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977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相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继电器、第一铜折弯片、第二铜折弯片、工作电路板、零线金属片,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包含限位装置,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啮合连接成一个封闭的壳体,所述第一铜折弯片与所述继电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二铜折弯片与所述继电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工作电路板与所述继电器固定连接,所述零线金属片连接所述下壳体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安装以及避免多次焊接,不影响过欠压保护器的正常工作和测试。整个铜折弯片由金属制造,机械寿命显著改善,而且由于采用机械结构这种简单的结构方式,可靠性和安全性明显优于多次焊接的软编织电线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相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基本电气元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相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
技术介绍
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在电路系统中是一种常见的保护型电器。保护器通过采集线路中的电压信息来控制继电器,当供电线路出现过电压、欠电压时,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能安全地切断电路,避免异常电压送入终端电器造成事故的发生,当电压恢复正常值,保护器将在规定时间内自动接通电路,确保终端电器在无人值守情况下正常运行。传统的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的继电器线路由软编织电线和折弯片组成,软编织电线和折弯片之间通过焊接进行连接。软编织电线的焊接质量影响产品的温升和性能,多重焊接也降低了生产效率,容易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同时,多股焊接软编织电线焊接时容易发生松散,扭曲等现象,也影响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的性能。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新型的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能够避免软编织电线和折弯片的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安装方便、避免多次焊接、定位准确、导热性良好等优点的新型单相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相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继电器、第一铜折弯片、第二铜折弯片、工作电路板、零线金属片,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包含限位装置,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啮合连接成一个封闭的壳体,所述第一铜折弯片与所述继电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二铜折弯片与所述继电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工作电路板与所述继电器固定连接,所述零线金属片连接所述下壳体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是与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铜折弯片和所述第二铜折弯片分别位于所述继电器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铜折弯片、所述第二铜折弯片、所述继电器通过所述下壳体的内部限位装置固定在下壳体内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零线金属片通过所述下壳体的内部限位装置固定在所述下壳体内与所述继电器固定位置不同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电路板通过所述下壳体的内部限位装置固定在所述下壳体内的中间,一侧是所述继电器,另一侧是所述零线金属片。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电路板与所述继电器通过所述工作电路板上的延伸电路板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的前后两侧各有两个进线口和出线口。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呈现为凸形。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包括两个指示灯。本技术的优点是这种新型的单相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适合于所有常用通过软编织电线连接电路的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可以轻松实现快速安装以及避免多次焊接,不会影响过欠压保护器的正常工作和测试。整个铜折弯片是由金属制造,所以机械寿命显著改善,并且,由于采用机械结构这种简单的结构方式,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明显优于多次焊接的软编织电线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下壳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继电器与铜折弯片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整体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整体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整体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整体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技术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如图1所示,为一种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整体形状大致呈现“凸”状。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呈现凸形,下壳体2呈现长方体形,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通过啮合进行连接。在上壳体1的两侧底部,各有两个长方形的小孔101。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进行啮合连接的时候,下壳体2的顶部边缘有一小截插入上壳体1的底部。在与上壳体1底部两侧四个小孔对应的位置,下壳体2有四个对应的凸出,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啮合是通过将下壳体2的四个凸出插入上壳体1对应位置的四个小孔101中,使得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进行固定连接。在靠近上壳体1凸形部位的中央位置有两个指示灯。在合闸接通电源1秒后,单相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开始正常工作。电压正常时,指示灯的绿灯常亮。指示灯的红灯快闪,表示电压过高;指示灯的红灯慢闪,表示电压过低。在供电系统故障排除后,断开产品上级断路器10秒后重新合闸,产品恢复正常工作,指示灯也会根据电压情况进行相应显示。在下壳体2的前后两侧上端,各有两个方形的口201,一端为两个进线口,另一端为两个出线口。在下壳体2的底部有底部安装座202和底部安装孔203,用于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固定。把上壳体1与下壳体2分开,只留下壳体2和下壳体内部的电气元件,如图2所示,为下壳体2的整体示意图,下壳体2包括继电器3、第一铜折弯片4、第二铜折弯片5、工作电路板6、零线金属片7,下壳体2的内部包含限位装置,限位装置与下壳体2一体成型,限位装置的高低、限位装置在下壳体中的位置是与下壳体中放置的其他电气元件相匹配,限位装置起到的作用是支撑下壳体中的电气元件,并对电气元件起到固定的作用,保证继电器3等电气元件可以快速插拔。第一铜折弯片4与继电器3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第二铜折弯片5与继电器3也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第一铜折弯片4和第二铜折弯片5分别位于继电器3的两侧,如图3所示。第一铜折弯片4和第二铜折弯片5,在未折弯之前,都是长条形的金属薄片,金属材质为铜。第一铜折弯片4和第二铜折弯片5的折叠形状,是根据继电器的具体形状和下壳体中的内部限位装置来确定。折叠后的铜折弯片一端与继电器焊接,一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入或输出连接。工作电路板6与继电器3固定连接,零线金属片7连接下壳体2的两端,从一端的进线口到另一端的出线口。第一铜折弯片4、第二铜折弯片5、继电器3通过下壳体2的内部限位装置固定在下壳体内的一侧。零线金属片7通过下壳体2的内部限位装置固定在下壳体2内与继电器3固定位置不同的一侧。工作电路板6通过下壳体2的内部限位装置固定在下壳体内的中间,一侧是继电器3,另一侧是零线金属片7。工作电路板6与继电器3通过工作电路板6上的延伸电路板进行固定连接。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相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继电器、第一铜折弯片、第二铜折弯片、工作电路板、零线金属片,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包含限位装置,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啮合连接成一个封闭的壳体,所述第一铜折弯片与所述继电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二铜折弯片与所述继电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工作电路板与所述继电器固定连接,所述零线金属片连接所述下壳体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相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继电器、第一铜折弯片、第二铜折弯片、工作电路板、零线金属片,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包含限位装置,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啮合连接成一个封闭的壳体,所述第一铜折弯片与所述继电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二铜折弯片与所述继电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工作电路板与所述继电器固定连接,所述零线金属片连接所述下壳体的两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是与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折弯片和所述第二铜折弯片分别位于所述继电器的两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相自复位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折弯片、所述第二铜折弯片、所述继电器通过所述下壳体的内部限位装置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锐李雪朋陈若兰
申请(专利权)人:德布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