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排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608 阅读:3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屋顶排水口,该排水口带有一集水槽(3)以及隔板(4,5),所说的集水槽带有设置在屋顶(1)表面(1a)上的边缘(3d)和与上述边缘(3d)间隔设置并带有开口(3b)的底部(3a),开口(3b)通向一向下安装在底部(3a)上的排水管(2),所说的隔板设置在底部(3a)之开口(3b)的上方,隔板(4,5)的边缘伸出到开口(3b)之外,所述屋顶排水口的特征在于,两个隔板(4,5)彼此间隔,下部隔板(4)设置在集水槽(3)内,上部隔板(5)设置在集水槽(3)的边缘(3d)的上方,并且,上部隔板(5)的边缘以能在排水管(2)内形成封闭水流的方式突出于集水槽(3)的边缘(3d)之外,所要排出的水(11)在集水槽(3)的边缘(3d)前方、并在两次转向约90°之后和在底部(3a)的开口(3b)前方加速。(*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带有集水槽以及隔板的屋顶排水口,所说的集水槽带有设置在屋顶表面上的边缘和与上述边缘间隔设置并带有开口的底部,上述开口通向一向下安装在前述底部上的排水管,所说的隔板则设置在前述底部的上方,该隔板的边缘伸出到上述开口之外。专利US—A—1791512,DE—A—1948214和DE—A—2650361业已公开了这种类型的屋顶进水口。这种类型的屋顶进口水在排水管开口的上方带有一隔板,该隔板旨在防止吸入空气以便在排水管内形成封闭的水流。封闭的水流会完全充满排水管。与没有封闭水流的排水管相比,这会减小排水管的尺寸,对给定的屋顶面积来说,屋顶进水口是很小的,因此只需要较小的空间,组装的费用也很低。在已知的屋顶进水口中,当前难点在于其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的多少,具体地说,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保证排水管如所希望的那样流畅且不间断。在这种屋顶排水口中,一个问题是由诸如进入到排水槽内的树叶而导致的堵塞危险。本专利技术以提供上述类型的屋顶排水口这一目的为基础。所述的屋顶排水口在无堵塞危险的情况下可流畅且不间断地工作,并且对所有的水量分布来说均有较高的效率。在通常类型的屋顶排水口中,通过以下方式来达到上述目的彼此间隔地设置两个隔板,下部隔板设置在集水槽内,上部隔板设置在排水槽边缘的上方,并且,上部隔板的边缘以能在排水管内形成封闭水流的方式突出于集水槽的边缘之外,所要排出的水在集水槽的边缘前面、在两次转向约90°之后和在底部开口的前方加速。与已知的屋顶排水口相比,在本专利技术的排水口中,加速行程相对较长。通过适当地设置所说的两个隔板,可分级地减小从水流方向来看的水通路的截面,从而在排水管中获得较高的流速以及较高的排水效率。较高的流速以及水的多次转向可增强排水槽的自我清洁能力。此外,较长的加速行程能确保更流畅和更连续的水流。在有较小水量的情况下,至少可用所说的下部隔板来确保封闭的水流。试验表明,在排水管内截面为50mm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约每秒12升的排水效率。因此,在小水量和大水量的情况下都能保证有封闭的水流,并且,在大水量的情况下,其效率显著地高于只带有一个隔板的同尺寸排水口。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还在于就不同国家的法律而言,几乎不用生产和储备不同的屋顶排水口。在本专利技术的屋顶排水口中,由于彼此间隔地设置了两个隔板,因此,可以将下部隔板安装在上部隔板上,所以,下部隔板可以靠下侧自由地固定住而不需要有固定装置,这就会减少堵塞的危险并形成更为流畅的水流。此外,如果合适的话,可以把所说的两个隔板以及树叶收集器和砂石网设计成一个组件并将该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集水槽上。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改进结构,可以用一中央导管将所说的两个隔板彼此连接起来,该中央导管同时起溢流管的作用。从后附的权利要求,说明以及附图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在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之已安装好的屋顶排水口的垂直剖面;图2和图3分别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半个屋顶排水口以便说明水流状态;以及图4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之屋顶排水口分解部件的剖面。