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支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32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动支件连接结构,活动支件端部设置上下顺序设置有至少两个钩部,钩部钩挂在架子上对应的挂孔内实现活动支件安装到架子上;其特征在于,活动支件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斜滑槽,斜滑槽设置在相邻钩部之间斜滑槽上设置有一滑件,所述滑件沿斜滑槽移动,且一端可伸出斜滑槽末端的开口;多个钩部分别钩挂在架子上对应的挂孔内,滑件沿斜滑槽移动,一端伸出斜滑槽后插进其下方钩部伸进的挂孔内,实现活动支件与架子之间竖向上的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活动支件连接结构,通过斜滑槽通过自身重力伸进挂孔的方式,滑件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架子支件与架子连接无法竖向限位的问题,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动支件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架子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活动支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生活中的家具、货架、展示架、置物架等设备中,通常包括有可拆卸的架子,架子通常有多个架子件和架子板构成。架子上还设置有活动支件,活动支件可根据具体需要灵活的安装到架子上的任意位置处。现有活动支件为了使用个拆装方便,直接通过端部的构装结构钩挂到架子上的挂孔内,这种连接方式虽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是活动支件相对于架子竖向上得不到限位,稍微拨动-活动支件,活动支件就会从架子上脱落,从而造成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架子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动支件连接结构,活动支件端部设置上下顺序设置有至少两个钩部,所述钩部钩挂在架子上对应的挂孔内实现活动支件安装到架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件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斜滑槽,所述斜滑槽设置在相邻所述钩部之间;所述斜滑槽上设置有一滑件,所述滑件沿所述斜滑槽移动,且一端可伸出所述斜滑槽末端的开口;多个所述钩部分别钩挂在所述架子上对应的挂孔内,所述滑件沿所述斜滑槽移动,一端伸出斜滑槽后插进其下方钩部伸进的挂孔内,实现所述活动支件与所述架子之间竖向上的限位。较佳地,所述滑件包括有滑件主体,所述滑件主体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斜滑槽靠近末端开口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滑件主体设置在所述斜滑槽内,并通过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的配合限制所述滑件主体在沿所述斜滑槽移动过程中脱离所述斜滑槽。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有至少一个钩状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有至少一个凸起结构。较佳地,所述滑件还包括有设置在滑件主体两侧的挡板,所述滑件主体置于所述斜滑槽内,两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活动支件的两侧,实现所述滑件与所述活动支件前后方向上的限位。较佳地,所述挡板上还设置有把手部,用于拨动所述滑件。较佳地,所述滑件主体、第一限位结构、挡板、把手部一体制成。较佳地,所述滑件与所述斜滑槽之间还设置有弹性结构,在所述弹性结构的作用下,所述滑件的一端始终自所述斜滑槽的开口伸出,施加外力使所述滑件克服所述弹性结构弹力缩进所述斜滑槽内。较佳地,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簧,所述滑件主体一端上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弹簧一端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另一端抵在所述斜滑槽上与开口端相对的另一端上。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活动支件连接结构,通过斜滑槽通过自身重力伸进挂孔的方式,滑件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架子支件与架子连接无法竖向限位的问题;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活动架子件连接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图1为实施例1中活动支件与架子之间的而连接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滑件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滑件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1中滑件与活动支件之间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中滑件与活动支件之间的正视图;图6为实施例1中活动支件与架子连接前的剖视图;图7为实施例1中活动支件上的钩部初步伸进架子上的挂孔时的剖视图;图8为实施例1中活动支件下移后的剖视图;图9为实施例1中活动支件与架子连接好后的剖视图;图10为实施例2中活动支件的示意图一;图11为实施例2中活动支件的示意图二;图12为实施例3中滑件的剖视图;图13为实施例3中活动支件与架子连接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
