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稀疏多径信道模型及基于此模型的信道估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831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稀疏多径信道模型,利用时域和角域均稀疏的特性构建时域和角度域均稀疏的信道模型,并且,根据时域和角度域的稀疏性,设计了基于压缩感知的双稀疏多径信道的估计方法,结果显示,与传统稀疏多径信道的估计性能相比,双稀疏多径信道的估计性能往往更好,即使在稀疏度未知的情况下,双稀疏多径信道的估计性能也表现较好,能够高概率的恢复出原始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稀疏多径信道模型及基于此模型的信道估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时域角度域双稀疏多径信道模型,还涉及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双稀疏多径信道估计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1G、2G、3G、4G的发展,传输频率越来越高。而频率越高,频段越宽,传输速率也就越快。5G预计可支持的频率范围将从400MHZ到100GHZ,以30GHZ为例,其波长为10mm。即5G主要在毫米波段通信,毫米波通信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波长极短和带宽极大。同时,因为毫米波波长短、主要以直射路径为主,所以传播稳定性高。且毫米波千倍于LTE的超带宽,为5G系统的超高速率和超连接数量提供了保证,若加上空分、时分、正交极化或其他复用技术,5G中万物互联所需的多址问题,也是可以轻易解决的。另外,毫米波通信技术也是相当成熟的。毫米波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毫米波波导通信、毫米波无线地面通信和毫米波卫星通信,且以无线地面通信和卫星通信为主。显然,毫米波通信频率高、波长短,遇到阻挡就被反射或被阻断,以直射方式传播,波束窄,具有良好的方向性。与传统的无线信道相比,毫米波传输不仅在时域具有更强的稀疏性,在角度域也会表现出较强的稀疏性。时域稀疏是指信号在多个时间空间分布路径上传播,是传统无线信道的显著特征;角度域稀疏是指信号在多个角度域空间分布的路径上传播,是下一代无线信道的重要特点。两者均涉及大量的传播参数,且大量研究表明毫米波技术能够满足5G的传输需求,因此建立统计信道模型和设计信道的估计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根据天线特性,天线长度与波长成正比,天线长度大约在波长的1/10---1/4之间。即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天线也就跟着变短了。也就是说,毫米波通信中,天线也就变成了毫米级。因此,LTE时代的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在5G时代变成了加强版的MassiveMIMO(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因此,5G时代,一般都为天线阵列。在MassiveMIMO系统中,若利用只考虑时域稀疏的传统信道模型进行信道估计,导频开销巨大且信道估计的复杂度将大大增加,此外由于天线数量大,传输过程中引入的噪音也多,从而会降低信道的估计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稀疏多径信道模型,解决了传统稀疏多径信道的估计性能较低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稀疏多径信道模型,其特征是,此双稀疏是指时域稀疏和角域稀疏,时域角域双稀疏的多径信道模型为:Ha=[Ha(0),Ha(1),Ha(2),...,Ha(L-1)](17)其中,L为信道长度,Ha是时延为L的时域角域的双稀疏信道模型,Ha(τ)即为τ时刻角域的信道矩阵,m为时域的稀疏度,τj为第j条路径的时延,而其中其中,σi表示第i条路径的衰减,nt表示发射天线数量,nr表示接收天线数量,di表示第一副发射天线到第一副接收天线的第i条路径的长度,λc为载波波长,n代表信道路径数量,Ur,Ut为空间正交基,er(·)、et(·)为单位空间特征图,将式15代入式18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稀疏多径信道模型的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假设MIMO信道的角域表示矩阵,并引入时间波动;步骤S2,基于压缩感知的时域稀疏的估计:由公式得到时域信道表示,并用压缩感知理论高概率恢复时域信道步骤S3,基于压缩感知的角度域稀疏的估计:将向量化,再利用压缩感知理论高概率恢复出角域表示的MIMO信道步骤S4,测量双稀疏多径信道模型估计的精确度。优选的,步骤2中,基于压缩感知的时域稀疏的估计的具体过程为:将假设的角域表示转化成信道的时域表示,并将时域表示向量化;针对单个信道利用压缩感知理论高概率恢复时域信道,其它信道同理,加入循环即可。