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煤矿顶板压力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690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煤矿顶板压力传感器,包括基座,减震装置,外壳,振动膜片,振动触头和真空室,基座和外壳围成一个真空室,真空室内设有托板,托板两端均设有电极引线,托板上表面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含两个减震板和数个弹簧,减震装置上设有硅杯,硅杯上设有硅膜片,硅膜片两端均通过金线电极连接电极引线,硅膜片内设有应变片,硅膜片上表面设有振动膜片,振动膜片上设有振动触头,振动触头设置于振动膜片的中部,基座内部设有两个接线片,接线片下方设有引脚,引脚底端设有引线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原理简单,结构紧凑,精度高,稳定性好,密封性好,内部组件不易氧化,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煤矿顶板压力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煤矿顶板压力传感器。
技术介绍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传统的煤矿顶板用压力传感器,传感组件直接固定于基座上,基座受到的外部力量会直接继承给传感组件,这样传感组件就容易损坏,大大缩短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传感组件直接与空气接触,容易造成氧化损坏,增加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煤矿顶板压力传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煤矿顶板压力传感器,包括基座,减震装置,振动膜片,振动触头,外壳和应变片,所述基座上表面设有托板,所述托板的宽度略小于基座的宽度,所述托板的左端设有第一电极引线,所述托板的右端设有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均垂直插装在托板上,所述托板上表面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设在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之间,所述减震装置的两端与第一电极引线、第二电极引线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减震装置的上表面设有硅杯,所述硅杯上设有硅膜片,所述硅膜片的左端通过第一金线电极连接第一电极引线,所述硅膜片的右端通过第二金线电极连接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硅膜片内部设有应变片,所述应变片的上表面和硅膜片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硅膜片上方设有振动膜片,所述振动膜片的表面设有振动触头,所述振动触头设在振动膜片的中部,所述基座的左端设有第一接线片,所述第一接线片置于第一电极引线的正下方,所述基座的右端设有第二接线片,所述第二接线片置于第二电极引线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接线片下方设有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下端设有第一引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片下方设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下端设有第二引线端子。优选的,所述基座和外壳围成一个真空室,所述外壳为透明材质构成。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含第一减震板、第二减震板和数个弹簧,所述第一减震板设在减震装置的内部上壁,所述第二减震板设在减震装置的内部下壁,所述弹簧设在第一减震板和第二减震板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底端设有第一密封塞,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通过第一密封塞与托板紧密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底端设有第二密封塞,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通过第二密封塞与托板紧密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片外部设有第三密封塞,所述第一接线片通过第三密封塞与基座紧密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片外部设有第四密封塞,所述第二接线片通过第四密封塞与基座紧密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原理简单,结构紧凑,精度高,稳定性好,在托板和硅杯之间设有减震装置,能够防止内部组件受到外部震动力造成损坏,提高煤矿顶板安全性。