水口流入所述水位提升管,并经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囊为柔性水囊,所述水位提升装置还包括浮力板,所述浮力板固接于所述水囊远离所述低位池的底部的一端,所述浮力板用于在浮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水囊展开。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低位池的侧壁上分别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液位仪表及第二液位仪表,所述第一液位仪表临近所述低位池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液位仪表临近所述低位池的底面设置,所述第一液位仪表与所述第二液位仪表均与所述电动阀电连接;所述第一液位仪表用于在所述浮力板至所述低位池的底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水位时,控制所述电动阀关闭,以使所述低位池内的水停止进入所述水囊内;所述第二液位仪表用于在所述浮力板至所述低位池的底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水位时,控制所述电动阀开启,以使所述低位池内的水流入所述水囊内,进而使得所述水囊展开;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水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水位。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口设于所述低位池的顶部,所述第一液位仪表、所述第二出水口及所述第二进水口设于所述低位池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液位仪表、所述第三出水口设于所述低位池的另一侧,且所述水位提升管靠近所述低位池的另一侧设置。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水位提升装置还包括高位池,所述高位池的底面至所述低位池的底面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低位池自身的高度,所述高位池与所述水位提升管的第一出水口连通设置。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水位提升管的另一端设有一弯管,所述弯管位于所述高位池的上方,且所述弯管的开口朝向所述高位池设置,所述弯管的开口为所述第一出水口。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位提升装置,通过在低位池内设置水囊,并在水囊上设置与低位池连通的第二进水口,从而使得低位池内的水能够通过第二进水口流入水囊内,进而使得水囊展开。当水囊完全展开并完全贴合于低位池的内壁面时,控制低位池内的水停止从第二进水口流入水囊内,此时,外部水自第一进水口继续流入低位池内,直至位于水囊上部的水增加至其作用在水囊上的压强大于水位提升管内的压强时,利用外部水作用在水囊上的压强使得水囊内的水经由水位提升管的一端流入水位提升管内,并经第一出水口流出。采用这样的设计,无需额外采用水泵等动力机构,耗能小、设备成本低且结构简单,有利于量产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位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位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低位池,所述低位池上设有用于通入外部水的第一进水口;水囊,所述水囊固设于所述低位池内,所述水囊上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低位池连通设置,所述低位池内的水经由所述第二进水口进入所述水囊内,以使所述水囊展开;以及水位提升管,所述水位提升管的一端与所述水囊连通设置,所述水位提升管的另一端为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至所述低位池的底面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低位池自身的高度;当所述水囊完全展开且所述水囊完全贴合于所述低位池的内壁面时,所述低位池内的水停止进入所述水囊内,所述外部水自所述第一进水口继续流入所述低位池内,直至位于所述水囊上部的水增加至其作用在所述水囊上的压强大于所述水位提升管内的压强时,所述水囊内的水经由所述水位提升管的一端流入所述水位提升管,并经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位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低位池,所述低位池上设有用于通入外部水的第一进水口;水囊,所述水囊固设于所述低位池内,所述水囊上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低位池连通设置,所述低位池内的水经由所述第二进水口进入所述水囊内,以使所述水囊展开;以及水位提升管,所述水位提升管的一端与所述水囊连通设置,所述水位提升管的另一端为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至所述低位池的底面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低位池自身的高度;当所述水囊完全展开且所述水囊完全贴合于所述低位池的内壁面时,所述低位池内的水停止进入所述水囊内,所述外部水自所述第一进水口继续流入所述低位池内,直至位于所述水囊上部的水增加至其作用在所述水囊上的压强大于所述水位提升管内的压强时,所述水囊内的水经由所述水位提升管的一端流入所述水位提升管,并经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位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至所述低位池的底面的高度大于所述水囊完全展开时,所述水囊的顶部至所述低位池的底面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位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水囊完全展开且完全贴合于所述低位池的内壁面时,所述水囊的顶面与所述低位池的侧壁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所述容置腔上;当所述外部水自所述第一进水口进入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容置腔内的水增加至其作用在所述水囊上的压强大于所述水位提升管内的压强时,所述水囊内的水经由所述水位提升管的一端流入所述水位提升管,并经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位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提升装置还包括具有一开口的弹性袋,所述弹性袋临近所述低位池的底面设置,且所述弹性袋与所述低位池的侧壁及底面围合形成所述水囊,所述第二进水口设于所述低位池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进水口临近所述低位池的底面设置;所述低位池上还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电动阀,所述电动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的连通或闭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位提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嘉琳张世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