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在预埋时,存在对围岩模型扰动大、不易控制空洞大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该隧道模型试验装置解决了在预埋时对围岩模型的扰动,使得空洞更易形成,且更加准确控制空洞的大小。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多根PPR管,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底板共同形成一端为开口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围岩;所述第一侧板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围岩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衬砌,所述衬砌的内部中空,所述多根PPR管预埋在所述衬砌的外周以形成空洞。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本技术可选的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多根PPR管,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底板共同形成一端为开口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围岩;所述第一侧板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围岩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衬砌,所述衬砌的内部中空,所述多根PPR管预埋在所述衬砌的外周以形成空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多根PPR管,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底板共同形成一端为开口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围岩;所述第一侧板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围岩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衬砌,所述衬砌的内部中空,所述多根PPR管预埋在所述衬砌的外周以形成空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PR管内填充有细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还包括:玻璃门,所述玻璃门枢转地设在所述第一开口处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玻璃门设在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三侧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第二开口,另外一个所述玻璃门设在所述第三侧板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锋,金成昊,唐维,饶永进,李天勇,王毅,徐炳超,万国庆,赵培超,蒋伟,文云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