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刁荣辉专利>正文

一种微型折叠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520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8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折叠机器人,其包括机器人本体及包裹外壳,所述包裹外壳为可降解胶囊,所述机器人本体设置在胶囊内,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基座及电磁线圈动力系统,所述电磁线圈动力系统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基座设有磁吸体及折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磁线圈动力系统控制基座沿着折痕自我折叠,形成折叠形态,通过设置枢轴线将折叠形态的机器人的中心平衡点放在基座前后部分的偏离位置,并通过外部磁场的控制使得机器人实现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实用性高,对患者胃部及消化道中的异物进行移除,降低患者的痛苦,且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且其基座可自动溶解,只保留微型电磁线圈动力系统,降低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折叠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消化内科的
,具体涉及一种微型折叠机器人。
技术介绍
误吞异物事件屡屡发生,多因进食或工作时疏忽、仓促,不慎吞入,特别是儿童口衔异物时,容易误将异物咽下。常见的异物有针、钉、扣、硬币等。病轻者可引起患处红肿、溃烂、化脓、疼痛,饮食难咽下;严重者尖锐的异物可能钩到胃肠壁,甚至诱发胃肠穿孔或异物可损伤血脉引起呕血或大出血死亡。目前对于钉子、发夹和大头针等异物取出,大多数利用胃镜直视下钳取,这种方式操作繁琐、难度大、风险大,不仅给医务人员带来不便,增加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有些异物的表面较为光滑,大大增加取出难度,对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且利用胃镜钳取的方式还存在着可能损伤患者的胃肠,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项技术是针对现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微型折叠机器人。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折叠机器人,其包括机器人本体及包裹外壳,所述包裹外壳为可降解胶囊,所述机器人本体设置在包裹外壳内,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基座及电磁线圈动力系统,所述电磁线圈动力系统设置在基座上。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采用可降解材料的方形板构成,所述基座还设有磁吸体。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各边边长为10-20mm,所述厚度为1.6mm。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设有折痕,所述折痕分为谷折痕及峰折痕,所述基座沿着谷折痕形成山谷形状,所述基座沿着峰折痕形成山峰形状。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还设有枢轴线,所述枢轴线将基座分为前部分及后部分。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线圈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及固定外壳,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固定外壳内,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执行元件、永磁铁和电磁线圈组。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线圈动力系统还设有散热风扇,所述固定外壳设有散热孔。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永磁铁为立方体,所述电磁线圈组由四个电磁圈构成,四所述电磁圈以一定角度倾斜。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圈的倾斜角度为45°,四所述电磁圈倾斜朝向底面中心。本实用型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体积小,结构简单,实用性高,通过包裹外壳将机器人本体包裹,便于患者直接吞食,所述永磁铁可对患者胃部及消化道中的可吸附的异物进行吸附移除,降低患者的痛苦;通过外界施加电磁场控制机器人进行折叠动作及移动,通过前部分设有卡位可进行光滑异物的卡住,降低表面光滑异物的移除难度。本技术通过外界电磁场控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且机器人依靠摩擦力粘附在组织表面,其通过基体具有柔韧性,不会损伤患者胃部及消化道,本技术的动力来源是通过磁场使得机器人来回摆动,从而使得其可自由移动,没有装配电池,且其可溶解排除,降低对患者身体的影响。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微型折叠机器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机器人本体展开状态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机器人本体展开状态正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机器人本体折叠立体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电磁线圈动力系统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的电磁线圈动力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微型折叠机器人,2.