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981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1:49
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触头组件和灭弧室,灭弧室的入弧口一侧朝向触头组件;所述灭弧室上设有防止灭弧室反装的第一定位凹槽和或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壳体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凹槽和或第一定位凸起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和或第二定位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灭弧室上设有防止灭弧室反装的第一定位凹槽和或第一定位凸起,壳体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凹槽和或第一定位凸起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和或第二定位凹槽,第一定位凹槽和或第一定位凸起与第一定位凸起和或第二定位凹槽定位配合,避免灭弧室出现反装,保证产品灭弧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
技术介绍
现有断路器,一旦触点在电路发生断路后分开,即动触头与静触头发生分离,就会在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形成电弧,然后电弧从触头区域移向灭弧室,在灭弧室中被分割成多个短弧,这些短弧相互叠加,电弧电压急剧增加,形成新电弧,并向触头区域转移,这些电弧产生的热气流在容易从灭弧室反射回触头区域,产生背后转移现象,且这种现象反复出现,使得断路器整个断开过程的燃弧时间延长,从而影响断路器的分断性能,断路器的触头也会因此受到侵蚀,降低了断路器的可靠性。现有断路器的产品没有灭弧室定位结构,随着自动安装线的普及,提高了断路器产品对于各部件的定位要求,并且在安装错误出现后,断路器的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稳定,安装拆卸方便的断路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触头组件和灭弧室2,灭弧室2的入弧口c一侧朝向触头组件;所述灭弧室2上设有防止灭弧室2反装的第一定位凹槽和或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壳体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凹槽和或第一定位凸起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和或第二定位凹槽。进一步,所述触头组件和灭弧室2设于壳体的底座1内,底座1的底部在灭弧室2的入弧口c一侧凸出设有多块弧状引弧板17,相邻两块弧状引弧板17之间形成引弧通道171,引弧通道171的端部延伸至灭弧室2的入弧口c一侧,灭弧室2的出弧口一侧设有至少一块排气板18,排气板18将灭弧室2出弧口一侧区域划分为多个排气通道181。进一步,所述灭弧室2包括两块灭弧侧板211和安装于两块灭弧侧板211之间的多块灭弧栅片212,灭弧室2的出弧口一侧设有灭弧底板215,灭弧底板215上设有多排交错设置的排气孔2150,灭弧侧板211与壳体的底座1的底面平行。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底座1和扣合于底座1上的盖板,所述灭弧室2上设有防止灭弧室2反装的第一定位凹槽,底座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凹槽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为灭弧室2靠近底座1的底面一侧的灭弧侧板211上设置的定位凹槽213,第一定位凸起为底座1的底部凸出设置与定位凹槽213定位配合的定位凸柱15。进一步,所述灭弧室2上设有防止灭弧室2反装的第一定位凹槽,底座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凹槽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灭弧室2的两块灭弧侧板211伸出最外侧的灭弧栅片212,第一定位凹槽为两块灭弧侧板211朝向入弧口c的一侧端部与最外侧两块灭弧栅片212之间形成的缺口槽214,第一定位凸起为底座1的底部凸出设置的与两侧缺口槽214定位配合的两个定位块16。进一步,所述灭弧室2上设有防止灭弧室2反装的第一定位凹槽,底座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凹槽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包括两块灭弧侧板211朝向入弧口c的一侧端部与最外侧两块灭弧栅片212之间形成的缺口槽214和灭弧室2靠近底座1的底面一侧的灭弧侧板211上设置的定位凹槽213,第一定位凸起包括底座1的底部凸出设置的与两侧缺口槽214定位配合的两个定位块16和底座1的底部凸出设置与定位凹槽213定位配合的定位凸柱15。进一步,所述两个定位块16的间距等于灭弧室2的所有灭弧栅片212的总宽度。进一步,所述定位凸柱15为凸出设于底座1上的板状结构,所述定位凹槽213为与定位凸柱15配合的条状凹槽。进一步,所述底座1在灭弧室2和断路器的电磁系统之间凸出设有限位隔板111,限位隔板111与底座1的底面垂直,限位隔板111朝向灭弧室2的侧壁凸出设有与灭弧室2的上端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凸块111a,所述底座1的底部内侧壁凸出设有与灭弧室2的下端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块111b,第一限位凸块111a和第二限位凸块111b位于灭弧室2的出弧口一侧。进一步,灭弧室2的入弧口c一侧设有用于防止灭弧室2内的电弧气流反喷向触头组件的吸弧装置3,所述吸弧装置3为设于底座1上的前隔板31和后隔板32,前隔板31设于靠近灭弧室2的一侧,后隔板32设于靠近触头组件的一侧,吸弧装置3的顶部位于灭弧室2的入弧口c的下方;还包括设于前隔板31和后隔板32之间的凸筋33,前隔板31、后隔板32和凸筋33共同围成电弧气流流动的气隙通道301。本技术在灭弧室上设有防止灭弧室反装的第一定位凹槽和或第一定位凸起,壳体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凹槽和或第一定位凸起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和或第二定位凹槽,第一定位凹槽和或第一定位凸起与第一定位凸起和或第二定位凹槽定位配合,避免灭弧室出现反装,保证产品灭弧性能。引弧通道将电弧分隔后均匀进入灭弧室中,排气通道使得灭弧后灭弧室灭弧后产生的高热气体顺利排出壳体外部,防止喷向断路器的其他内部元件。