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兆瓦级液流电池长待机供电与SOC测量集一体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7996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兆瓦级液流电池长待机供电与SOC测量集一体控制方法。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系统主要包括:全钒液流电池单元;辅助电池单元;分时控制单元;SOC测量单元;供电单元、黑启动单元等。全钒液流电池单元主要包括:主电堆、正极电解液罐、负极电解液罐、主泵驱动模块A、主泵驱动模块B、主正极循环泵、主负极循环泵、兆瓦级DC‑DC模块、DC‑DC模块A等;辅助电池单元主要包括:辅助电池、副正极循环泵、副负极循环泵、副泵驱动模块A、副泵驱动模块B;本方法优点在于,解决了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长期待机的问题;并且可以及时使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到正常工作状态,提高了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兆瓦级液流电池长待机供电与SOC测量集一体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且更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兆瓦级液流电池长期待机自供电与液流电池电解质的电荷状态的测量集一体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已经开发了多种形式的电能存储方式,但各种储能技术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响应速度和储能系统容量规模等方面有差异。全钒液流电池(VanadiumRedoxBattery,VRB)是一种新型储能设备,具有使用寿命长、储能规模大易调控、电池均匀性好、无交叉污染、安全可靠等突出优势,成为规模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节能技术等领域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全钒液流电池是由不同价态的钒离子溶液作为电极活性物质,利用不同价态的钒离子VO2+/VO2+和V2+/V3+之间的相互转化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的一种储能形式。电池电荷状态即SOC(stateofcharge)是液流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所需监控的重要参数,SOC能够充分了解液流电池当前的充放电程度,是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实现精确控制和管理的直接依据。液流电池需要借助循环泵为其液路循环系统提供动力,且需要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检测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系统装置主要包括:全钒液流电池单元、辅助电池单元、分时控制单元、SOC测量单元、供电单元、黑启动单元;全钒液流电池单元通过兆瓦级DC块(110)输出至高压母线,高电压经过DC‑DC模块A(111)转换至24V低压,辅助电池单元通过输液管道并接在全钒液流电池单元中主电堆(101)的输液管道,并且辅助电池单元通过从其内的辅助电堆输出的信号线与分时控制单元相连,分时控制单元并接在24V直流线上,SOC测量单元与分时控制单元连接,供电单元通过DC‑DC模块B(501)与分时控制单元连接,供电单元通过液流电池控制系统(502)并接在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系统装置主要包括:全钒液流电池单元、辅助电池单元、分时控制单元、SOC测量单元、供电单元、黑启动单元;全钒液流电池单元通过兆瓦级DC块(110)输出至高压母线,高电压经过DC-DC模块A(111)转换至24V低压,辅助电池单元通过输液管道并接在全钒液流电池单元中主电堆(101)的输液管道,并且辅助电池单元通过从其内的辅助电堆输出的信号线与分时控制单元相连,分时控制单元并接在24V直流线上,SOC测量单元与分时控制单元连接,供电单元通过DC-DC模块B(501)与分时控制单元连接,供电单元通过液流电池控制系统(502)并接在24V直流线上,黑启动单元通过放电模块(603)连接至高压母线,通过充电单元(602)连接至24V直流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全钒液流电池单元主要包括:主电堆(101)、正极电解液罐(102)、负极电解液罐(103)、主正极循环泵(104)、主负极循环泵(105)、主正极电解液输入管道(106)、主正极电解液输出管道(107)、主负极电解液输入管道(108)、主负极电解液输出管道(109)、兆瓦级DC-DC模块(110)、DC-DC模块A(111)、主泵驱动模块A(112)、主泵驱动模块B(113);所述正极电解液罐(102)与所述主电堆(101)之间通过所述主正极电解液输入管道(106)连接,且所述主正极电解液输入管道(106)上串接有所述主正极循环泵(104),所述正极电解液罐(102)与所述主电堆(101)之间还通过所述主正极电解液输出管道(107)连接;所述主正极循环泵(104)与所述主泵驱动模块A(112)连接,且所述主泵驱动模块A(112)并接在高压母线上;所述负极电解液罐(103)与所述主电堆(101)之间通过所述主负极电解液输入管道(108)连接,且所述主负极电解液输入管道(108)上串接有所述主负极循环泵(105),所述负极电解液灌(103)与所述主电堆(101)之间还通过所述主负极电解液输出管道(109)连接;所述主负极循环泵(105)与所述主泵驱动模块B(113)连接,且所述主泵驱动模块B(113)并接在高压母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电池单元主要包括:辅助电池(201)、副泵驱动模块A(202)、副泵驱动模块B(203)、副正极循环泵(204)、副负极循环泵(205)、副正极电解液输入管道(206)、副正极电解液输出管道(207)、副负极电解液输入管道(208)、副负极电解液输出管道(209)、空气开关(210);所述辅助电池(201)通过所述副正极电解液输入管道(206)与所述主正极电解液输入管道(106)连接,且所述副正极电解液输入管道(206)上串接有所述副正极循环泵(204),所述辅助电池(201)还通过所述副正极电解液输出管道(207)与所述主正极电解液输出管道(107)连接;所述副正极循环泵(204)与所述副泵驱动模块A(202)连接,所述副泵驱动模块A(202)并接在24V直流线;所述辅助电池(201)通过所述副负极电解液输入管道(208)与所述主负极电解液输入管道(108)连接,且所述副负极电解液输入管道(208)上串接有所述副负极循环泵(205),所述辅助电池(201)还通过所述副负极电解液输出管道(209)与所述主负极电解液输出管道(109)连接;所述副负极循环泵(205)与所述副泵驱动模块B(203)连接,且所述副泵驱动模块B(203)并接在24V直流线;所述辅助电池(201)通过空气开关(210)与所述分时控制单元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时控制单元包括:开关K1(301)、开关K2(302)、开关K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建徽翟凯旋郭艳平汪海宁施永赖纪东杜燕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