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6882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包括原有污水处理DAT‑IAT生化池体,DAT‑IAT生化池体的DAT池内前段设置为缺氧区、后段设置为好氧区;缺氧区底部设有第一曝气管,缺氧区对角线方向设潜水搅拌器,好氧区底部设有第二曝气管;好氧区内还设有填料;IAT池底部设有第三曝气管;IAT池的底部设有混合液回流泵,混合液回流泵的出液管上设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三个出液管上分别连接有回流主管、剩余污泥排放管和回流旁路管,回流主管出液端位于DAT池内进水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难度小,周期短,见效快,改造后出水氨氮、总氮、COD、BOD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
技术介绍
2002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城镇污水厂数量不断增长,但当时的排放标准要求相对较低,很多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GB18918-2002中二级或一级B排放标准。面对我国仍旧严峻的水环境形势,改善水污染状况,提升人居生活质量成为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新要求、高标准之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成为必然。对照一级A排放标准,现有污水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氮超标。脱氮主要依靠生物法。对于出水TN超标的污水处理厂,如何通过生物系统功能区的合理优化布局、精细管理和准确控制实现TN的有效去除,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DAT-IAT工艺是传统SBR工艺的变形,是一种连续进水的SBR工艺。对于要求出水指标达到GB18918-2002中二级标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DAT-IAT工艺作为二级生化处理是完全可以满足要求的。DAT-IAT工艺主体构筑物由需氧池(DAT)和间歇曝气池(IAT)串联组成,DAT池为主反应区,一般情况下DAT池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其出水经双层导流墙连续进入IAT池,同时从IAT池回流的污泥也进入DAT池。DAT池出水进入IAT池后,在此完成曝气、沉淀、滗水和排出剩余污泥。IAT池相当于一个传统的SBR池,但进水是连续的,曝气是周期性的,排水工序只发生在IAT池。两池串联,进一步增强整个生物处理系统的可调节性,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在废水脱氮方面,虽然IAT池能够在时间序列上形成好氧-缺氧-厌氧交替出现的环境,但由于大部分有机物已被降解,不能为反硝化提供足够的碳源,导致出水TN超标。针对此类情况,要想解决TN超标的情况,需要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在缺氧环境进行反硝化反应,达到脱氮。但是对于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来说,基本已没有位置在DAT-IAT池前端新建缺氧池(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通过混合液回流进行反硝化脱氮)。在IAT池曝气后的缺氧段,通过外加碳源进行反硝化,存在投加量大,成本高,且易造成出水COD超标的风险。所以对DAT-IAT处理单元进行原位改造,即在不增加构筑物的前提下,对原有DAT-IAT池进行改造,通过对生物系统重新分区及功能强化,使其在不影响原有有机物处理能力的基础上,具有稳定的脱氮(总氮)功能,甚至能进一步提高有机物处理能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污水厂普遍存在氮超标,但是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基本已没有位置在DAT-IAT池前端新建缺氧池,而在IAT池曝气后的缺氧段,通过外加碳源进行反硝化,存在投加量大,成本高,且易造成出水COD超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包括原有污水处理DAT-IAT生化池体,所述DAT-IAT生化池体的DAT池内前段设置为缺氧区、后段设置为好氧区,且所述缺氧区与所述好氧区的体积比为0.6-1.2:1;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有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上设有第一电动阀,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有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二曝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且所述第一曝气管和所述第二曝气管均连接有变频风机,所述第一曝气管和所述第二曝气管上还均设有第一曝气器;所述缺氧区底部远离所述好氧区的一角处还设有第一潜水搅拌器,对角处设有第二潜水搅拌器;所述好氧区内位于所述第二曝气管的上方处设置有填料;所述DAT-IAT生化池体的IAT池底部设有第三曝气管,所述第三曝气管上设有第三电动阀,且所述第三曝气管与所述变频风机连接,所述第三曝气管上还设有第二曝气器;所述IAT池的底部设有混合液回流泵,所述混合液回流泵的出液管上设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三个出液管上分别连接有回流主管、剩余污泥排放管和回流旁路管,且所述回流主管、所述剩余污泥排放管和所述回流旁路管上均安装有第四电动阀;所述回流主管的出液端位于所述DAT池内进水端,所述回流旁路管的出液端位于所述IAT池内,所述剩余污泥排放管的出液端位于所述DAT-IAT生化池体外。优选的,所述第一潜水搅拌器到DAT池进水侧池壁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潜水搅拌器到好氧区填料边界的距离。优选的,所述填料的填充比为60%,填充高度为3-3.5m。优选的,所述填料为组合填料,且采用悬挂式安装。优选的,所述组合填料包括圆片和纤维束,且所述圆片的材质为聚乙烯,所述纤维束的材质为合成纤维。优选的,所述组合填料的规格为悬挂密度25串/m2。