所述定位凸柱为凸出设于底座上的板状结构,所述定位凹槽为与定位凸柱配合的条状凹槽;定位凸柱应设于灭弧侧板偏离中心位置。通过利用两块灭弧侧板的端部与最外侧两块灭弧栅片形成的缺口槽与底座相应位置的定位块进行定位配合,定位结构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断路器的内部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底座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吸弧装置的局部图;图4是本技术断路器另一内部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吸弧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吸弧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断路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断路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底座结构图;图9是本技术断路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底座结构图;图10是本技术灭弧室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至10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断路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底座1和与底座扣合的盖板、安装于底座1内的触头组件和灭弧室2,灭弧室2的入弧口c一侧朝向触头组件;还包括安装于底座1一侧顶部的手柄5、与手柄5连接伸向底座1另一侧的操作机构6、位于手柄5下方的电磁线圈4、设于底座1两侧的接线端子和引弧片8,灭弧室2位于电磁线圈4的下方,引弧片8的一端靠近触头组件,另一端伸向灭弧室2的下方。本技术断路器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稳定。如图1所示,所述触头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底座1内的静触头14和与静触头14相对设置的动触头13,静触头14的一端连接于电磁线圈4的下方,动触头13的一端与操作机构6的触头支持连接,动触头13的另一端的触点与静触头14的触点相对设置,操作机构6动作带动动触头13和静触头14的触点接触和分离来接通和分断电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触头组件为双触头,包括一组主触头和一组辅助触头。还包括安装于底座1内的隔层板7,动触头13包括主动触头和辅助动触头,静触头14包括主静触头和辅助静触头,主动触头与主静触头、辅助动触头与辅助静触头被分隔于隔层板7的两侧,主动触头与主静触头设于隔层板7的上方,辅助动触头与辅助静触头设于隔层板7的下方。本技术的主动头和辅助触头被分隔于隔层板7的两侧,隔层板7起到很好的电气隔离作用。动触头13静触头14闭合时,主要电弧由主触头产生,辅助触头闭合产生的电弧在隔层板7的下方的相对密封的空间内进行灭弧。如图1-3所示,灭弧室2的入弧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触头组件和灭弧室(2),灭弧室(2)的入弧口(c)一侧朝向触头组件;所述灭弧室(2)上设有防止灭弧室(2)反装的第一定位凹槽和或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壳体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凹槽和或第一定位凸起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和或第二定位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触头组件和灭弧室(2),灭弧室(2)的入弧口(c)一侧朝向触头组件;所述灭弧室(2)上设有防止灭弧室(2)反装的第一定位凹槽和或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壳体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凹槽和或第一定位凸起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和或第二定位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组件和灭弧室(2)设于壳体的底座(1)内,底座(1)的底部在灭弧室(2)的入弧口(c)一侧凸出设有多块弧状引弧板(17),相邻两块弧状引弧板(17)之间形成引弧通道(171),引弧通道(171)的端部延伸至灭弧室(2)的入弧口(c)一侧,灭弧室(2)的出弧口一侧设有至少一块排气板(18),排气板(18)将灭弧室(2)出弧口一侧区域划分为多个排气通道(18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2)包括两块灭弧侧板(211)和安装于两块灭弧侧板(211)之间的多块灭弧栅片(212),灭弧室(2)的出弧口一侧设有灭弧底板(215),灭弧底板(215)上设有多排交错设置的排气孔(2150),灭弧侧板(211)与壳体的底座(1)的底面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座(1)和扣合于底座(1)上的盖板,所述灭弧室(2)上设有防止灭弧室(2)反装的第一定位凹槽,底座(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凹槽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为灭弧室(2)靠近底座(1)的底面一侧的灭弧侧板(211)上设置的定位凹槽(213),第一定位凸起为底座(1)的底部凸出设置与定位凹槽(213)定位配合的定位凸柱(15)。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2)上设有防止灭弧室(2)反装的第一定位凹槽,底座(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凹槽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灭弧室(2)的两块灭弧侧板(211)伸出最外侧的灭弧栅片(212),第一定位凹槽为两块灭弧侧板(211)朝向入弧口(c)的一侧端部与最外侧两块灭弧栅片(212)之间形成的缺口槽(214),第一定位凸起为底座(1)的底部凸出设置的与两侧缺口槽(214)定位配合的两个定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婷婷陈凯隆单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