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永钟专利>正文

屋瓦瓦片结构及屋瓦瓦片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8545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屋瓦瓦片结构及屋瓦瓦片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含有片状瓦片、半圆柱型瓦片及屋顶的瓦片支撑结构;首先在屋顶建构瓦片的支撑结构;首先在屋顶建构瓦片的支撑结构,并以金属铸造制成片状瓦片及半圆柱型瓦片元件;而后将片状瓦片上缘的凸耳部分扣合在支撑物上,以钉子固定,并依序以上瓦的部分遮蔽下瓦的方式完成瓦片的铺设;接着将半圆柱型瓦片的底部凹槽密合在相邻两排片状瓦片上,也以钉子固定,再依序完成整体架构;其整体架构完整密合呵大幅提高屋瓦结构的耐用性及施工质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建筑物屋顶结构及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中改进的。现有的屋顶瓦片架构,其瓦片大部分皆以泥土塑坯,再放入土窑中烧制完成,此类施工方法存在有下述缺点一、以烧窑方法制造的瓦片,结构松散,易产生气孔,故质量不易达到要求,经常会有瑕疵品出现,造成整体施工质量的降低。二、烧制的瓦片,质硬易碎,容易因搬运的不当或堆放的重压式挤压而破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进而使施工成本提高。三、瓦片施工不易,所以不能针对施工的对象作适当的调整,故施工时无法确实密合,会产生较大的缝隙,不但容易渗水,且会藏污纳垢,滋生病媒,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针对瓦片建筑的方式,现有的建构方法,为求得屋顶的稳定性,多半是采用混凝土予以黏着固定,防止瓦片松脱,但也因此而造成了瓦片受损不易更换,对于小部分或局部位置的损坏不易作适当的处置。有鉴于上述建筑领域传统的存在的弊端,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多年的施工实务经验,努力打破一成不变的建筑模式,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专利技术新型。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进的,使其在屋顶瓦片结构上以金属瓦片为主体,舍弃以往泥塑烧制的模式,采用金属铸模制造方法,而具有质量可靠、架构稳定、不怕重大撞击、不易破损、加工容易、密合度好、降低成本、维修养护便捷及易于局部维护的功效,其整体架构完整密合,可大幅提高屋顶结构的耐用性及施工质量,且可延长屋顶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的屋瓦瓦片结构,其为片状结构的瓦片本体,由金属铸造而制成,瓦片前缘上方设有一凸缘,前缘下方设有二个凸耳,后缘则设有一向上凸缘,并在瓦片前端钻设有二个接合孔。一种改进的屋瓦瓦片结构,其为半圆柱型结构的瓦片本体,由金属铸造而制成,瓦片前端设有一凹槽,凹槽底部钻设有一结合孔,瓦片后方则设有一凸缘高度须配合凹槽深度而制作的向下凸缘,瓦片的后方另焊接有一簧片,该簧片的中央并开凿有一U型槽孔。前述的屋瓦瓦片结构,其中所述的簧片可设有铆钉或螺丝钉将其固定于半圆柱型瓦片上。一种改进的屋瓦瓦片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如下(a)、以金属铸造制成片状瓦片;(b)、以金属铸造制成半圆柱型瓦片,并在其后方焊接有一簧片;(c)、在屋顶架构屋顶瓦片支撑物,其上留有间隙,可方便于片状瓦片的凸耳支撑之用;(d)、安装片状瓦片,其凸耳须嵌入支撑部的间隙中,防止向下滑动,并以结合钉固定于支撑部上;(e)、依序完成片状瓦片的铺设,其中地势较高的瓦片尾部,须罩盖住地势较低的瓦片头部,以产生密合及防雨的功效;(f)、两直排片状瓦片之间须留有空隙,以方便于半圆柱型瓦片的装设;(g)、安装半圆柱型瓦片在两排片状瓦片之间,使半圆柱型瓦片两侧的缺口密合于片状瓦片上,并以结合钉固定于支撑部上;(h)、依序完成半圆柱型瓦片的铺设,其中上瓦片的尾部凸缘,须紧靠在下瓦片头部的凹槽内,并将簧片卡入结合钉使其稳固固定,而完成施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屋瓦瓦片结构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的支撑部分可做成网状架构,网格大小须参考瓦片大小而作调整设计为相适应的大小。前述的屋瓦瓦片结构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的支撑部分可为平面造型,而后在其上方开凿有沟槽,该沟槽的宽度略大于片状瓦片的凸耳厚度;两沟槽的距离则须参考片状瓦片的长度而作调整设计为相适应的长度。前述的屋瓦瓦片结构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的支撑部分其可为金属、木质、水泥或混凝土材质制成。