优选的,所述IAT池内还设置有滗水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对以DAT-IAT工艺作为二级生化处理单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在不新建污水处理设施,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进行原位提标改造,通过对DAT池生物系统重新分区及功能强化,使其在不影响原有有机物处理能力的基础上,具有稳定的脱氮功能,甚至能进一步提高有机物处理能力,改造后出水氨氮、总氮、COD、BOD指标能够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2)本技术将原DAT池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工艺改造为前段缺氧、后段好氧的AO形式生物反应区,并将IAT池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段,进行反硝化反应,达到脱氮的目的;同时,本技术还在好氧段设置悬挂填料,提高此段容积负荷,使好氧段有机物降解能力达到甚至超过原DAT池。3)本技术利用原有风机,通过增设变频控制柜和曝气管上的电动阀,有效控制各区域曝气强度;利用原有污泥回流泵,通过增设三通及其各出口的连接管、阀门,达到混合液回流、剩余污泥排放及多余混合液内回流的目的,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原有设备。4)本技术不新建污水处理构筑物,不外加碳源,不更换原有曝气及回流设备,改造工程施工难度小,周期短,见效快,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改造后处理出水中氨氮、总氮、COD、BOD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标改造前的DAT-IAT池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提标改造后的DAT-IAT池工艺流程图。图标记说明:1-第一曝气管,2-第一电动阀,3-第二曝气管,4-第二电动阀,5-变频风机,6-第一曝气器,7-填料,8-第三曝气管,9-第三电动阀,10-第二曝气器,11-混合液回流泵,12-三通管,13-回流主管,14-剩余污泥排放管,15-回流旁路管,16-第四电动阀,17-第一潜水搅拌器,18-滗水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一种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具体如图1-2所示,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标改造前的DAT-IAT池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提标改造后的DAT-IAT池工艺流程图,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技术是以污水处理厂原有的DAT-IAT工艺为基础,将原工艺中的DAT池改造成前段为缺氧区、后段为好氧区的AO形式的生物反应区,同时将IAT池内混合液回流至DAT池内的缺氧区进水端进行反硝化反应。从图2可以看出,本技术污水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有污水处理DAT‑IAT生化池体,所述DAT‑IAT生化池体的DAT池内前段设置为缺氧区、后段设置为好氧区,且所述缺氧区与所述好氧区的体积比为0.6‑1.2:1;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有第一曝气管(1),所述第一曝气管(1)上设有第一电动阀(2),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有第二曝气管(3),所述第二曝气管(3)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4),且所述第一曝气管(1)和所述第二曝气管(3)均连接有变频风机(5),所述第一曝气管(1)和所述第二曝气管(3)上还均设有第一曝气器(6);所述缺氧区底部远离所述好氧区的一角处还设有第一潜水搅拌器(17),对角处设有第二潜水搅拌器;所述好氧区内位于所述第二曝气管(3)的上方处设置有填料(7);所述DAT‑IAT生化池体的IAT池底部设有第三曝气管(8),所述第三曝气管(8)上设有第三电动阀(9),且所述第三曝气管(8)与所述变频风机(5)连接,所述第三曝气管(8)上还设有第二曝气器(10);所述IAT池的底部设有混合液回流泵(11),所述混合液回流泵(11)的出液管上设有三通管(12),所述三通管(12)的三个出液管上分别连接有回流主管(13)、剩余污泥排放管(14)和回流旁路管(15),且所述回流主管(13)、所述剩余污泥排放管(14)和所述回流旁路管(15)上均安装有第四电动阀(16);所述回流主管(13)的出液端位于所述DAT池内进水端,所述回流旁路管(15)的出液端位于所述IAT池内,所述剩余污泥排放管(14)的出液端位于所述DAT‑IAT生化池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有污水处理DAT-IAT生化池体,所述DAT-IAT生化池体的DAT池内前段设置为缺氧区、后段设置为好氧区,且所述缺氧区与所述好氧区的体积比为0.6-1.2:1;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有第一曝气管(1),所述第一曝气管(1)上设有第一电动阀(2),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有第二曝气管(3),所述第二曝气管(3)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4),且所述第一曝气管(1)和所述第二曝气管(3)均连接有变频风机(5),所述第一曝气管(1)和所述第二曝气管(3)上还均设有第一曝气器(6);所述缺氧区底部远离所述好氧区的一角处还设有第一潜水搅拌器(17),对角处设有第二潜水搅拌器;所述好氧区内位于所述第二曝气管(3)的上方处设置有填料(7);所述DAT-IAT生化池体的IAT池底部设有第三曝气管(8),所述第三曝气管(8)上设有第三电动阀(9),且所述第三曝气管(8)与所述变频风机(5)连接,所述第三曝气管(8)上还设有第二曝气器(10);所述IAT池的底部设有混合液回流泵(11),所述混合液回流泵(11)的出液管上设有三通管(12),所述三通管(12)的三个出液管上分别连接有回流主管(13)、剩余污泥排放管(14)和回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允妹单连斌赵勇娇张磊魏春飞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