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混合型燃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炉灶具
,具体地说是一种预混合型燃烧器。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的预混式燃烧器是由预混管、燃烧器腔体火盖等组成,其可燃气体穿过火盖向上的小孔喷出产生向上无规则火焰,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小孔被脏物堵塞,火焰分散效率低,需急切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混合型燃烧器,该燃烧器在侧壁,斜孔喷出可燃气体形成旋转集束火焰高效有力,由于出气孔在碗形内壳的中部可避免脏物堵塞,火种设在出气斜孔的下方火焰不被吹熄,可使燃气混合比提高而获得高速燃烧达到火力更猛,由于点火针由下向上穿出,并在内腔由于贮气作用使燃气更易打火达到快速高效混合燃烧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混合型燃烧器,包括燃气进气咀、进风弯管、火种入气咀、火种管,燃气进气咀与进风弯管联接在一起,进风弯管的侧壁上与火种入气咀的一端联接在一起,火种入气咀的另一端与火种管联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进风弯管的上端口设有碗形外壳,碗形外壳的外壳底部设有与进风弯管对接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进风弯管的上端口联接在一起,碗形外壳内腔设有碗形内壳,碗形内壳与碗形外壳装配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混合型燃烧器,包括燃气进气咀(1)、进风弯管(2)、火种入气咀(3)、火种管(4),燃气进气咀(1)与进风弯管(2)联接在一起,进风弯管(2)的侧壁上与火种入气咀(3)的一端联接在一起,火种入气咀(3)的另一端与火种管(4)联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进风弯管(2)的上端口设有碗形外壳(8),碗形外壳(8)的外壳底部(8h)设有与进风弯管(2)对接的第三通孔(8g),第三通孔(8g)与进风弯管(2)的上端口联接在一起,碗形外壳(8)内腔设有碗形内壳(5),碗形内壳(5)与碗形外壳(8)装配在一起,所述的碗形内壳(5)内腔为第一锥形腔体(5h),碗形内壳(5)上端敞口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混合型燃烧器,包括燃气进气咀(1)、进风弯管(2)、火种入气咀(3)、火种管(4),燃气进气咀(1)与进风弯管(2)联接在一起,进风弯管(2)的侧壁上与火种入气咀(3)的一端联接在一起,火种入气咀(3)的另一端与火种管(4)联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进风弯管(2)的上端口设有碗形外壳(8),碗形外壳(8)的外壳底部(8h)设有与进风弯管(2)对接的第三通孔(8g),第三通孔(8g)与进风弯管(2)的上端口联接在一起,碗形外壳(8)内腔设有碗形内壳(5),碗形内壳(5)与碗形外壳(8)装配在一起,所述的碗形内壳(5)内腔为第一锥形腔体(5h),碗形内壳(5)上端敞口外壁设有凸缘筋(5c),碗形内壳(5)上端敞口的凸缘筋(5c)与碗形外壳(8)的第一台阶(8a)装配在一起,碗形内壳(5)的凸缘筋(5c)下部外壁设有第一环形壁(5d),第一环形壁(5d)的下部外壁为第二环形壁(5e),第一锥形腔体(5h)的第一环形壁(5d)和第二环形壁(5e)上设有1—3排出气斜孔(5a),出气斜孔(5a)均布在第一锥形腔体(5h)的第一环形壁(5d)和第二环形壁(5e)上,每一排出气斜孔(5a)的数量为6—30个,碗形内壳(5)的内壳底部(5g)设有装配火种管(4)的第一通孔(5b)和装配点火针(11)的第二通孔(5f),装配火种管(4)的第一通孔(5b)设在碗形内壳(5)的内壳底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振球,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高要区鼎星五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