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流互感器悬吊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407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电流互感器悬吊减震结构,包括构架梁(8)、光电流互感器和悬吊减震装置,悬吊减震装置包括套筒(3)、滑动板(11)及弹簧(12)和连接杆(13),滑动板(11)、弹簧(12)安装在套筒(3)中空内腔中、且滑动板(11)与套筒(3)内腔壁之间形成间隙配合,连接杆(13)一端穿过弹簧(12)与滑动板(11)固定连接、另一端外露于套筒(3);悬吊减震装置一端与构架梁(8)连接、另一端与光电流互感器中的端子盒(16)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弹簧本身固有的刚度和弹性性能来承受光电流互感器的重量,并使其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有效提升了光电流互感器减震性能,具有实施方便、减震可靠等突出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流互感器悬吊减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光电流互感器减震
,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电流互感器悬吊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在光电流互感器安装作业中,通常采用端子盒连接件将光电流互感器中的端子盒与构架梁连接。这种结构设计,在常规低地震烈度地区,由于地震的垂直加速度小,使得光电流互感器在垂直方向上的震动也较小,一般不会对光电流互感器造成损坏。但是,在高地震烈度地区,尤其是地震烈度不低于8度的地区,在地震工况下,由于对应的地震水平加速度和垂直加速度都很大。因此,容易导致光电流互感器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震动,这种垂直方向上的震动加速度容易造成光电流互感器及其相关的连接结构的损坏,从而影响到光电流互感器的安全、可靠地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光电流互感器悬吊减震结构,提高光电流互感器的减震性能。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光电流互感器悬吊减震结构,包括构架梁、光电流互感器和悬吊减震装置,所述的悬吊减震装置包括套筒、滑动板以及弹簧和连接杆,所述滑动板、弹簧安装在套筒中空内腔中、且滑动板与套筒内腔壁之间形成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杆一端穿过弹簧与滑动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外露于套筒;所述悬吊减震装置的一端与构架梁连接、另一端与光电流互感器中的端子盒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与挂环连接,所述端子盒与花篮螺栓一端连接,所述花篮螺栓的另一端与挂环连接。优选地,所述端子盒与花篮螺栓之间通过端子盒连接件配合连接螺栓形成螺栓铰接结构。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杆与安装过渡板连接,所述的安装过渡板与挂环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套筒与连接挂耳连接,所述的连接挂耳与安装底座连接,所述的安装底座与安装支架连接,所述的安装支架与构架梁连接。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挂耳与套筒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挂耳与安装底座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贯穿连接挂耳和安装底座而连接成一体。优选地,所述的安装支架为工字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的弹簧设置单股,所述连接杆一端贯穿弹簧中心孔与滑动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弹簧设置若干股、且均环连接杆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构架梁与光电流互感器之间增加设置悬吊减震装置,且该悬吊减震装置中的滑动板、弹簧均安装在套筒中空内腔中,因此,通过弹簧可以承受光电流互感器的重量,并使该光电流互感器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从而可以减缓光电流互感器在垂直方向上的震动强度,不仅实施方便,而且利用弹簧本身固有的刚度和弹性性能使光电流互感器的减震性能得以有效地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悬吊减震装置的构造示意图(实施方式1)。图2为悬吊减震装置的构造示意图(实施方式2)。图3为图1或者图2中的A-A向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光电流互感器悬吊减震结构的构造示意图。图中部品标记名称:1-挂环,2-安装过渡板,3-套筒,4-螺母,5-法兰盘,6-安装底座,7-安装支架,8-构架梁,9-连接螺栓,10-连接挂耳,11-滑动板,12-弹簧,13-连接杆,14-花篮螺栓,15-端子盒连接件,16-端子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4所示的光电流互感器悬吊减震结构,主要包括构架梁8、光电流互感器和悬吊减震装置,所述悬吊减震装置的一端与构架梁8连接、另一端与光电流互感器中的端子盒16连接。其中,所述的悬吊减震装置可以如下2种实施方式进行构建:实施方式1如图1、图3所示的悬吊减震装置,具体包括套筒3、法兰盘5、连接挂耳10、滑动板11以及弹簧12和连接杆13,所述的套筒3为中空腔体结构,在套筒3的中空内腔中安装有滑动板11、弹簧12,所述的滑动板11与套筒3内腔壁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以便滑动板11可以相对于套筒3上下滑动;所述的弹簧12位于滑动板11下方,所述连接杆13一端穿过弹簧12与滑动板11固定连接,当连接杆13带动滑动板11相对于套筒3向下运动时,所述滑动板11向下按压弹簧12。所述的弹簧12可以设置单股,也可以设置多股。