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化去内孔毛刺设备
本技术涉及去毛刺设备,尤其是一种自动化去内孔毛刺设备。
技术介绍
机械零部件在初步加工成形后,会在其表面留有毛刺,部件外侧的毛刺可用抛光机处理,为部件上内孔的毛刺,一般很难处理,需要人工用锉刀进行表面处理。这种人工操作去毛刺的方法,需要人工量大,劳动强度又大,效率低,而且很容易对零件造成损坏,影响零件的精度和使用要求,影响成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去内孔毛刺设备。本技术解决的是目前人工操作去毛刺的方法,需要人工量大,劳动强度又大,效率低,而且很容易对零件造成损坏,影响零件的精度和使用要求,影响成品率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机架、动力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的动力组件和定位组件均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动力组件位于定位组件的下方;所述的机架包括底板、顶板、侧板和支撑柱;所述的底板和顶板之间利用侧板和支撑柱连接,所述的侧板有三块,依次连接围合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的动力组件安装在所述的安装空间内,所述的定位组件安装在顶板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的动力组件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气缸、支架、电机、多轴器、钻刀组件和导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去内孔毛刺设备,包括机架、动力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的动力组件和定位组件均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动力组件位于定位组件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包括底板、顶板、侧板和支撑柱;所述的底板和顶板之间利用侧板和支撑柱连接,所述的侧板有三块,依次连接围合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的动力组件安装在所述的安装空间内,所述的定位组件安装在顶板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去内孔毛刺设备,包括机架、动力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的动力组件和定位组件均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动力组件位于定位组件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包括底板、顶板、侧板和支撑柱;所述的底板和顶板之间利用侧板和支撑柱连接,所述的侧板有三块,依次连接围合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的动力组件安装在所述的安装空间内,所述的定位组件安装在顶板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去内孔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组件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气缸、支架、电机、多轴器、钻刀组件和导向柱;所述的支架包括支架上板、支架下板和连接支架上板和支架下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的气缸固定安装在底板上,并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支架下板接触;所述的电机安装在支架上板与支架下板之间的空间;所述多轴器固定安装在支架上板的下表面并位于电机的上方;所述的多轴器与电机之间利用联轴器连接;所述的钻刀组件位于支架上板的上方并与多轴器连接;所述导向柱连接支架和顶板,其一端固定安装在顶板的四个角上,另一端穿过支架上板上的通孔并与支架上板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去内孔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轴器包括多轴器本体、主动轴、安装在主动轴上的主齿轮、从动轴和安装在从动轴上的从动齿轮,所述的主动轴、主齿轮、从动轴和从动齿轮均安装在多轴器本体上,所述的主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主动轴穿过多轴器本体底部的穿孔,并利用联轴器连接电机的主轴;所述多轴器的从动轴穿过支架上板上的通孔与钻刀组件连接;所述的钻刀组件包括弹簧、基块、钻刀和钻套;所述钻套的内部设有装嵌槽;所述的弹簧装嵌在所述的装嵌槽内,所述的基块叠加在弹簧上方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文祥,柯贤湖,梁延成,周光国,朱娟,陆学斌,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宏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