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设备和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99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和移动终端,该充电设备包括:通信信号线;第一接口,位于所述通信信号线的一端,用于与供电设备或电源适配器连接;第二接口,位于所述通信信号线的另一端,用于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连接;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所述移动终端配置的充电参数,根据所述充电参数,输出充电控制信号;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控制信号,对所述移动终端充电。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用户边充电边使用移动终端时,保证充电速率和多媒体应用运行的流畅性,解决边充电边使用移动终端带来的温升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设备和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终端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设备和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通信工具,其使用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不仅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通信需求,还提供了众多多媒体应用(如:游戏,视频,拍照等)以供人们使用。多媒体应用的日常使用占比一直在不断提升,但运行多媒体应用耗电较大,长时间运行,会导致电池续航能力大幅降低,移动终端的温度升高,为避免出现移动终端电量低导致自动关机,边充电边运行多媒体应用则成为用户普遍的选择。而在充电场景下,移动终端内置充电电路的耗散功率会导致移动终端发热,常温下待机充电场景下带来的整机温升为10摄氏度左右,此时,移动终端的温度接近人体温度,人体能感知移动终端充电发热。非充电场景下,常温运行大型3D游戏带来的整机温升一般在10摄氏度以上,此时,移动终端的温度超过人体温度,人体能明显感受到手机发热。充电场景下,同时运行大型3D游戏,整机温升会远远超标,人体能强烈感受到移动终端发烫。为解决边充电边运行多媒体应用带来的温升问题,使整机温升降到标准以内,现有技术中采用限制充电电流和降低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和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简称GPU)性能的方式。但这种处理方式会导致充电时间变长,影响用户使用多媒体应用的体验。因而,边充电边使用移动终端带来的温升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和移动终端,以解决边充电边使用移动终端带来的温升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包括:通信信号线;第一接口,位于所述通信信号线的一端,用于与供电设备或电源适配器连接;第二接口,位于所述通信信号线的另一端,用于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连接;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所述移动终端配置的充电参数,根据所述充电参数,输出充电控制信号;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控制信号,对所述移动终端充电。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充电接口,用于与充电设备连接;电池;第二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电池连接,用于配置对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参数,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所述充电参数;连接线路,用于连接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电池。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充电电路转移到移动终端的外部,能够在用户边充电边使用移动终端时,无需限制充电电流,保证了充电速率,也无需降低CPU和GPU性能,保证了多媒体应用运行的流畅性,同时还解决了边充电边使用移动终端带来的温升问题,大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些优选实施例的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标准USBType-C的引脚定义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些优选实施例针对方案一改良的USBType-C的引脚定义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些优选实施例的充电设备的电路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些优选实施例针对方案二改良的USBType-C的引脚定义图;图7-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些优选实施例的充电设备的电路示意图;图9-10是本专利技术一些优选实施例的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移动终端的电路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一些优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电路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引脚;2-第二引脚;3-第三引脚;4-第四引脚;5-第五引脚;6-第六引脚;7-第七引脚;8-第八引脚;9-第九引脚;10-第十引脚;11-第十一引脚;12-第十二引脚;100-充电设备;101-通信信号线;102-第一接口;13-第二接口;14-第一控制单元;15-充电电路;16-数字信号接地线;17-电源适配器;K1-第一开关;K2-第二开关;K3-第三开关;K4-第四开关;K5-第五开关;K6-第六开关;K7-第七开关;K8-第八开关;110-移动终端;111-充电接口;112-电池;113-第二控制单元;114-连接线路;115-主系统;116-可控开关;Q1-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2-第二场效应晶体管;Q3-第三场效应晶体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充电设备100包括:通信信号线101;第一接口102,位于所述通信信号线101的一端,用于与供电设备或电源适配器连接;第二接口13,位于所述通信信号线101的另一端,用于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连接;第一控制单元14,与所述第二接口13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接口13接收所述移动终端配置的充电参数,根据所述充电参数,输出充电控制信号;充电电路15,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102、所述第二接口13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4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控制信号,对所述移动终端充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设备,将放置于移动终端主板上的充电电路转移为移动终端的外部配件,即:将充电电路从移动终端的主板上移除,整合到通信信号线上,由于将发热源(即充电电路)转移到移动终端的外部,在只对移动终端的电池充电,而不使用移动终端时,移动终端基本不发热;在边充电边使用移动终端时,不会出现因叠加充电电路的发热量而导致手机发烫的情形,也无需通过限制充电电流和降低CPU和GPU性能的方式对移动终端的温升进行控制,能够保证充电速率和多媒体应用运行的流畅性,同时还解决了边充电边使用移动终端带来的温升问题,提升用户体验。上述实施例中,充电电路可以是普通5V/2A充电电路、高压快充12V/2A充电电路、9V/2A充电电路或者低压直充5V/4.5A充电电路,本专利技术不作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通信信号线可以为USB通信信号线。利用USB通信信号线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方案一,移动终端仅支持USB2.0,USB通信信号线中,连接电源适配器或供电设备的接口为USB-A接口;方案二,移动终端支持USB3.0并向下兼容USB2.0,USB通信信号线中,连接电源适配器或供电设备的接口为USBType-C接口。本专利技术中,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可以为USBType-C接口,USB通信信号线中,连接移动终端的接口(即第二接口)也可以为USBType-C接口。