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介质波导的准光学亚毫米波隔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263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介质波导的准光学亚毫米波隔离器,包括输入端、双工器、二向色镜、介质波导、冷却装置以及输出端,所述双工器包括第一线栅偏振器和四分之一相位转换装置,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以及所述四分之一相位转换装置相对基准水平方向呈45°平行放置,所述四分之一相位转换装置由第二线栅偏振器和平面镜组成,所述二向色镜包括介质层以及半导体层,所述双工器以及所述二向色镜相对基准水平方向上下垂直分布,入射波以45°入射角依次经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以及所述四分之一相位转换装置转换为圆偏振光,经所述二向色镜转变旋转方向后,沿原路依次经所述四分之一相位转换装置以及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从所述输出端输出,具有结构简单、低成本以及低损耗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介质波导的准光学亚毫米波隔离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介质波导的准光学亚毫米波隔离器,属于光隔离器

技术介绍
随着毫米波、亚毫米波技术在雷达探测、卫星通信、电子战、缺陷检测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太赫兹波段(0.03mm-3mm)的无损检测。在亚毫米波段,亚毫米波的传输只要分为准光传输和介质波导传输两种。准光系统涉及较多的透镜元器件,导致成像出现干涉条纹以及稳定性不足,介质波导传输可有效解决问题。同时偏振成像可作为传统振幅成像的有效补充,因此需要一种隔离器或偏振装置来实现亚毫米波的偏振转换。为了能够实现偏振转换,一般会采用线栅等装置实现偏振分离,传统的偏振转换器采用单独线栅,需要四个臂,以及需要搭配相关的负载吸收器作为衰减。这加大了系统成本以及装置复杂程度,同时纯准光系统存在较大的亚毫米波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以及低损耗的适用于亚毫米波的隔离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介质波导的准光学亚毫米波隔离器,包括输入端、双工器、二向色镜、介质波导、冷却装置以及输出端,所述双工器包括第一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介质波导的准光学亚毫米波隔离器,其特征是,包括输入端、双工器、二向色镜(3)、介质波导(7)、冷却装置以及输出端,所述双工器包括第一线栅偏振器(1)和四分之一相位转换装置(2),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1)以及所述四分之一相位转换装置(2)相对基准水平方向呈45°平行放置,所述二向色镜(3)包括介质层(31)以及半导体层,所述双工器以及所述二向色镜(3)相对基准水平方向上下垂直分布,入射波以45°入射角依次经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1)以及所述四分之一相位转换装置(2)转换为圆偏振光,经所述二向色镜(3)转变旋转方向后,沿原路依次经所述四分之一相位转换装置(2)以及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介质波导的准光学亚毫米波隔离器,其特征是,包括输入端、双工器、二向色镜(3)、介质波导(7)、冷却装置以及输出端,所述双工器包括第一线栅偏振器(1)和四分之一相位转换装置(2),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1)以及所述四分之一相位转换装置(2)相对基准水平方向呈45°平行放置,所述二向色镜(3)包括介质层(31)以及半导体层,所述双工器以及所述二向色镜(3)相对基准水平方向上下垂直分布,入射波以45°入射角依次经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1)以及所述四分之一相位转换装置(2)转换为圆偏振光,经所述二向色镜(3)转变旋转方向后,沿原路依次经所述四分之一相位转换装置(2)以及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1)从所述输出端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介质波导的准光学亚毫米波隔离器,其特征是,所述二向色镜(3)还包括位于所述半导体层下方的吸收层(4),所述吸收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双全贺兆昌席洪柱邓清东刘岩郭萌姚成信叶明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