当弹簧12设置单股时,所述连接杆13一端贯穿弹簧12中心孔与滑动板11固定连接。当弹簧12设置若干股时,则最好是均环连接杆13分布。优选地,所述连接杆13一端加工成螺纹连接段,并通过螺母4使连接杆13一端与滑动板11之间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杆13另一端外露于套筒3,在外露于套筒3的连接杆13的尾端连接挂环1,所述的挂环1优选采用U形结构挂环。为了方便挂环1的对外连接操作,可以将外露于套筒3的连接杆13的尾端加工成螺纹连接段,并通过螺母4使连接杆13的尾端与安装过渡板2之间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结构。所述挂环1的尾端也加工成螺纹连接段,将挂环1的螺纹连接段贯穿安装过渡板2,并通过螺母4使挂环1的螺纹连接段与安装过渡板2之间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结构。为了便于悬吊减震装置的安装作业,可以将套筒3与连接挂耳10连接成一体,也可以将连接挂耳10与套筒3之间通过法兰盘5连接成一体;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挂耳10与套筒3之间可以通过法兰盘5配合连接螺栓9而连接成一体,以便可以打开法兰盘5来更换弹簧12。为了使悬吊减震装置具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提高其整体抗震性能,可以将连接挂耳10与安装底座6之间通过连接螺栓9连接成一体,所述的连接螺栓9贯穿连接挂耳10、安装底座6,如图3所示。所述的安装底座6与安装支架7之间形成固定连接结构;所述的安装支架7优选采用I字形结构件,其一端与安装底座6焊接固定,另一端为对外连接端。通常,在悬吊减震装置使用时,所述安装支架7的对外连接端与构架梁8之间形成固定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2如图2、图3所示的悬吊减震装置,与实施方式1相比,其中的安装底座6与安装支架7之间是通过连接螺栓9配合螺母而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安装支架7优选采用工字形结构件。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在悬吊减震装置使用时,一方面便于安装支架7与构架梁8之间通过连接螺栓9配合螺母而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结构;一方面也便于安装吊点的定位,尤其是在安装吊点的位置不在构架梁8正下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安装支架7使之调整到正确的位置;一方面也便于安装支架7与安装底座6之间通过连接螺栓9配合螺母而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结构,使悬吊减震装置的安装高度易于调整。上述的悬吊减震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挂环1可以连接光电流互感器,使用方便。具体地,将连接杆13与挂环1连接,所述端子盒16与挂环1连接。优选地,可以将端子盒16先与花篮螺栓14一端连接,所述花篮螺栓14的另一端再与挂环1连接。进一步地,将端子盒16与花篮螺栓14之间通过端子盒连接件15配合连接螺栓9形成螺栓铰接结构,所述花篮螺栓14与挂环1之间也可以通过连接螺栓9形成螺栓铰接结构,如图4所示。上述的光电流互感器通过悬吊减震装置进行悬吊安装后,使光电流互感器可以通过弹簧12来承受光电流互感器的重量,并使光电流互感器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以减缓光电流互感器在垂直方向上的震动强度。因此,在地震等震动工况下,光电流互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电流互感器悬吊减震结构,包括构架梁(8)和光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吊减震装置,所述的悬吊减震装置包括套筒(3)、滑动板(11)以及弹簧(12)和连接杆(13),所述滑动板(11)、弹簧(12)安装在套筒(3)中空内腔中、且滑动板(11)与套筒(3)内腔壁之间形成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杆(13)一端穿过弹簧(12)与滑动板(11)固定连接、另一端外露于套筒(3);所述悬吊减震装置的一端与构架梁(8)连接、另一端与光电流互感器中的端子盒(1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流互感器悬吊减震结构,包括构架梁(8)和光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吊减震装置,所述的悬吊减震装置包括套筒(3)、滑动板(11)以及弹簧(12)和连接杆(13),所述滑动板(11)、弹簧(12)安装在套筒(3)中空内腔中、且滑动板(11)与套筒(3)内腔壁之间形成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杆(13)一端穿过弹簧(12)与滑动板(11)固定连接、另一端外露于套筒(3);所述悬吊减震装置的一端与构架梁(8)连接、另一端与光电流互感器中的端子盒(1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流互感器悬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3)与挂环(1)连接,所述端子盒(16)与花篮螺栓(14)一端连接,所述花篮螺栓(14)的另一端与挂环(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流互感器悬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盒(16)与花篮螺栓(14)之间通过端子盒连接件(15)配合连接螺栓(9)形成螺栓铰接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光电流互感器悬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13)与安装过渡板(2)连接,所述的安装过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川冯小明许泳吴怡敏朱大鹏邢毅胡晓冯千秀樊艳龚琳珺苏林谈东林牟婷婷王昊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