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143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包括环古建筑布置并具有多个立柱的周向防护组件,以及设于周向防护组件顶部处并与各立柱固连的顶部防护组件,于顶部防护组件上铺设有彩钢板,周向防护组件和顶部防护组件分别与所述古建筑的周侧和顶部呈间距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通过设置周向防护组件和顶部防护组件,进而可对古建筑的周侧和顶部形成防护,而将周向防护组件和顶部防护组件分别与古建筑的周侧和顶部呈间距设置,进而当周向防护组件和顶部防护组件受到碰撞时可形成缓冲空间,防止与古建筑形成碰撞,而设置彩钢板可用于古建筑的隔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因此在我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而现代社会在城市建设时经常需要在一些古建筑附近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古建筑造成影响(如钢结构跌落等),而现有技术中若古建筑不对施工造成位置干涉一般是不对古建筑进行防护,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古建筑造成破坏,给国家文化造成严重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以可对古建筑进行防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包括环所述古建筑布置并具有多个立柱的周向防护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周向防护组件顶部处并与各所述立柱固连的顶部防护组件,于所述顶部防护组件上铺设有彩钢板,所述周向防护组件和所述顶部防护组件分别与所述古建筑的周侧和顶部呈间距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包括具有固定盘的立柱本体,以及环所述立柱本体布置并与所述固定盘固连的多个预埋件,于所述固定盘下方设置有与所述预埋件固连的水泥浇筑层。进一步的,于所述固定盘上固连有与所述立柱本体构成插装配合的套管。进一步的,所述周向防护组件还包括因与所述立柱本体固连而围拢于所述古建筑周侧的防护网。进一步的,于所述防护网上涂抹有防锈漆。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网的厚度为0.7-0.8mm,所述防护网的网眼的短节距为20-24mm,所述网眼长节距58-62mm。进一步的,于相邻两个所述立柱本体之间连接设有横柱,所述横柱经由连接件而与所述立柱本体可拆卸固连。进一步的,沿所述立柱本体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柱连接槽,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横柱套装固连的连接套,以及与所述连接套固连并围拢于所述立柱本体上的连接板,于所述连接板上穿设有可捆绑围拢于所述连接槽内柔性连接件。进一步的,于所述连接套和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对所述连接套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的长度调节组件。进一步的,所述顶部防护组件包括沿所述立柱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圈梁和第二圈梁,以及分别铺设固连于所述第一圈梁和第二圈梁上的防护钢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通过设置周向防护组件和顶部防护组件,进而可对古建筑的周侧和顶部形成防护,而将周向防护组件和顶部防护组件分别与古建筑的周侧和顶部呈间距设置,进而当周向防护组件和顶部防护组件受到碰撞时可形成缓冲空间,防止与古建筑形成碰撞,而设置彩钢板可用于古建筑的隔热。(2)立柱采用立柱本体和预埋件分体式设计,可便于现场施工。(3)通过设置套管与立柱本体插装配合,可便于立柱本体的组装和拆装,增加施工的灵活性。(4)通过设置防护网,可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对古建筑的影响。(5)在防护网上涂抹有防锈漆可增加防护网的使用寿命。(6)防护网的厚度采用0.7-0.8mm,一方面可保证防护网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便于防护网的轻量化设计,而网眼短节距为20-24mm以及网眼长节距58-62mm,可对施工过程中杂质的合理过滤。(7)设置横柱了提高周向防护组件的稳定性。(8)通过在立柱本体上设置横柱连接槽,一方面可防止横柱固定后沿立柱本体移动,另一方面可便于施工时对立柱本体进行吊装。(9)通过在连接套和连接板之间设置长度调节组件,可对横柱过长或过短时进行连接补偿。