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屋顶排水装置有关的方法和屋顶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866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与屋顶排水装置有关的方法和屋顶排水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在屋顶结构(1)上凹槽内的水槽(2),设置在水槽底部的进水口(3),与进水口相连接的出水管(4)和当水流增加时使开水流转换成闭水流的装置(5),为强化排水,在出水管(4)上、进水口后面的喉部处设置构件(6),通过喉部的构件调节出水管(4)的截面积,以这样的方式来保持在调节时出水管(4)的截面形状基本不变。(*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屋顶排水装置有关的方法,在该装置中,当水流增加时,通过在屋顶结构上凹槽内的水槽底部设置的进水口,使开水流转换成闭水流,并引入出水管。本专利技术也涉及屋顶排水装置。目前上述解决排水的方法是众所周知的。芬兰专利704467号中所揭示的装置可以用作现有技术解决排水方法的例子,在这个已知有解决方法中,是直接地在屋顶平面上设置进水口。使开水流转换成闭水流的装置包括放置在进水口上方的平板。要根据能引起闭水流的标准来计算平板的大小和它与屋顶平面的距离。芬兰专利75394号中揭示的装置可以用作现有技术解决排水方法的又一个例子,这个装置利用与芬兰专利70446号的装置相同的基本原理引起闭水流。然而,在芬兰专利75394号的装置中,其进水口设置在屋顶结构上的凹槽内的水槽中,而不是像上述芬兰专利70446号那样直接设置在屋顶平面上。一般地说,上述解决屋顶排水的方法,效果都是很好的。尽管如此,特别是在为大屋顶而设置的几个屋顶出水口连接相同的管道系统时,已经发现了它的缺点。这些缺点是由于不容易设置独立的若干屋顶出水支管,使其获得恰当的流动阻力。万一不能使这些独立的屋顶出水支管具有恰当的流动阻力,系统就不能以最好的方式工作。在最坏的情况下,系统则完全不起作用。另一个不便之处在于选用不同直径的管道时要受到较严格的限制,因而当选择管道时,实际上常常必须采取折衷办法。由于在管道系统安装之后,不能调节各独立的屋顶出水支管的流动阻力,将引起更多的麻烦。应该注意的是,该系统对于由于杂质引起的堵塞是相当敏感的,因此,如果期望在任何情况下系统都可靠地发挥作用,就不能使用闸门或任何类似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装置,并通过该装置能排除现有技术的这些缺点。这个目的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业已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槽的底部上设置的进水口后面的喉道处调节出水管的截面积,用这种方法保持截面的形状基本不变。另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排水装置特征在于在出水管上,进水口后面的喉道处设置一个构件,通过该构件能调节出水管的截面积,用这种方法来保持在调节处的出水管的截面形状基本不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主要的优点是以相当简单的方法使系统安装后可以调节各个独立的屋顶出水支管的流动阻力,实际上这样就能在每个具体的屋顶结构中最恰当地调节系统的作用。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调节流动阻力,甚至在很困难的情况下,使系统可靠地发挥作用。流动阻力可以在0到90%的范围内变化。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优点是调节构件可以很容易地制成不滞留杂质的形状,所以,不会发生不利的堵塞现象。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设置双层滤网也很简便,这就是说容易清除,消除了由堵塞引起的不便。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优点是结构简单,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排水装置功能可靠,很少需要维修,因而使用本专利技术会有很大优越性。现在通过以下附图显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各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排水装置的侧视图。图2显示了在调节流动阻力后图1的装置的细节。图3至6显示了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不同的、可替代的各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屋顶排水装置的一个推荐实施例的侧视图。