(2)本技术基座与外壳围成的内部空间设为真空室,能够有效的防止内部组件受空气氧化受损,从而延长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在电极引线和托板之间设有密封塞,在接线片和基座之间也设有密封塞,大大提高了真空室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煤矿顶板压力传感器,包括基座1,减震装置2,振动膜片3,振动触头4,外壳5和应变片9,所述基座1上表面设有托板20,所述托板20的宽度略小于基座1的宽度,所述托板20的左端设有第一电极引线10,所述托板20的右端设有第二电极引线11,所述第一电极引线10和第二电极引线11均垂直插装在托板20上,所述托板20上表面设有减震装置2,所述减震装置2设在第一电极引线10和第二电极引线11之间,所述减震装置2的两端与第一电极引线10、第二电极引线11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减震装置2的上表面设有硅杯6,所述硅杯6上设有硅膜片7,所述硅膜片7的左端通过第一金线电极12连接第一电极引线10,所述硅膜片7的右端通过第二金线电极13连接第二电极引线11,所述硅膜片7内部设有应变片9,所述应变片9的上表面和硅膜片7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硅膜片7上方设有振动膜片3,所述振动膜片3的表面设有振动触头4,所述振动触头4设在振动膜片3的中部,所述基座1的左端设有第一接线片21,所述第一接线片21置于第一电极引线10的正下方,所述基座1的右端设有第二接线片22,所述第二接线片22置于第二电极引线11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接线片21下方设有第一引脚23,所述第一引脚23下端设有第一引线端子18,所述第二接线片22下方设有第二引脚24,所述第二引脚24下端设有第二引线端子19。本实施例中,基座1和外壳5围成一个真空室8,能够有效的防止内部组件受空气氧化受损,从而延长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所述外壳5为透明材质构成。本实施例中,减震装置2包含第一减震板25、第二减震板26和数个弹簧27,所述第一减震板25设在减震装置2的内部上壁,所述第二减震板26设在减震装置2的内部下壁,所述弹簧27设在第一减震板25和第二减震板26之间,减震装置能够防止内部组件受到外部震动力造成损坏。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引线10的底端设有第一密封塞14,所述第一电极引线10通过第一密封塞14与托板20紧密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线11的底端设有第二密封塞15,所述第二电极引线11通过第二密封塞15与托板20紧密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片21外部设有第三密封塞16,所述第一接线片21通过第三密封塞16与基座1紧密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片22外部设有第四密封塞17,所述第二接线片22通过第四密封塞17与基座1紧密连接,多个密封塞大大提高了真空室的密封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煤矿顶板压力传感器,包括基座(1),减震装置(2),振动膜片(3),振动触头(4),外壳(5)和应变片(9),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表面设有托板(20),所述托板(20)的宽度略小于基座(1)的宽度,所述托板(20)的左端设有第一电极引线(10),所述托板(20)的右端设有第二电极引线(11),所述第一电极引线(10)和第二电极引线(11)均垂直插装在托板(20)上,所述托板(20)上表面设有减震装置(2),所述减震装置(2)设在第一电极引线(10)和第二电极引线(11)之间,所述减震装置(2)的两端与第一电极引线(10)、第二电极引线(11)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减震装置(2)的上表面设有硅杯(6),所述硅杯(6)上设有硅膜片(7),所述硅膜片(7)的左端通过第一金线电极(12)连接第一电极引线(10),所述硅膜片(7)的右端通过第二金线电极(13)连接第二电极引线(11),所述硅膜片(7)内部设有应变片(9),所述应变片(9)的上表面和硅膜片(7)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硅膜片(7)上方设有振动膜片(3),所述振动膜片(3)的表面设有振动触头(4),所述振动触头(4)设在振动膜片(3)的中部,所述基座(1)的左端设有第一接线片(21),所述第一接线片(21)置于第一电极引线(10)的正下方,所述基座(1)的右端设有第二接线片(22),所述第二接线片(22)置于第二电极引线(11)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接线片(21)下方设有第一引脚(23),所述第一引脚(23)下端设有第一引线端子(18),所述第二接线片(22)下方设有第二引脚(24),所述第二引脚(24)下端设有第二引线端子(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煤矿顶板压力传感器,包括基座(1),减震装置(2),振动膜片(3),振动触头(4),外壳(5)和应变片(9),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表面设有托板(20),所述托板(20)的宽度略小于基座(1)的宽度,所述托板(20)的左端设有第一电极引线(10),所述托板(20)的右端设有第二电极引线(11),所述第一电极引线(10)和第二电极引线(11)均垂直插装在托板(20)上,所述托板(20)上表面设有减震装置(2),所述减震装置(2)设在第一电极引线(10)和第二电极引线(11)之间,所述减震装置(2)的两端与第一电极引线(10)、第二电极引线(11)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减震装置(2)的上表面设有硅杯(6),所述硅杯(6)上设有硅膜片(7),所述硅膜片(7)的左端通过第一金线电极(12)连接第一电极引线(10),所述硅膜片(7)的右端通过第二金线电极(13)连接第二电极引线(11),所述硅膜片(7)内部设有应变片(9),所述应变片(9)的上表面和硅膜片(7)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硅膜片(7)上方设有振动膜片(3),所述振动膜片(3)的表面设有振动触头(4),所述振动触头(4)设在振动膜片(3)的中部,所述基座(1)的左端设有第一接线片(21),所述第一接线片(21)置于第一电极引线(10)的正下方,所述基座(1)的右端设有第二接线片(22),所述第二接线片(22)置于第二电极引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强刘乔玮宇文博杨文萧
申请(专利权)人:华夏天信北京智能低碳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