(10)顶部防护组件通过设置两层顶梁,进而可提高防护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立柱本体、第一圈梁和第二圈梁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预埋件与立柱本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固定盘与套管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图6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古建筑,2-立柱本体,3-固定盘,301-连接孔,4-预埋件,5-水泥浇筑层,6-锁紧螺母,7-垫片,8-套管,9-加强筋,10-横柱,11-连接套,12-连接板,13-第一螺栓,14-第一连接孔,15-横柱连接槽,16-第二连接板,17-第三连接板,18-连接杆,19-调节螺母,20-第一圈梁,21-第二圈梁,22-防护钢板,23-第二加强筋,24-支撑筋,25-支撑筋。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其包括环古建筑1布置并具有多个立柱的周向防护组件,以及设于周向防护组件顶部处并与各立柱固连的顶部防护组件,本实施例中周向防护组件和顶部防护组件分别与古建筑1的周侧和顶部呈间距设置。本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通过设置周向防护组件和顶部防护组件,进而可对古建筑的周侧和顶部形成防护,而将周向防护组件和顶部防护组件分别与古建筑的周侧和顶部呈间距设置,进而当周向防护组件和顶部防护组件受到碰撞时可形成缓冲空间,防止与古建筑形成碰撞。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中的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一种示例性结构可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中立柱包括具有固定盘3的立柱本体2,以及环立柱本体2布置并与固定盘3固连的多个预埋件4,该预埋件4为底端呈L型的钢柱,即立柱本体2通过预埋件4而固定于地基。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固定盘3形成有多个呈环形布置的连接孔301,在连接时可将预埋件4的顶端由连接孔301穿出,并通过锁紧螺母6拧紧即可,为了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固定盘3和锁紧螺母6之间还设置有垫片7。上述的结构中,一方面为了将各预埋件4连接而提高预埋件4的的埋设效果,另一方面也为了立柱本体2与预埋件4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固定盘3下方设置有与预埋件4固连的水泥浇筑层5。在浇筑时可将预埋件4先埋设于地基层内,然后再浇筑水泥浇筑层5而使得各预埋件4与水泥浇筑层5固连于一起,并保证预埋件4顶部高于水泥浇筑层5上表面一定长度,以保证与固定盘3连接。本实施例中立柱本体2可与固定盘3直接焊接固连,而为了便于施工,本实施例中将立柱本体2与固定盘3呈可拆卸连接,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固定盘3上焊接固连有与立柱本体2构成插装配合的套管8,在施工时当固定盘3与预埋件4固连后,可再将立柱本体2插装于套管8内即可,并可在立柱本体2外周面上设置图中未示出的锁紧螺栓而将立柱本体2与套管8固定即可,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不必设置锁紧螺栓,而直接将立柱本体2插装于套管8内即可。此外,为了提高套管8与固定盘3的连接效果,本实施例中可在套管8和固定盘3之间设置如图6中所示的加强筋9。为了提高立柱本体2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相邻两个立柱本体2之间连接设有横柱10,该横柱10可直接与立柱本体2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所述古建筑布置并具有多个立柱的周向防护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周向防护组件顶部处并与各所述立柱固连的顶部防护组件,于所述顶部防护组件上铺设有彩钢板,所述周向防护组件和所述顶部防护组件分别与所述古建筑的周侧和顶部呈间距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所述古建筑布置并具有多个立柱的周向防护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周向防护组件顶部处并与各所述立柱固连的顶部防护组件,于所述顶部防护组件上铺设有彩钢板,所述周向防护组件和所述顶部防护组件分别与所述古建筑的周侧和顶部呈间距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具有固定盘的立柱本体,以及环所述立柱本体布置并与所述固定盘固连的多个预埋件,于所述固定盘下方设置有与所述预埋件固连的水泥浇筑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固定盘上固连有与所述立柱本体构成插装配合的套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防护组件还包括因与所述立柱本体固连而围拢于所述古建筑周侧的防护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防护网上涂抹有防锈漆。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王娜君何勇范廷威张宇樊友强张宜男周惠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六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