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叶温监测的龙井茶机制过程关键控制点的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制茶
,尤其涉及基于叶温监测的龙井茶机制过程关键控制点的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叶温是茶叶生化反应的重要调控因素,从生理生化和热化学反应两个角度决定了茶叶品质的形成。生理生化研究表明,鲜叶在杀青过程中叶表温度在短期内迅速达到60℃以上,并维持一定的时间,即可完全杀死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制止红变;此后尚有一个较长热化学反应时期,促成茶叶的清香绿翠,初步造型、散失水分。温度偏低,时间过长,往往会造成杀青叶红变、暗变、水闷气和苦涩味。叶温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品质成分组成及含量的变化,最终影响成品茶的感官品质。除叶温外,含水量及其变化是反映茶叶干燥特性的又一个重要物理参数。绿茶加工实质是茶鲜叶经过杀青、做形、干燥等工序逐步失水的过程,茶叶含水量是茶叶品质控制的主要指标,是茶叶加工终止点的判断依据。叶温变化与茶叶失水速率密切相关,与测量茶叶含水量相比,温度的检测要方便且灵敏得多。传统的温度检测方法大致可以分为辐射、气体、光测温度计等,检测的都是锅壁或者是空气的温度,存在反应时间长、数据异常波动大等缺点。K型热电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叶温监测的龙井茶机制过程关键控制点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K型热电偶温度检测探头安装在能直接接触茶叶叶面但不接触锅壁等热源的地方;S2,在监测叶温变化的同时,检测茶叶含水量;S3,分析叶温变化与压力之间的关系;S4,分析叶温变化与炒制时间的关系;S5,建立基于叶温的茶叶加压、炒制时间、出茶时间点等关键控制点的识别方法;S6,建立叶温与含水量的数学关系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叶温监测的龙井茶机制过程关键控制点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K型热电偶温度检测探头安装在能直接接触茶叶叶面但不接触锅壁等热源的地方;S2,在监测叶温变化的同时,检测茶叶含水量;S3,分析叶温变化与压力之间的关系;S4,分析叶温变化与炒制时间的关系;S5,建立基于叶温的茶叶加压、炒制时间、出茶时间点等关键控制点的识别方法;S6,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慧玲,盛林锋,朱钰薇,高珑瀚,毛斌瑀,陈胜芝,陈娇娇,葛颐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