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以太网MAC地址的无链接通信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以太网MAC地址的无链接通信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服务端和客户端的通信方式为:客户端向服务端发起链接、并获取对方的IP后,采用TCP/IP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由于服务端与客户端需要先配置IP地址,即需要保留一个IP地址网段用于通信,这会导致无法开放全网段IP地址,进而影响了通信设备的通用性和配置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在不保留IP地址网段的基础上,实现服务端和客户端的无链接通信。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以太网MAC地址((MediaAccessControl,物理地址)的无链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客户端和服务端均绑定相同的服务端口号,服务端绑定指定的服务端MAC地址,转到S2;S2:客户端根据服务端口号,向服务端发送以太网数据,转到S3;S3:服务端根据服务端MAC地址和服务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以太网MAC地址的无链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客户端和服务端均绑定相同的服务端口号,服务端绑定指定的服务端MAC地址,转到S2;S2:客户端根据服务端口号,向服务端发送以太网数据,转到S3;S3:服务端根据服务端MAC地址和服务端口号,监听并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以太网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以太网MAC地址的无链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客户端和服务端均绑定相同的服务端口号,服务端绑定指定的服务端MAC地址,转到S2;S2:客户端根据服务端口号,向服务端发送以太网数据,转到S3;S3:服务端根据服务端MAC地址和服务端口号,监听并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以太网数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以太网MAC地址的无链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S2的流程包括:S201:客户端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封装至无链接传输协议报文,无链接传输协议报文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净荷长度和净荷,源端口号由客户端指定,目的端口号为绑定的服务端口号,净荷长度为无链接传输协议报文的长度,净荷为无链接传输协议报文,转到S202;S202:将无链接传输协议报文封装至公共报文头,公共报文头包括版本号、净荷长度、预留位、跳数、协议类型、源MAC地址、以及目的MAC地址,转到S203;S203:将公共报文头用以太网帧格式封装,形成以太网数据后发送至服务端;以太网数据包括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协议类型、公共报文头、以及无链接传输协议报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以太网MAC地址的无链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服务端MAC地址为非0的MAC地址时,S3的流程包括:服务端监听到目的MAC地址与绑定的服务端MAC地址相同、且目的端口号与绑定的服务端口号相同的以太网数据时,接收该以太网数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以太网MAC地址的无链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服务端MAC地址为全部为0的MAC地址时,S3的流程包括:服务端监听到目的端口号与绑定的服务端口号相同的以太网数据时,接收该以太网数据。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以太网MAC地址的无链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S3之后还包括以下流程:S4:服务端向客户端返回验证数据,验证数据包括五元组,五元组为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和协议类型,转到S5;S5:客户端收到服务端返回的验证数据后,判断验证数据中的五元组,是否与上次发送的以太网数据相同,若是,转到S6,否则重新执行S5;S6:客户端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向服务端发送以太网数据,若是,转到S2,否则确认客户端与服务端完成一次通信过程。6.一种基于以太网MAC地址的无链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设置于客户端和服务端上的套接字创建模块、设置于客户端上的以太网数据发送模块、以及设置于服务端上的以太网数据监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华,
申请(专利权)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