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单集气管的控尘控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698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焦炉单集气管的控尘控硫系统,包括炉体和加料机,炉体的中部安装有用于分割的框架,框架上方的炉体内腔构成炭化室,框架下方的炉体内腔构成燃烧室,炉体的顶部安装有延伸至炭化室的上升管,炉体的侧部安装有延伸至炭化室的单集气管,炉体的侧壁还分别安装有进料漏斗和电机架,单集气管接收到微压表B、微压表A和微压表C的压力时,需要根据炭化室顶部的压力进行调整,有利于粗煤气的快速导出,避免了炉门、炉顶冒烟,避免了NOX和SO2的产生,利用脉冲器不断对主流管进行吹气,将部分颗粒较大的灰尘和煤烟杂质吹入炭化室内,达到控制灰尘和煤烟杂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炉单集气管的控尘控硫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单集气管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焦炉单集气管的控尘控硫系统。
技术介绍
焦炉炼焦过程中,焦炉炭化室和集气管压力频繁波动,特别是在推焦装煤过程中,压力波动有以下不利因素:当炉体内操作形成负压时,空气就会从炉门、炉盖等处进人炉体,导致焦炭燃烧、灰分增加、焦炭质量下降;进人的空气还会同炉体建筑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炉体剥蚀,缩短炉体使用寿命。空气还会促使荒煤气燃烧,使煤气系统温度增高,从而加重了冷却系统的负担,产生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当炉体内的压力过高时,荒煤气将会从炉门、炉盖等处冒出,一方面造成跑烟冒火,污染环境;低了荒煤气的回收率,造成能源的浪费;炭化室压力过高还导致大量的粗煤气串漏到燃烧室,大量的含硫、含氮组分进入燃烧室,最后形成NOX和SO2,导致焦炉烟气的NOX和SO2超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炉单集气管的控尘控硫系统,该装置具有基本控制炉门、炉顶冒烟、控制炉体的串漏,力争减少烟囱的SO2含量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焦炉单集气管的控尘控硫系统,包括炉体和加料机,炉体的中部安装有用于分割的框架,框架上方的炉体内腔构成炭化室,框架下方的炉体内腔构成燃烧室,炉体的顶部安装有延伸至炭化室的上升管,炉体的侧部安装有延伸至炭化室的单集气管,炉体的侧壁还分别安装有进料漏斗和电机架,所述燃烧室的内壁上固定有弧形铁网,燃烧室位于弧形铁网下方的炉体底部安装有出料口,所述加料机的输出料口与进料漏斗的斗口相对应,进料漏斗与燃烧室相通,所述电机架的上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装有电机轴,电机轴的另一端口穿过炉体的外壁延伸至内腔中,电机轴位于炉体内部的外周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桥管翻板,桥管翻板的两侧分别对称焊接有竖直向下的侧板A和侧板B,所述单集气管的顶部周面上均匀分布有喷吹管,喷吹管的另一管口与分流管相接,分流管上安装带有阀门的主流管,主流管与脉冲器相接。优选的,所述炉体与上升管相接的顶壁上连接有延伸至炉体外部的微压表A。优选的,所述炉体位于燃烧室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火孔,火孔上安装有延伸至炉体外部的微压表B,弧形铁网下方的炉体上安装有延伸至炉体外部的微压表C。优选的,所述单集气管的管口与PLC控制的气泵相接,喷吹管所在的轴线与单集气管所在的轴线之间构成钝角。优选的,所述侧板A和侧板B的外壁上均活动连接有电控的滑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焦炉单集气管的控尘控硫系统,上升管根部的压力基本上代表了炭化室空间的压力,上升管根部的压力与单集气管压力和炭化室的煤气发生量有直接关系,在单集气管压力一定时,它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煤气发生量的大小,可以进行测量,单集气管接收到微压表B、微压表A和微压表C的压力时,需要根据炭化室顶部的压力进行调整,有利于粗煤气的快速导出,避免了炉门、炉顶冒烟,避免了NOX和SO2的产生。2.在单集气管排出粗煤气的时候,部分颗粒较大的灰尘和煤烟杂质落入单集气管内,长时间容易发生堵塞,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利用脉冲器不断对主流管进行吹气,主流管将气流进行分散至喷吹管内,同时由于喷吹管与单集气管之间存在斜角,而且是朝向靠近炭化室的方向,将部分颗粒较大的灰尘和煤烟杂质吹入炭化室内,达到控制灰尘和煤烟杂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单集气管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桥管翻板与弧形铁网结构图。图中:1炉体、11框架、12炭化室、13燃烧室、131弧形铁网、132出料口、133微压表B、14上升管、141微压表A、15微压表C、2加料机、3单集气管、31喷吹管、4进料漏斗、5电机架、51驱动电机、511电机轴、5111桥管翻板、6侧板A、7侧板B、8分流管、81主流管、9脉冲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焦炉单集气管的控尘控硫系统,包括炉体1和加料机2,炉体1的中部安装有用于分割的框架11,框架11将炉体1的内腔分成两个,框架11上方的炉体1内腔构成炭化室12,框架11下方的炉体1内腔构成燃烧室13,燃烧室13作为燃烧的主要场所,炉体1的顶部安装有延伸至炭化室12的上升管14,炉体1与上升管14相接的顶壁上连接有延伸至炉体1外部的微压表A141,上升管14根部的压力基本上代表了炭化室12空间的压力,上升管14根部的压力与单集气管3压力和炭化室12的煤气发生量有直接关系,在单集气管3压力一定时,它