针对方案一:移动终端仅支持USB2.0,第一接口可以为USB-A接口,如图1所示;针对方案二:移动终端支持USB3.0并向下兼容USB2.0,第一接口可以为USBType-C接口,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不作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为实现位于移动终端外部的充电电路与移动终端的通信,在标准USBType-C定义接口上进行兼容定义改良。针对方案一,请参阅图3和图4,在标准USBType-C定义接口中,可以将USB通信信号线中,连接移动终端的接口(即第二接口)中的用于传输TX(输出)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信号线;第一接口,位于所述通信信号线的一端,用于与供电设备或电源适配器连接;第二接口,位于所述通信信号线的另一端,用于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连接;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所述移动终端配置的充电参数,根据所述充电参数,输出充电控制信号;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控制信号,对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信号线;第一接口,位于所述通信信号线的一端,用于与供电设备或电源适配器连接;第二接口,位于所述通信信号线的另一端,用于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连接;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所述移动终端配置的充电参数,根据所述充电参数,输出充电控制信号;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控制信号,对所述移动终端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一引脚,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还包括:第二引脚,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的第四引脚连接,且所述第四引脚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引脚获取所述电池的电压;通过所述第一引脚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检测的电池的电压,当接收到的所述移动终端检测的电池的电压与获取到的所述电池的电压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发出警示信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还包括: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用于传输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第一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为充电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七引脚连接,控制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八引脚连接;在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为数据传输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五引脚连接,控制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六引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五引脚、所述第六引脚、所述第七引脚和所述第八引脚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分别与第一个第一引脚、第一个第五引脚和第一个第七引脚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个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一个第七引脚连接;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个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个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分别与第二个第一引脚、第二个第五引脚和第二个第七引脚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个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个第七引脚连接;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个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个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分别与第一个第二引脚、第一个第六引脚和第一个第八引脚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个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一个第八引脚连接;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个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个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分别与第二个第二引脚、第二个第六引脚和第二个第八引脚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个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二个第八引脚连接;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个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个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为充电模式时,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在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为数据传输模式时,产生所述第二控制信号。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检测与第一接口电连接的设备是否为与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标准适配器,当所述与第一接口电连接的设备是所述标准适配器时,将当前充电模式确定为快速充电模式;当所述与第一接口电连接的设备不是所述标准适配器时,将当前充电模式确定为普通充电模式。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接口,用于与充电设备连接;电池;第二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电池连接,用于配置对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参数,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所述充电参数;连接线路,用于连接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电池。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包括:第三引脚,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三引脚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引脚与所述充电设备通信。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还包括:第四引脚,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二引脚连接,且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第四引脚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引脚接收所述充电设备获取的所述电池的电压,当所述移动终端检测到的所述电池的电压与接收到的所述充电设备获取的所述电池的电压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发出警示信号。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主系统,所述主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和所述电池连接,包括:第九引脚和第十引脚,用于传输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的第三设备以及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工作模式为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全忠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