图1显示了带有水平屋顶表面1a的一部分屋顶1的剖面,在该屋顶表面上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层顶排水口10,由于任何屋顶结构、密封装置以及固定装置都是周知的,所以图中未作显示。此外,如图4所示,排水口10由集水槽3、砂石网8以及上部组件9构成。这些部件3、8、9分别由适当的塑料材料制成并且最好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为了能够清扫所说的屋顶排水口,可以从集水槽3上拆下组件9和砂石网8。集水槽3带有一径向向外延伸的截流环3c并设置在屋顶表面1a上,而且,该排水槽在大致垂直的壁面3e附近模压有内部边缘3d。壁面3e则又模压有底部3a,该底部的中间切出有一圆形开口3b,该开口与排水管2相通连。排水管2的上端焊在集水槽的出口3f上或以其它方式密封地与该出口相连。这样,可将从屋顶表面1a流进集水槽3内的水流经由开口3b引入排水管2。在截水环3c的上侧以分开的方式模压有多个固定件3g,这些固定件向上突出,并且,砂石网8之网膜8a的啮合齿8c与这些固定件中的每一个相啮合。砂石网8带有多个分布在圆周上的网膜8a,每个网膜均通过一卡接件以可折卸的方式安装在集水槽3上。此外,砂石网8还带有多个模压在圆环8d上的网膜8e,圆环8d则贴靠并支承在与截流环3c外缘相邻的屋顶平面1a上。圆环8d能显著地阻止砂石网8相对集水槽3作侧移。网膜8a和8e的上端模压有一圆环8b,此圆环将网膜连接起来并带有一向外突出的卡接边缘8f,组件9卡接在该卡接边缘上。网膜8a和8e设置成彼此有适当的间隔并允许水通向集水槽3,但能阻止通常出现在屋顶表面1a的砂石通过。组件9作为一个整体插在砂石网8内并且通过与砂石网8之圆环8b上的至少一个卡接支臂7d的接合而固定住。支臂7d的上端可略作枢轴转动从而能释放所说的卡接件。组件9的中心处带有一溢流管6,此溢流管的上端模压有一树叶收集器7,该收集器带有垂直的通孔7b、网膜7a以及一贴靠在砂石网8上的圆环7c。卡接支臂7d固定在树叶收集器7上。在树叶收集器7下方处,一水平向外延伸的密闭圆形隔板5模压在溢流管6的外侧上。隔板5设置成与截流环3c相间隔,并且如所看到的那样延伸到集水槽3的边缘3d之外。在隔板5及溢流管6的出口66的下方处有一下部隔板4固定在溢流管6的内部壁面6c上。此外,隔板5通过垂直且径向延伸的壁面6c与上部隔板5和溢流管6的外侧相连。正如所看到的那样,隔板4位于边缘3d的略下方并且大于集水槽3的开口3b。以下参照图2和图3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之屋顶排水口的功能。图2显示了从屋顶1上所排出的一定数量的雨水11之流动方式的图,所说的雨水具有一定的溢流高度h,此高度小于上部隔板5与截流环3c的间隔。在截流环3c的附近处,水流沿箭头12a的方向水平且径向地流动并且基本上不受上部隔板5的影响。在边缘3d处,雨水11沿箭头12b向下转向约90°并在壁面3e与下部隔板4的外缘之间进入集水槽3。雨水11于底部3a处再次转向之后在下部隔板4的下方通过并最终经由开口3b进入排水管2。在开口3b的边缘处,雨水从箭头所示的近似水平流向再次呈90℃转向成箭头12d所示的垂直流向。在隔板4的附近,雨水11因狭窄的通路而加速,并且作为封闭的水流进入排水管2,而隔板4则可防止吸入空气。图3是显示一定量雨水11的流动状态的图,所说的雨水具有一定的高度H,此高度大于隔板5与截流环3c的间隔。在这种情况下,雨水11业已在截流环3c附近加热并且在转向约90℃之后经由隔板4和壁面3e所形成的圆形开口13在隔板4的下方流过,最终进入排水管2。因此,雨水11会在截流环3c附近以及隔板4附近加速。由于是封闭的水流,并且如图3所示,排水管2的截面Q3小于环形开口3b的截面Q2,而截面Q2又小于上部隔板5与截流环3c之间的截面Q1,所以,雨水在进入排水管2的通路上于三个分阶段地变小的通孔处加速,最终在排水管2内有显著的高速度。如果隔板5与截流环3c间的开口被诸如树叶堵塞,那么,在溢流高度升高的情况下,雨水会经由上部开口6a进入溢流管并最终经由隔板4上方的下部开口6b径向向外地流进集水槽3。在集水槽3中,雨水会如参照图2所说明的那样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埃尔·贾普利海茵茨·黑斯勒
申请(专利权)人:格布瑞特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