优选的,利用压缩感知理论高概率恢复时域信道的具体步骤:1)时域到频域的转换对于第k副发送天线到第g副接收天线信道hgk,时域有ygk=hgk(t)*xk(τ-t)+w,0≤t≤L,ygk为第g副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表示卷积,xk为第k个发送天线的发送数据,w为传输过程中的噪音,L为信道长度;将其转换到频域即:Ygk=XkHgk+W(21)2)在MIMO-OFDM系统中放导频在子载波个数为N的OFDM系统中,假设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长度不小于信道长度L;OFDM中第i个发送数据为x(i),i=1,2,3,...N-1;为避免干扰,发送天线之间的导频位置正交,在OFDM符号的N个子载波中,有p个用于放置导频,Ψ=(es1,es2,......esp)为p×N的导频选择矩阵,si,i=1,2,3,...p,表示第i个导频的位置,esi是长度为N的列向量,它的第si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全为0,则式(21)中,Ygk=[Ygk(0),Ygk(1)......Ygk(N-1)],Xk=[xk(0),xk(1)......xk(N-1)]Hgk=FN×Lhgk为信道频域响应采样值,其中FN×L为部分DFT变换矩阵,由N维DFT变换矩阵的前L列构成。W是一个方差为σ2的N维加性复高斯白噪声向量,将导频选择矩阵Ψ作用于(21)式两端,可得:Ygk_p=Xg_pFphgk+Wp(22)其中,Ygk_p=ΨYgk,Wp=ΨW均为p维列向量,分别为接收到的导频信号及其对应的信道噪声。Xk_p=ΨXΨT为p×p的对角阵,对角线上的元素为发送端的p个导频。Fp=ΨFN×L为p×L的矩阵。令T=Xt_pFp,则式(22)可写为:Ygk_p=Thgk+Wp(23)其中,T是p×L矩阵,hgk表示第k副发送天线到第g副接收天线的信道时域冲击响应,在无线通信中呈现稀疏性,由于Yik_p,Xi_p,Fp在发送端和接收端是已知的,因此可以利用稀疏度已知的重构算法根据Ygk_p高概率恢复hik。优选的,将假设的角域表示向量化,针对单个信道利用压缩感知理论高概率恢复角域信道,其它信道同理,加入循环即可。优选的,利用归一化的均方误差来计算信道估计的精确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毫米波通信中时域和角域均稀疏的特性,对毫米波MIMO系统随时间波动的下行信道传播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双稀疏多径信道模型。并且,根据时域和角度域的稀疏性,设计了基于压缩感知的双稀疏多径信道的估计方法,结果显示,与传统稀疏多径信道的估计性能相比,双稀疏多径信道的估计性能往往更好,即使在稀疏度未知的情况下,双稀疏多径信道的估计性能也表现较好,能够高概率的恢复出原始信道。附图说明图1为一副发射天线和nr副接收天线的SIMO视距传输信道示意图;图2为nt副发射天线和一副接收天线的MISO视距传输信道示意图;图3为包括直射路径和反射路径的MIMO物理信道图;图4为4副接收天线(Lr=2)和4副发射天线(Lt=2)的角域划分示意图;图5为双稀疏信道模型示意图;图6为时域离散稀疏信道模型图;图7为双稀疏多径信道模型的估计方法流程图;图8为OFDM导频形状图;图9为双稀疏信道与现有技术中只考虑时域稀疏的信道估计性能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稀疏多径信道模型,其特征是,此双稀疏是指时域稀疏和角域稀疏,时域角域双稀疏的多径信道模型为:Ha=[Ha(0),Ha(1),Ha(2),...,Ha(L‑1)]     (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稀疏多径信道模型,其特征是,此双稀疏是指时域稀疏和角域稀疏,时域角域双稀疏的多径信道模型为:Ha=[Ha(0),Ha(1),Ha(2),...,Ha(L-1)](17)其中,L为信道长度,Ha是时延为L的时域角域的双稀疏信道模型,Ha(τ)即为τ时刻角域的信道矩阵,m为时域的稀疏度,τj为第j条路径的时延,而其中其中,σi表示第i条路径的衰减,nt表示发射天线数量,nr表示接收天线数量,di表示第一副发射天线到第一副接收天线的第i条路径的长度,λc为载波波长,n代表信道路径数量,Ur,Ut为空间正交基,er(·)、et(·)为单位空间特征图,将式15代入式18得: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双稀疏多径信道模型的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假设MIMO信道的角域表示矩阵,并引入时间波动;步骤S2,基于压缩感知的时域稀疏的估计:由公式得到时域信道表示,并用压缩感知理论高概率恢复时域信道步骤S3,基于压缩感知的角度域稀疏的估计:将向量化,再利用压缩感知理论高概率恢复出角域表示的MIMO信道步骤S4,测量双稀疏多径信道模型估计的精确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基于压缩感知的时域稀疏的估计的具体过程为:将假设的角域表示转化成信道的时域表示,并将时域表示向量化;针对单个信道利用压缩感知理论高概率恢复时域信道,其它信道同理,加入循环即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压缩感知理论高概率恢复时域信道的具体步骤:1)时域到频域的转换对于第k副发送天线到第g副接收天线信道hgk,时域有ygk=hgk(t)*xk(τ-t)+w,0≤t≤L,ygk为第g副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表示卷积,xk为第k副发送天线的发送数据,w为传输过程中的噪音,L为信道长度;将其转换到频域即:Ygk=XkHgk+W(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晓赟赵水静李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