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976684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脱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其包括10—40份偶氮二甲酰胺,30—70份二乙烯三胺,10—40份的环氧氯丙烷,10—40份甲醛,0.1—1份氯化铵、100—500份水。可用于处理垃圾渗透液、生活废水、工业废水以及油田废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一种垃圾渗透液处理脱色剂。
技术介绍
垃圾渗透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及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其他水分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为黑色液体,色度约为几百至几千倍、PH值约为4—9、COD含量在2000—62000mg/L、BOD5含量在60—45000mg/L、重金属含量超标等特性。因其受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影响,其性质有较大波动,若不加处理而直接进入水体环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一直是填埋场设计、运行和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法,如活性炭吸附、化学沉淀、离子交换、膜渗析、化学还原等,但成本较高,针对时间较久远的垃圾渗透液来说COD的去除率较低;另一种常用方法为生物法,如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及二者的结合使用,该种方法受水中BOD5含量影响较大,且运行成本较高,不易控制等,不推荐使用上述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研制的脱色剂,具有很强的脱色能力,同时具有降低水样中COD含量的能力,改变水样性质,使水样变得易处理,投加简便、投入量低,是一种处理城市垃圾渗透液的良好药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垃圾渗透液制备工艺简单、脱色效果显著的脱色剂样品及其使用方法。该脱色剂具有稳定、见效快、便捷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以重量份数计,本专利技术的脱色剂包括10—40份偶氮二甲酰胺,30—70份二乙烯三胺,10—40份的环氧氯丙烷,10—40份甲醛,0.1—1份氯化铵、100—500份水;优选地,包括20—30份偶氮二甲酰胺,40—60份二乙烯三胺,20—30份的环氧氯丙烷,20—30份甲醛,0.2—0.8份氯化铵、150—400份水;更优选地,包括22—28份偶氮二甲酰胺,45—55份二乙烯三胺,22—28份的环氧氯丙烷,22—28份甲醛,0.4—0.6份氯化铵、200—350份水;进一步更优选地,包括25份偶氮二甲酰胺,50份二乙烯三胺,25份的环氧氯丙烷,25份甲醛,0.54份氯化铵,300份水;进一步更优选地,包括20份偶氮二甲酰胺、40份二乙烯三胺、20份环氧氯丙烷、20份甲醛、0.4份氯化铵、200份水;进一步更优选地,包括30份偶氮二甲酰胺、45份二乙烯三胺、30份环氧氯丙烷、30份甲醛、0.6份氯化铵、300份水;上述原料组分均为市售产品。上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脱色剂通过在加热条件下混合各组分制备得到;优选地,包括以下步骤:(1)将氯化铵溶于水中备用;(2)向容器中加入偶氮二甲酰胺、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甲醛及水,加热、搅拌均匀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氯化铵溶液,继续搅拌至均匀即得所述脱色剂;更优选地,步骤(2)中的加热温度为50-60℃,反应时间为1-4小时。进一步优选地,步骤(2)中,当升温至50℃时,加入1/3量的氯化铵溶液,搅拌20—30min后再加入2/3量的氯化铵溶液并继续搅拌,反应时间为2小时。本专利技术的脱色剂优选作为垃圾渗透液的处理剂,但并不限于此用途,例如可以作为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或油田废水的处理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将0.4份氯化铵溶于水中备用;设定水浴温度为55℃,向三口圆底烧瓶内分别加入准确称量的20份偶氮二甲酰胺、40份二乙烯三胺、20份环氧氯丙烷、20份甲醛及水,开启搅拌并观察温度的上升,当升温至55℃时,加入溶解好的1/3的氯化铵,搅拌20—30min后再加入2/3的氯化铵并继续搅拌,反应时间为2h。反应结束后将三口圆底烧瓶内的反应所得转移至事先准备好的透明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即得1号脱色剂,1号脱色剂中的最终含水量为200份。实施例.2将0.54份氯化铵溶于水中备用;设定水浴温度为50℃,向三口圆底烧瓶内分别加入准确称量的25份偶氮二甲酰胺、50份二乙烯三胺、25份环氧氯丙烷、25份甲醛及水,开启搅拌并观察温度的上升,当升温至50℃时,加入溶解好的1/3的氯化铵,搅拌20—30min后再加入2/3的氯化铵并继续搅拌,反应时间为2h。反应结束后将三口圆底烧瓶内的反应所得转移至事先准备好的透明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即得2号脱色剂,2号脱色剂中的最终含水量为300份。实施例.3将0.6份氯化铵溶于水中备用;设定水浴温度为60℃,向三口圆底烧瓶内分别加入准确称量的30份偶氮二甲酰胺、45份二乙烯三胺、30份环氧氯丙烷、30份甲醛及水,开启搅拌并观察温度的上升,当升温至60℃时,加入溶解好的1/3的氯化铵,搅拌20—30min后再加入2/3的氯化铵并继续搅拌,反应时间为2h。反应结束后将三口圆底烧瓶内的反应所得转移至事先准备好的透明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即得3号脱色剂,3号脱色剂中的最终含水量为300份。对比药剂将2份氯化铵溶于水中备用;设定水浴温度为60℃,向三口圆底烧瓶内分别加入准确称量的50份偶氮二甲酰胺、10份二乙烯三胺、50份环氧氯丙烷、50份甲醛及水,开启搅拌并观察温度的上升,当升温至60℃时,加入溶解好的1/3的氯化铵,搅拌20—30min后再加入2/3的氯化铵并继续搅拌,反应时间为2h。反应结束后将三口圆底烧瓶内的反应所得转移至事先准备好的透明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即得对比药剂,对比药剂中的最终含水量为300份。实验例垃圾渗透液处理实验所选垃圾渗透液的理化指标如下:表1垃圾渗透液理化指标项目外观黑色混浊液体,有刺鼻气味色度(倍)1200COD(mg/L)2850在上述垃圾渗透液中加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3对应的1-3号脱色剂和对比例1的对比药剂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如下:表2效果评价由上表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脱色剂针对该垃圾渗透液水样具有良好的去除色度及降低COD的效果,为水样的后续处理带来有利条件;对比例1中虽然采用了相同的组分,但配比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比例1的药剂处理效果明显差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内的脱色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色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其包括10—40份偶氮二甲酰胺,30—70份二乙烯三胺,10—40份的环氧氯丙烷,10—40份甲醛,0.1—1份氯化铵、100—500份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色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其包括10—40份偶氮二甲酰胺,30—70份二乙烯三胺,10—40份的环氧氯丙烷,10—40份甲醛,0.1—1份氯化铵、100—500份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色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其包括20—30份偶氮二甲酰胺,40—60份二乙烯三胺,20—30份的环氧氯丙烷,20—30份甲醛,0.2—0.8份氯化铵、150—400份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色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其包括22—28份偶氮二甲酰胺,45—55份二乙烯三胺,22—28份的环氧氯丙烷,22—28份甲醛,0.4—0.6份氯化铵、200—350份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色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其包括25份偶氮二甲酰胺,50份二乙烯三胺,25份的环氧氯丙烷,25份甲醛,0.54份氯化铵,300份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色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其包括20份偶氮二甲酰胺、40份二乙烯三胺、20份环氧氯丙烷、2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江马江平王颖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科衡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