前述的屋瓦瓦片结构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的结合钉可为金属钉或螺丝钉。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其包含有片状瓦片、半圆柱型瓦片及屋顶的瓦片支撑结构;首先在屋顶建构瓦片的支撑结构,并以金属铸造制成片状瓦片及半圆柱型瓦片元件;而后将片状瓦片上缘的凸耳部分扣合在支撑物上,以钉子固定,并依序以上瓦的部分遮蔽下瓦的方式完成瓦片的铺设;接着将半圆柱型瓦片的底部凹槽密合在相邻两排片状瓦片上,也以钉子固定,再依序完成整体架构;本专利技术在完成后其整体架构完整密合,可大幅提高屋瓦结构的耐用性及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有莫大的助益。其主要的改进,是将屋顶瓦片结构的主体瓦片部分,舍弃以往泥塑烧制的模式,而采用金属铸模制造的方法,而采用金属瓦片后具有以下的优点(一)、金属材质制程稳定,质量有保证,故完工后的整体架构较以往产品及方法稳定。(二)、金属质坚且韧,不怕重大的撞击,无论仓储、堆栈及施工,均不致破损或裂损。对于施工成本的计算而言,相对地可获得精确的成本计算。(三)、加工容易、不拘形式,故施工时可针对施工对象作适度的调整,使瓦片密合。(四)、经久耐用,故从长远眼光来看,成本可大大降低。(五)、施工后的维修、养护亦极为便捷,易于作局部的维护处置。在施工方法上,本专利技术亦去除了混凝土结合方式,而先在屋顶上建筑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可作成网状、格状或平面上开凿沟糟等结构方式;支撑部分的选用材料亦不受限制,其可为木质、金属或水泥,只要能确实的固定瓦片即可;而后再利用钉子或螺丝等固定在支撑物上。本结构因是由钉子固定,故在小部分瓦片破损时,可轻易地完成汰旧换新的工作,而不用作大幅度的更新或修护。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改进的,其在屋顶瓦片结构上以金属瓦片为主体,舍弃以往泥塑烧制的模式,采用金属铸模制造方法,而具有质量可靠、架构稳定、不怕重大撞击、不易破损、加工容易、密合度好、降低成本、维修养护便捷及易于局部维护的功效,其整体架构完整密合,可大幅度提高屋顶结构的耐用性及施工质量,且可延长屋顶的寿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大幅的改进,诚为一新颖、进步且非常实用的。本专利技术改进的屋瓦瓦片结构的具体结构及屋瓦瓦片结构的具体施工方法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屋瓦瓦片结构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屋瓦瓦片结构中片状瓦片的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屋瓦瓦片结构中片状瓦片的侧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屋瓦瓦片结构中半圆柱型瓦片的侧剖面图。图5是图4中的A向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屋瓦瓦片结构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改进的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屋瓦瓦片结构,其是由片状瓦片本体1及半圆柱型瓦片本体2依照顺序重叠所组成,其结构上的的接合部分皆因覆盖而隐藏起来。请参阅图2、图3、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片状瓦片本体1,其前缘设有二个向下的片状瓦片前缘凸耳10,在施工时可将其紧靠于屋顶瓦片支撑物40上,防止该片状瓦片本体1松脱;片状瓦片前缘凸耳10的上方另设有一片状瓦片向上凸缘11,其可与片状瓦片本体1后方的片状瓦片向下凸缘12相结合,产生密合的效果;片状瓦片本体1前方并设置有左右二片状瓦片接合孔13,可用结合钉41将片状瓦片本体1固定在屋顶瓦片支撑物40的支撑物的片状瓦片结合孔42上。请参阅图4、图5、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半圆柱型瓦片本体2,其前方设有半圆柱型瓦片结合孔20,在施工时,将其以结合钉41固定在屋顶瓦片支撑物40的支撑物的半圆柱型瓦片结合孔43上;其后方则设有一半圆柱型瓦片向下凸缘22,可将其嵌合在前方的半圆柱型瓦片凹槽21上,以产生密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屋瓦瓦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为片状结构的瓦片本体,由金属铸造而制成,瓦片前缘上方设有一凸缘,前缘下方设有二个凸耳,后缘则设有一向上凸缘,并在瓦片前端钻设有二个接合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钟
申请(专利权)人:林永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