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烷型三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976865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蒲公英烷型三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的蒲公英烷型三萜具体为6个从山乌桕(Sapium discolor(Champ.ex Benth.)Muell.Arg.)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申请人的试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蒲公英烷型三萜化合物在不影响BV2小胶质细胞存活率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抑制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NO释放,特别是化合物5和化合物6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临床常用药米诺环素,具有较好的潜在药用价值,有望用于神经退行性病症药物的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蒲公英烷型三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植物中提取分离的活性成分,具体涉及从山乌桕中提取分离的蒲公英烷型三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它是一组以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每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都有其特定的诱发原因,虽然诱发这些疾病的病因不尽相同,但是神经炎症的出现是此类疾病的共同特征。在参与神经炎症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几种细胞中,小胶质细胞是最重要的一种。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常驻免疫细胞。正常情况下,静息的小胶质细胞起免疫监视作用,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在病理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可被激活,它的适度激活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神经元,但其过度活化则会产生慢性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和细胞毒因子。这些炎症因子的持续大量释放,会直接损伤神经元,并进一步激活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神经元逐渐退行性改变或死亡而发生神经退行性疾病。基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的神经炎症理论,目前对于减轻患者脑内炎症反应、延缓病情发展的药物主要集中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等,但其临床疗效并不乐观。传统的天然药物具有使用历史悠久、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的优点,从中寻找安全性高、结构新颖的神经炎症抑制剂,成为近年来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研发的新着眼点。山乌桕(Sapiumdiscolor(Champ.exBenth.)Muell.Arg.)又名红乌桕,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福建及台湾诸省,民间将其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取其叶茎根入药,主治毒蛇咬伤、痈肿、皮肤湿痒等症。目前尚未见有从山乌桕中提取蒲公英烷型三萜化合物及其抗神经炎症活性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类结构新颖的蒲公英烷型三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蒲公英烷型三萜化合物为具有下述式1-6所示结构的蒲公英烷型三萜化合物及其药效学上可接受的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蒲公英烷型三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它们来源于山乌桕茎和/或叶。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山乌桕茎和/或叶的醇提物;2)将醇提物加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收集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浓缩,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3)将乙酸乙酯萃取物上硅胶柱层析,依次用第一洗脱剂和第二洗脱剂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A-G共7个流份;其中,第一洗脱剂为由石油醚和丙酮,或者是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100:1-1:1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第二洗脱剂为由二氯甲烷和甲醇,或者是由氯仿和甲醇按100:1-1:1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4)将A流份上C18反相色谱柱层析,用第三洗脱剂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A1-A9共9个流份;所述第三洗脱剂为由甲醇和水按20:80-100: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5)将A4流份上硅胶柱层析,用第四洗脱剂洗脱,收集洗脱液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或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或者是由甲醇和水按20:80-100: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得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也称为化合物1);所述第四洗脱剂为由石油醚和丙酮,或者是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100:1-1:1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6)将B流份上C18反相色谱柱层析,用第五洗脱剂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B1-B15共15个流份;所述第五洗脱剂为由甲醇和水按20:80-100: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7)将B11流份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或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或者是由甲醇和水按20:80-100: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得到式6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也称为化合物6);8)将B12流份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或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或者是由甲醇和水按20:80-100: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得到式5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也称为化合物5);9)将B13流份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或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或甲醇和水按20:80-100: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得到式2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也称为化合物2);10)将B15流份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或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或者是甲醇和水按20:80-100: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分别得到式3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也称为化合物3)和式4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也称为化合物4)。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通常是以山乌桕茎和/或叶为原料,以醇类物质为溶媒,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提取,从而获得山乌桕茎和/或叶的醇提物。在提取时所述醇类物质的浓度优选为80-100v/v%,进一步优选为90-100v/v%。所述醇类物质具体可以是甲醇或乙醇,还可以是甲醇和乙醇的组合物。提取的次数、提取方式、每次提取时溶媒的用量、提取时间等参数均与现有技术相同。优选地,提取方式采用回流提取,提取的次数为2-3次,每次提取时溶媒的用量为原料重量的3-6倍,每次提取1-3h。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2)中,在用石油醚萃取之后,收集水相再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3)中,所述第一洗脱剂的组成中,石油醚和丙酮或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优选为50:1-1:1,更进一步优选为10:1-1:1;在第二洗脱剂的组成中,二氯甲烷或氯仿和甲醇的体积比优选为50:1-1:1,更进一步优选为6:1-2:1。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4)中,在第三洗脱剂的组成中,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优选为50:50-100:0。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5)中,在第四洗脱剂的组成中,石油醚和丙酮或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优选为50:1-10:1,更进一步优选为20:1-10:1。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6)中,在第五洗脱剂的组成中,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优选为50:50-100:0。上述制备方法步骤7)中所述流动相的组成中,乙腈和水,或者是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优选为60:40-100:0,最优选地,所述流动相由乙腈和水按70:30的体积比组成。上述制备方法步骤8)中所述流动相的组成中,乙腈和水,或者是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优选为60:40-100:0,最优选地,所述流动相由乙腈和水按72:28的体积比组成。上述制备方法步骤9)中所述流动相的组成中,乙腈和水,或者是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优选为60:40-100:0,最优选地,所述流动相由乙腈和水按75:25的体积比组成。上述制备方法步骤10)中所述流动相的组成中,乙腈和水,或者是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优选为60:40-100:0,最优选地,所述流动相由乙腈和水按80:20的体积比组成。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5)以及6)-10)中,当流动相的组成不是具体的配比时,需要采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检识合并流份,之后再确定是否为目标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上述式1-6中任一化合物及其药效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具体来说是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神经炎症药物中的应用,更进一步地,是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包括一种药物组合物,它含有治疗上有效剂量的上述式1-6中任一化合物或其药效学上可接受的盐。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具有下述式1‑6所示结构的蒲公英烷型三萜化合物及其药效学上可接受的盐: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下述式1-6所示结构的蒲公英烷型三萜化合物及其药效学上可接受的盐:2.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山乌桕茎和/或叶的醇提物;2)将醇提物加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收集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浓缩,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3)将乙酸乙酯萃取物上硅胶柱层析,依次用第一洗脱剂和第二洗脱剂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A-G共7个流份;其中,第一洗脱剂为由石油醚和丙酮,或者是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100:1-1:1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第二洗脱剂为由二氯甲烷和甲醇,或者是由氯仿和甲醇按100:1-1:1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4)将A流份上C18反相色谱柱层析,用第三洗脱剂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A1-A9共9个流份;所述第三洗脱剂为由甲醇和水按20:80-100: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5)将A4流份上硅胶柱层析,用第四洗脱剂洗脱,收集洗脱液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或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或者是由甲醇和水按20:80-100: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得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所述第四洗脱剂为由石油醚和丙酮,或者是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100:1-1:1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6)将B流份上C18反相色谱柱层析,用第五洗脱剂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B1-B15共15个流份;所述第五洗脱剂为由甲醇和水按20:80-100: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7)将B11流份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或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或者是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东张贵杰潘其明廖海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