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22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施工平台,包括操作平台、若干支撑结构与若干顶举结构,所述若干支撑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操作平台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若干顶举结构安装于地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整顶举结构的顶升高度,当顶举结构顶升高度一致时,操作平台整体高度发生变化;当若干顶举结构的顶升高度有序变化时,操作平台相对地面发生倾斜,产生角度变化。该施工平台角度、高度调整方便,不需要反复拆装施工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施工平台
本技术涉及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管幕法是一种暗挖支护工法,常用于隧道洞口和穿越项目中,它利用顶管施工设备将多根钢管顶入地层形成地下工程施工支护结构,在此结构的支护下,进行暗挖工程土方开挖,最终完成整个地下空间结构。面对日益拥挤的交通、林立的建筑结构和密集的地下管线,管幕法应用逐渐增多,如何高效安全进行地下空间的施工是各方所关心的问题。通常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多根钢管同时施工,顶管工序复杂,从始发井顶进开始,到接收井接收完成,每个工序均需要使用施工平台来辅助施工,并且需要避开地下管道、电缆等城市其他设施。目前的施工平台多是根据具体施工情况搭建的刚性支架,该刚性支架与地面固定连接,整体高度固定,调整困难。随着工程的推进,管幕高度和顶推角度发生变化,此时需要重新搭建合适的施工平台,施工效率低下,延长了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平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平台高度、角度调整不方便带来的施工耗时较长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施工平台,包括操作平台、若干支撑结构和若干顶举结构,所述若干立柱的一端与所述操作平台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若干顶举结构安装于地面。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支撑结构形成两排支撑组,两排所述支撑组相互平行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的下方;所述支撑结构为立柱或直立墙板,所述顶举结构为千斤顶。进一步地,所述施工平台还包括承台、滑动结构与导轨,所述支撑结构底部通过所述顶举结构与所述承台固定连接,所述承台朝向所述地面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滑动结构收容于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导轨固定安装于所述地面。进一步地,所述承台与所述导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承台有两个,所述导轨有两条,两所述导轨均呈工字型。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有若干条,若干所述导轨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承台为一平板状结构,所述承台朝向所述地面一侧平行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导轨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结构为若干滚轮组成的滚轮单元。进一步地,所述施工平台还包括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支腿与固定板,所述支腿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地面,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结构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结构有两个,对称安装于所述支撑结构两侧,所述支腿为可调高支腿,所述固定板纵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进一步地,所述施工平台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地面的后背墙,所述后背墙与所述操作平台之间安装有若干千斤顶。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若干立柱之间通过可调式对拉螺栓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施工平台,通过调整顶举结构的顶升高度,当顶举结构顶升高度一致时,操作平台整体高度发生变化;当若干顶举结构的顶升高度有序变化时,操作平台相对地面发生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该施工平台角度、高度调整方便,不需要反复拆装施工平台,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施工平台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1所示施工平台的一侧视图。图中:1、操作平台;2、支撑结构;3、顶举结构;4、承台;41、凹槽;5、滑动结构;6、导轨;7、辅助结构;71、支腿;72、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平台,包括操作平台1、若干支撑结构2、若干顶举结构3、承台4、滑动结构5、导轨6与辅助结构7。具体地,支撑结构2为立柱,若干支撑结构2形成两支撑组,两支撑组之间相互平行。同一支撑组中的若干支撑结构2排成一列。每一支撑结构2顶部与操作平台1通过可调式对拉螺栓连接,调整操作平台1的角度时,旋松螺栓,当角度调整好后在操作平台1与支撑结构2之间增设楔形块并再次拧紧螺栓。需要说明的是,支撑结构2顶部也可以与操作平台1之间铰接,当调整好操作平台1的角度后,借助楔形块加强支撑结构2与操作平台1之间铰接的稳固性,提高整体结构的刚度。相应的,若干顶举结构3形成两顶举单元,两顶举单元分别与一支撑组固定连接。同一顶举单元中的若干顶举结构3排成一列,并且其数量等于与其相连的支撑组中支撑结构2的数量。即支撑结构2与顶举结构3一一对应。每一顶举结构3一端与支撑结构2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台4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支撑结构2也可以是直立墙体或其他支撑体,每一支撑结构2下方安装有一个或多个顶举结构3。优选的,承台4有两个,两承台4相互平行设置在操作平台1下方。两立柱组分别固定安装于一承台4,实现一一对应。在每一承台4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41。滑动结构5为若干滚轮形成的滚轮组,收容于凹槽41内,并与导轨6滑动配合。相应的,导轨6有两条,每一导轨6呈工字型,其上轨头卡接于凹槽41。需要说明的是,承台4也可以为一横跨两导轨6的平板结构,在其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凹槽41,滑动结构5收容于凹槽41内,并与导轨6滑动配合。优选的,辅助结构7包括支腿71与固定板72,支腿71为可调高支腿,一端与地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72固定连接,固定板72与支撑结构2螺栓或焊接固定。固定板72为直角三角板或直角梯形板,结构稳固。为方便调整支腿71的高度,还可以在支腿71与地面之间设置千斤顶。进一步地,施工平台还包括设置于地面的后背墙,该后背墙位于操作平台1后方,背离顶管方向。在后背墙与操作平台1之间安装若干千斤顶,这些千斤顶的顶推方向与顶推设备的顶力方向一致,以抵消顶管时产生的反推力,增强操作平台1的稳固性。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技术通过调整顶举结构3的顶升高度,可以对操作平台1进行角度、高度的双向调整,满足各种顶管需求。当若干顶举结构3顶升同样的高度时,操作平台1的高度位置发生变化。当同一承台4上排成一列的顶举结构3顶升高度相同,不同承台4上的顶举结构3顶升高度不同时,操作平台1向某一承台4的方向倾斜。优选的,当支撑结构2为立柱时,同一承台4上顶举结构3的顶升高度顺次变化,操作平台1还能相对承台4的延伸方向发生倾斜。另外,辅助结构7连接地面与支撑结构2,提高支撑结构2的抗弯能力,进一步提高操作平台1的稳定性。随着工程的推进,滑动结构5沿导轨6滑动以调整操作平台1的空间位置,不用再反复拆卸搭建平台,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平台包括操作平台、若干支撑结构与若干顶举结构,所述若干支撑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操作平台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若干顶举结构安装于地面;所述施工平台还包括承台、滑动结构与导轨,所述支撑结构底部通过所述顶举结构与所述承台固定连接,所述承台朝向所述地面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滑动结构收容于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导轨固定安装于所述地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平台包括操作平台、若干支撑结构与若干顶举结构,所述若干支撑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操作平台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若干顶举结构安装于地面;所述施工平台还包括承台、滑动结构与导轨,所述支撑结构底部通过所述顶举结构与所述承台固定连接,所述承台朝向所述地面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滑动结构收容于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导轨固定安装于所述地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支撑结构形成两排支撑组,两排所述支撑组相互平行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的下方;所述支撑结构为立柱或直立墙板,所述顶举结构为千斤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与所述导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承台有两个,所述导轨有两条,两所述导轨均呈工字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有若干条,若干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红王磊魏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