标号1表示建筑物的屋顶结构。图1中标号2表示水槽。在水槽的底部设有进水口3。进水口3与出水管4相连接,通过出水管将水引向所需要的地方。图1中标号5一般表示当水流增加时,使开水流转换为闭水流的装置。以上所述结构对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属于十分普通的技术,因此,这里不作详尽的说明,只是举例概括地描述了芬兰专利第70446号中所公开的变开水流为闭水流的装置的细节以及使用的原理等等。至于这些结构,作为现有技术的上述芬兰专利可作为参考文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特点是在水槽2的底部上设置的进水口后面的喉道处调节出水管4的截面积,以保持截面的形状基本不变。最好沿整个周边用节流出水管4的方法调节截面积。例如通过在喉道设置构件6可以实现出水管4的截面积的调节。构件6遍布出水管4的整个周边,同时沿着它的整个周边来调节出水管4。在图1的实施例中,构件6是一个弹性材料如橡胶制成的环形部件,设置的该构件在轴向压力下向内扩张,从而调节出水管4的截面积。例如构件6的轴向压力可以通过环形加压件7产生。例如通过螺纹结构可以实现加压件的轴向移动,从图2很可以清楚看出对水管节流的情况。图2显示了在调节阻力后,即在对水管节流后,所示图1实施例的出水管4的喉部的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环形加压件7已经向下移动,并压迫构件6,然后构件向内扩张,于是节流出水管4并增加流动阻力。通过反向转动加压件7可以自然地降低流动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加压件向上移动,使构件可以恢复到图1所示形状,由于这种布置,调节出水管4的流水口的大小是可能的,以这种方式保持出水管的截面积不变,即虽然调节了出水管流水口的大小,圆形截面仍保持圆形。由于改变单个阻力的大小,使调节得发发生。设未节流时整个装置的单个阻值为ζ1,那么,由水流引起的压力损耗为△P1=ζ1(W12)/(2g) H式中△P1压力损耗mm水柱,W1在喉道上的速度米/秒,g重力加速度9.81米/秒2,H水的容积比重1000公斤/米3如果在喉道上设置节流点,节流的单个阻值ζ2为0.5÷1.6,这取决于进口和出口的倒圆,并为求节流点处的速度而这样表示。节流的压力损耗是△P2=ζ2(W22)/(2g) H式中W2节流点处的速度△P2表示为速度W1的函数因为在截面X上每个点的速度是相等的,所以(πd21)/4 ·W1= (πd22)/4 W2d1节流点前出水管的直径,d2节流点处出水管的直径,从上式有W2=( (d1)/(d2) )2·W1将W2代入节流的压力损耗公式中得出△P2=ζ2( (d1)/(d2) )4(W12)/(2g) H屋顶出水口的总阻力是各个部分阻力的总和,即△Ptot=ζ1(W12)/(2g) H+ζ2( (d1)/(d2) )4(W12)/(2g) H=[ζ1+ζ2( (d1)/(d2) )4] (W12)/(2g) H从上式可看出设有节流的屋顶出水口的单个阻值为ζtot=ζ1+ζ2( (d1)/(d2) )4例如设未节流时屋顶出水口蝗单个阻值ζ1为0.3,当节流点内径为d2时,节流的屋顶出水口的单个阻值ζ2为0.5,喉道的内径d1为50mm,节流点的内径d2为10mm,那么,ζtot=0.3+0.5( 50/10 )4=312.8以及比率(ζtot)/(ζ1) =312.8/0.3=1043节流和未节流的压力损耗如下未节流节流W(米/秒)△P(mm水柱)△P(mm水柱)0.31.3814350.53.823987115.2915949所以,根据本专利技术来节流,可以为平衡各独立支管的流阻力提供很大的附加的压力损耗。构件的截面的形状可以改变。在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截面是椭圆形的,在图3的例子中,构件16的截面是圆形的。至于其余部分,图3的实施例与图1、图2的实施例相一致;在图5的实施例中,构件26的截面是长方形的,至于其余部分,图5的例子与图1至图3的各个实施例相一致。在图6显示的实施例中,构件包括弹性环形装置36a和能收缩和扩张的套筒36b两部分。例如,套筒36b可以是平板弯成的管子,而套筒边缘并没有固定在一起,弯曲后在调节时平板的自由的轴向边缘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与屋顶排水装置有关的一种方法,在该装置中,当水流增加时,通过屋顶结构(1)上凹槽内水槽(2,12)的底部设置的进水口(3,13),使开水流转换成闭水流并引入出水管(4,14),其特征在于:在水槽(2,12)的底部上设置的进水口(3,13)后面的喉道处调节出水管(4,14)的截面积,以这样的方式来保持截面的形状基本不变。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拉维埃布林
申请(专利权)人:梅格森特英斯里托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I[芬兰]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