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实施例1参照图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动支件连接结构,用于活动支件2与架子1之间的而连接。活动支件2端部设置上下顺序设置有至少两个钩部201,钩部201钩挂在架子1上对应的挂孔101内实现活动支件2安装到架子1上;其中,活动支件2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斜滑槽202,斜滑槽202设置在相邻钩部201之间;斜滑槽202上设置有一滑件3,滑件3可沿斜滑槽移动,且一端可移动伸出斜滑槽202末端的开口。其中,钩部201一般如图5-6中所示,呈倒置的“L”型,钩部201的端部较大,架子1上的挂孔101为了便于钩部201穿过,挂孔101的尺寸与钩部202端部的最大尺寸匹配;钩部201伸入到挂孔101内后下移,这就使得钩部201上端与挂孔101顶部之间留有移动间隙,导致活动支件2与架子1之间只能够实现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的限位,无法实现上下方向上的限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活动架子件连接结构,通过斜滑槽202内滑件3的设置解决了上述问题;具体的,活动支件2连接前,由于滑件3设置在斜滑槽202内的,当活动之间水平放置的时候,滑件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移动伸出弧顶滑槽202,如图6中所示;活动支件2上钩部初步伸进架子1的挂孔101内,此时滑件3对着架子1的侧壁,并在架子侧壁的抵挡下锁紧斜滑槽202内,如图7中所示;活动支件2上的钩部201完全伸进挂孔101内后下移钩住挂孔101,如图8中所示;在此过程中,滑件3刚好移动到挂孔101位置处,滑件3失去了架子1侧壁的抵挡,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伸出斜滑槽202,并伸进挂孔101内,从而限制了活动之间2上下移动。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活动支架件连接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5,滑件3包括有滑件主体301,滑件主体301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304;斜滑槽202靠近末端开口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021;滑件主体301设置在斜滑槽202内,并通过第二限位结构2021、第一限位结构304的配合限制滑件主体301在沿斜滑槽202移动过程中脱离斜滑槽202。进一步的,第一限位结构304采用两对称设置的钩状结构,第二限位结构2021采用两相对设置的凸起结构;滑件主体301沿着斜滑槽202移动,当滑件主体301的右端移动到出口处的时候,钩状结构钩在凸起结构上,滑件主体301无法继续左移,从而防止了滑件3的脱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4中所示,斜滑槽202为一弧形斜滑槽,配套的滑件主体301也为一弧形滑件主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斜滑槽202也可为直的斜滑槽、滑件主体也可为直滑件主体,此处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滑件3还包括有设置在滑件主体两侧的挡板302。滑件3安装中的过程中,将滑件3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的一端自斜滑槽202的开口端施加移动力卡进斜滑槽202内,同时两挡板302位于活动支件2的前后侧,实现滑件与活动支件2前后方向上的限位。在本实施例中,挡板302上还设置有把手部303;当一些特殊情况下,滑件3无法靠自身重力移动伸出或缩回斜滑槽202的时候,通过拨动把手部303实现滑件3的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有把手部303,此处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滑件主体、第一限位结构、挡板、把手部一体制成,从而保证滑件3的整体强度。实施例2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动支件连接结构,活动支件端部设置上下顺序设置有至少两个钩部,所述钩部钩挂在架子上对应的挂孔内实现活动支件安装到架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件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斜滑槽,所述斜滑槽设置在相邻所述钩部之间;所述斜滑槽上设置有一滑件,所述滑件沿所述斜滑槽移动,且一端可伸出所述斜滑槽末端的开口;多个所述钩部分别钩挂在所述架子上对应的挂孔内,所述滑件沿所述斜滑槽移动,一端伸出斜滑槽后插进其下方钩部伸进的挂孔内,实现所述活动支件与所述架子之间竖向上的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支件连接结构,活动支件端部设置上下顺序设置有至少两个钩部,所述钩部钩挂在架子上对应的挂孔内实现活动支件安装到架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件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斜滑槽,所述斜滑槽设置在相邻所述钩部之间;所述斜滑槽上设置有一滑件,所述滑件沿所述斜滑槽移动,且一端可伸出所述斜滑槽末端的开口;多个所述钩部分别钩挂在所述架子上对应的挂孔内,所述滑件沿所述斜滑槽移动,一端伸出斜滑槽后插进其下方钩部伸进的挂孔内,实现所述活动支件与所述架子之间竖向上的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支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滑槽呈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支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件包括有滑件主体,所述滑件主体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斜滑槽靠近末端开口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滑件主体设置在所述斜滑槽内,并通过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的配合限制所述滑件主体在沿所述斜滑槽移动过程中脱离所述斜滑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动支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壹墨图文设计制作有限公司李永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