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煤气发生量的大小,可以进行测量,炉体1的侧壁还分别安装有进料漏斗4和电机架5,燃烧室13的内壁上固定有弧形铁网131,弧形铁网131放置进行燃烧的产物,燃烧结束后,弧形铁网131打开将燃烧后的废料排出,炉体1位于燃烧室13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火孔,火孔上安装有延伸至炉体1外部的微压表B133,弧形铁网131下方的炉体1上安装有延伸至炉体1外部的微压表C15,燃烧室13的压力分布是相对固定的,测量出看火控压力,基本上就可以推断出燃烧室13压力的纵向分布,根据看火孔压力也能预判出燃烧室13的底部压力,炭化室12底部的压力与炭化室12顶部的压力是相关的,但受炭化室12的温度、结焦状态影响较大,炭化室12底部压只能手工测量,通过相关分析,找出炭化室12底部压力与上升管14根部压力的关系,在一个整个结焦周期内,燃烧室13位于弧形铁网131下方的炉体1底部安装有出料口132,加料机2的输出料口与进料漏斗4的斗口相对应,进料漏斗4与燃烧室13相通,加料机2将料通过送入进料漏斗4内然后进入燃烧室13,电机架5的上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51,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固装有电机轴511,电机轴511的另一端口穿过炉体1的外壁延伸至内腔中,驱动电机51控制电机轴511的旋转。请参阅图2,炉体1的侧部安装有延伸至炭化室12的单集气管3,单集气管3的顶部周面上均匀分布有喷吹管31,单集气管3的管口与PLC控制的气泵相接,喷吹管31所在的轴线与单集气管3所在的轴线之间构成钝角,单集气管3接收到微压表B133、微压表A141和微压表C15的压力时,需要根据炭化室12顶部的压力进行调整,有利于粗煤气的快速导出,避免了炉门、炉顶冒烟,避免了NOX和SO2的产生,控制好炉体的串漏,只要煤气净化处理比较完善,烟气的SO2自然就达到国家标准了,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金和排污费用,喷吹管31的另一管口与分流管8相接,分流管8上安装带有阀门的主流管81,主流管81与脉冲器9相接,在单集气管3排出粗煤气的时候,部分颗粒较大的灰尘和煤烟杂质落入单集气管3内,长时间容易发生堵塞,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利用脉冲器9不断对主流管81进行吹气,主流管81将气流进行分散至喷吹管3内,同时由于喷吹管31与单集气管3之间存在斜角,而且是朝向靠近炭化室12的方向,将部分颗粒较大的灰尘和煤烟杂质吹入炭化室12内,达到控制灰尘和煤烟杂质的目的。请参阅图3,电机轴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焦炉单集气管的控尘控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和加料机(2),炉体(1)的中部安装有用于分割的框架(11),框架(11)上方的炉体(1)内腔构成炭化室(12),框架(11)下方的炉体(1)内腔构成燃烧室(13),炉体(1)的顶部安装有延伸至炭化室(12)的上升管(14),炉体(1)的侧部安装有延伸至炭化室(12)的单集气管(3),炉体(1)的侧壁还分别安装有进料漏斗(4)和电机架(5),所述燃烧室(13)的内壁上固定有弧形铁网(131),燃烧室(13)位于弧形铁网(131)下方的炉体(1)底部安装有出料口(132),所述加料机(2)的输出料口与进料漏斗(4)的斗口相对应,进料漏斗(4)与燃烧室(13)相通,所述电机架(5)的上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51),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固装有电机轴(511),电机轴(511)的另一端口穿过炉体(1)的外壁延伸至内腔中,电机轴(511)位于炉体(1)内部的外周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桥管翻板(5111),桥管翻板(5111)的两侧分别对称焊接有竖直向下的侧板A(6)和侧板B(7),所述单集气管(3)的顶部周面上均匀分布有喷吹管(31),喷吹管(31)的另一管口与分流管(8)相接,分流管(8)上安装带有阀门的主流管(81),主流管(81)与脉冲器(9)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炉单集气管的控尘控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和加料机(2),炉体(1)的中部安装有用于分割的框架(11),框架(11)上方的炉体(1)内腔构成炭化室(12),框架(11)下方的炉体(1)内腔构成燃烧室(13),炉体(1)的顶部安装有延伸至炭化室(12)的上升管(14),炉体(1)的侧部安装有延伸至炭化室(12)的单集气管(3),炉体(1)的侧壁还分别安装有进料漏斗(4)和电机架(5),所述燃烧室(13)的内壁上固定有弧形铁网(131),燃烧室(13)位于弧形铁网(131)下方的炉体(1)底部安装有出料口(132),所述加料机(2)的输出料口与进料漏斗(4)的斗口相对应,进料漏斗(4)与燃烧室(13)相通,所述电机架(5)的上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51),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固装有电机轴(511),电机轴(511)的另一端口穿过炉体(1)的外壁延伸至内腔中,电机轴(511)位于炉体(1)内部的外周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桥管翻板(5111),桥管翻板(5111)的两侧分别对称焊接有竖直向下的侧板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旭东林富赟吴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普雷沃流体控制科技芜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