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770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该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多根PPR管,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可拆卸地设置于底板的同一侧,且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与底板共同形成一端为开口端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填充有围岩;第一侧板形成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围岩设有与第一开口相对的衬砌,衬砌的内部中空,多根PPR管预埋在衬砌的外周以形成空洞。该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的结构合理、其对围岩的扰动小,便于准确控制空洞的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在预埋时,存在对围岩模型扰动大、不易控制空洞大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该隧道模型试验装置解决了在预埋时对围岩模型的扰动,使得空洞更易形成,且更加准确控制空洞的大小。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多根PPR管,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底板共同形成一端为开口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围岩;所述第一侧板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围岩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衬砌,所述衬砌的内部中空,所述多根PPR管预埋在所述衬砌的外周以形成空洞。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PPR管内填充有细沙。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还包括:玻璃门,所述玻璃门枢转地设在所述第一开口处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开口。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玻璃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玻璃门设在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三侧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第二开口,另外一个所述玻璃门设在所述第三侧板的所述第二开口处。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可活动的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以封闭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所述顶板相对所述底板平行,所述顶板与所述围岩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相贴合。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顶板均由钢板制成。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还包括:多个连接件,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均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二侧板、所述第四侧板均通过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洞的直径为4-7cm。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洞的数量为四个。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隧道模型试验装置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实用性强,解决了在预埋时对围岩模型的扰动,使得空洞更易形成,且更加准确控制空洞的大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第三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底板;110-第一侧板;120-第二侧板;130-第三侧板;140-第四侧板;150-顶板;160-螺栓;170-围岩;180-衬砌;190-空洞;200-玻璃门。具体实施方式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一、现有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不能够直接观察、测量隧道重点部位的围岩变化情况及其影响范围等,即使能观察、测量也不能够精确测量出全部围岩的变化情况,只能测出围岩局部几个点的变化情况。二、现有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的加载系统灵活性差,不能够研究模拟隧道在不同深度岩层的力学行为,也不能研究模拟隧道处于不同偏情况下岩层的力学行为。三、现有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的刚度不够,在力的不断增加过程中容易引起其整体结构发生变形,导致模型试验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使测得数据不够准确、精度不高,往往容易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四、现有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未设计随时可开可关的门,填料卸料需要很大的劳力。五、现有的隧道模型试验衬砌背后人工开洞方法对围岩扰动比较大,很有可能塌方现象。六、现有的隧道模型试验衬砌背后,填材料过程中预埋圆形充气棒,压密之后取出充气棒的方法虽然解决了对围岩的扰动的问题,但是已埋的充气棒填料并压密后挤压在围岩中不容易取出,且不好控制空洞的大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该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包括底板100、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第三侧板130、第四侧板140、顶板150和多根PPR管。具体地,底板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多根PPR管,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底板共同形成一端为开口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围岩;所述第一侧板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围岩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衬砌,所述衬砌的内部中空,所述多根PPR管预埋在所述衬砌的外周以形成空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多根PPR管,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底板共同形成一端为开口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围岩;所述第一侧板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围岩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衬砌,所述衬砌的内部中空,所述多根PPR管预埋在所述衬砌的外周以形成空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PR管内填充有细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还包括:玻璃门,所述玻璃门枢转地设在所述第一开口处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衬砌背后带有空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玻璃门设在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三侧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第二开口,另外一个所述玻璃门设在所述第三侧板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锋金成昊唐维饶永进李天勇王毅徐炳超万国庆赵培超蒋伟文云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