机器人本体,3.包裹外壳,20.基座,21.电磁线圈动力系统,22.折痕,23.前部分,24.后部分,25.动力装置,26.固定外壳,27.散热风扇,220.谷折痕,221.峰折痕,222.枢轴线,230.卡位,250.执行元件,251.永磁铁,252电磁线圈组,260.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体新型的保护范围。参见附图1~6,一种微型折叠机器人1包括机器人本体2及包裹外壳3,所述包裹外壳3为可降解胶囊,所述机器人本体2设置在包裹外壳3内,所述机器人本体2包括基座20及电磁线圈动力系统21,所述电磁线圈动力系统21设置在基座20上,所述电磁线圈动力系统21的作用是为机器人本体2提供动力。所述基座20采用可降解材料的方形板构成,所述基座20还设有磁吸体,所述磁吸体用于基座20的折叠。所述基座20各边边长为10-20mm,所述厚度为1.6mm。所述基座20设有折痕22,所述折痕22分为谷折痕220及峰折痕221,所述基座20沿着谷折痕200形成山谷形状,所述基座20沿着峰折痕221形成山峰形状,通过电磁线圈动力系统21的磁吸作用使得基座20沿着谷折痕200及峰折痕221形成立体的折叠形态。所述基座20还设有枢轴线222,所述枢轴线222将基座20分为前部分23及后部分24,所述枢轴线222的作用是将中心平衡点放置在前部分23及后部分24的偏离位置,从而使得机器人本体2能朝某个方向移动,所述前部分23形成有卡位230,所述卡位230用于卡住异物,便于移除。所述电磁线圈动力系统21包括动力装置25及固定外壳26,所述动力装置25设置在固定外壳26内,所述动力装置25包括执行元件250、永磁铁251和电磁线圈组252。所述电磁线圈动力系统21还设有散热风扇27,所述固定外壳26设有散热孔260,所述散热风扇27及散热孔260用于电磁线圈动力系统21的散热,防止内部电磁线圈组252及永磁铁251因高温失效,影响使用。所述永磁铁251为立方体,所述电磁线圈组252由四个电磁圈构成,四所述电磁圈以一定角度倾斜,所述电磁圈的倾斜角度为45°,四所述电磁圈倾斜朝向固定外壳26底面中心,所述永磁铁251用于提供吸力及提供动力的作用,所述电磁线圈并以一定角度倾斜,方便外界对其进行控制。本技术工作原理:工作初始,机器人本体包裹在胶囊外壳内,胶囊外壳进入到患者消化系统内后,胶囊外壳溶解,机器人本体展开成一平面,工作时,通过在外界施加15HZ的电磁场控制电磁线圈动力系统启动,电磁线圈动力系统产生磁吸力,基座沿着谷折痕及峰折痕形成折叠形态,在外界电磁场的控制使得基座循环折叠,通过设置枢轴线将中心平衡点放在偏离位置,使得机器人来回摆动,在这种摇摆下,机器人的前后部分就会交替接触消化系统的壁面,机器人就能够朝向某个方向移动,实现异物的搬运移除。当完成异物搬运移除后,机器人基座会自动溶解,留下的不能溶解物质可通过人体自身排出。本技术体积小,结构简单,实用性高,通过包裹外壳将机器人本体包裹,便于患者直接吞食,所述永磁铁可对患者胃部及消化道中的可吸附的异物进行吸附移除,降低患者的痛苦;通过外界施加电磁场控制机器人进行折叠动作及移动,通过前部分设有卡位可进行光滑异物的卡住,降低表面光滑异物的移除难度。本技术通过外界电磁场控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且机器人依靠摩擦力粘附在组织表面,其通过基体具有柔韧性,不会损伤患者胃部及消化道,本技术的动力来源是通过磁场使得机器人来回摆动,从而使得其可自由移动,没有装配电池,且其可溶解排除,降低对患者身体的影响。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结构或装置,而得到的其他用于微型折叠机器人,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折叠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折叠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及包裹外壳,所述包裹外壳为可降解胶囊,所述机器人本体设置在包裹外壳内,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基座及电磁线圈动力系统,所述电磁线圈动力系统设置在基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折叠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折叠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及包裹外壳,所述包裹外壳为可降解胶囊,所述机器人本体设置在包裹外壳内,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基座及电磁线圈动力系统,所述电磁线圈动力系统设置在基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折叠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采用可降解材料的方形板构成,所述基座还设有磁吸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折叠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各边边长为10-20mm,所述厚度为1.6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折叠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折痕,所述折痕分为谷折痕及峰折痕,所述基座沿着谷折痕形成山谷形状,所述基座沿着峰折痕形成山峰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荣辉
申请(专利权)人:刁荣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