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踏步装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629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踏步生产的辅助设施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移动踏步装配工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移动支座和安装梁,所述安装梁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移动支座的上部,所述安装梁的两端均设置在处于移动支座内的轴承中,所述安装梁上固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装夹移动踏步本体的装夹机构,所述安装梁与移动支座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安装梁定位的定位装置,所述移动支座的下侧设置有便于其移动的万向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移动踏步装配的工作难度,从而提高装配人员组装移动踏步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踏步装配工装
本技术涉及移动踏步生产的辅助设施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移动踏步装配工装。
技术介绍
国内外汽车行业为了适应新的市场形式,便于乘车人员(尤其是指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残疾人)上下车,其车体自带可伸缩的移动踏步。目前市场上的移动踏步成品件是由大量的零部件装配而成,装配人员在组装移动踏步时需要在工作台上多次翻转移动踏步本体以配合安装移动踏步的零部件,然而移动踏步本体重量较重且需要安装的零部件较多,给移动踏步的装配工作带来了困难,整个装配过程不仅费工费力而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和克服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踏步装配工装。本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移动踏步装配的工作难度,从而提高装配人员组装移动踏步的装配效率。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踏步装配工装,包括移动支座和安装梁,所述安装梁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移动支座的上部,所述安装梁的两端均设置在处于移动支座内的轴承中,所述安装梁上固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装夹移动踏步本体的装夹机构,所述安装梁与移动支座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安装梁定位的定位装置,所述移动支座的下侧设置有便于其移动的万向滚轮。优选的,所述移动支座包括两个承载部,每个承载部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滚轮,两个承载部的上部固设有将两个所述承载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每个承载部的顶部均固设有与所述安装梁连接的支架,所述安装梁处于两个所述支架间且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架的顶端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安装梁的与所述支架的连接端固设有翻转盘,所述翻转盘与安装梁同轴设置,所述翻转盘中设有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定位孔沿周向均匀排布,所述支架的与所述安装梁的连接处固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中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可插拔的插销,所述翻转盘、定位板以及插销构成定位装置,任意一个定位孔均能与所述通孔配合使得插销穿过定位板以及翻转盘。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装夹机构设有两个,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安装梁顶部的呈“匚”型的安装座和固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带有锁扣功能的夹钳。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装夹机构内设有多个橡胶垫。进一步优选的,本工装在所述移动支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位置的定位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移动踏步本体重量较重,在传统的装配工作中都是通过人力来固定的,本技术通过设于安装梁上的装夹机构可以有效的做到这点,无需人力长时间的控制从而减轻装配人员的劳动强度;移动踏步的装配零部件较多,其装配方向也多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是通过人力来翻转,费工费力,本技术将安装梁可转动的设置于移动支座上,再通过定位装置实现安装梁的固定,充分做到节省人力的同时保证装配工作的可行性,另外所述安装梁的设置高度较高以适应装配人员的舒适操作高度,避免弯腰、踮脚等不适工作状态的出现,从而提高装配人员的工作舒适度;所述移动支座的底部设有万向滚轮则起到便于其移动的作用,方便转运。由以上所述可知,通过本技术的使用,装配人员可以在较小劳动强度的情况下快速完成移动踏步的装配工作。(2)本技术中所述移动支座由承载部、连接部、支架以及万向滚轮构成,在保证其实效性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生产,充分节省材料的优点。(3)本技术中所述定位装置由定位板、翻转盘、插销组成,通过插销贯穿定位板以及翻转盘的形式来实现安装梁的固定,结构简单而效果显著、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4)本技术中所述装夹机构采用安装座以及带有锁扣功能的夹钳,所述移动踏步本体上的连接架本身为方钢,为了增加装夹稳定性将安装座设计成“匚”形,且所述安装座的安装槽大小与所述连接架的大小适配,在装夹过程中移动踏步本体的连接架放置于所述“匚”型安装座内,再将夹钳的上压钳压住所述连接架,锁上锁扣即可,操作方便、装夹稳定性高。(5)移动踏步的重量较重,为了保证装夹机构的装夹功能不被破坏,所述安装座以及夹钳均采用合金钢材质制成,又为了避免移动踏步在装夹过程中被划伤,本技术在所述装夹机构内设有多个橡胶垫,从而使得移动踏步的产品表面质量得到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装配移动踏步时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0-移动支座11-万向滚轮12-承载部13-连接部14-支架20-安装梁30-装夹机构31-安装座32-夹钳40-定位装置41-翻转盘42-定位板43-插销411-定位孔42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移动踏步装配工装,包括移动支座10和安装梁20,所述安装梁20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移动支座10的上部,所述安装梁20的两端均呈圆轴状,所述安装梁20的两端均设置在处于移动支座10内的轴承中,所述安装梁20能够绕自轴转动,所述安装梁20上焊接有两个用于装夹移动踏步本体的装夹机构30,所述安装梁20与移动支座10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安装梁20定位的定位装置40,所述移动支座10的底部设置有便于其移动的万向滚轮11。如图1、2所示,所述移动支座10包括两个承载部12,每个承载部12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滚轮11,两个承载部12的上部焊接有将两个所述承载部12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13,每个承载部12的顶部中央处均焊接有与所述安装梁20连接的支架14,所述安装梁20处于两个所述支架14间且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架14的顶端处。如图1、2所示,所述安装梁20的与所述支架14的连接端焊接有翻转盘41,所述翻转盘41与安装梁20同轴设置,所述翻转盘41随着安装梁20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翻转盘41中设有多个定位孔411,多个所述定位孔411的中轴线均平行于所述翻转盘41的中轴线,多个所述定位孔411沿周向均匀排布,所述支架14的与所述安装梁20的连接处焊接有定位板42,所述定位板42的板面与翻转盘41的盘面平行,所述定位板42中设有通孔421,所述通孔421处设有可插拔的插销43,所述翻转盘41、定位板42以及插销43构成定位装置40,任意一个定位孔411均能与所述通孔421配合使得插销43穿过定位板42以及翻转盘41从而实现安装梁20的固定。本实施例中,只采用一端插入插销43的方式使得安装梁20固定,如图1、2所示。如图1、2所示,所述装夹机构30包括焊接于所述安装梁20顶部的呈“匚”型的安装座31和固设于所述安装座31上的带有锁扣功能的夹钳32,所述安装座31的开口向上,所述夹钳32包括铰接于安装座31一侧板面处的上压钳以及固连在安装座31另一侧板面处的钳座,所述钳座上铰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有用于与上压钳锁紧配合的锁扣,所述夹钳32通过现有技术生产得到。本技术中所述装夹机构30内设有多个橡胶垫。本技术中在所述移动支座10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位置的定位机构即在承载部12的底部设置带有锁紧装置的万向滚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踏步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本工装包括移动支座(10)和安装梁(20),所述安装梁(20)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移动支座(10)的上部,所述安装梁(20)的两端均设置在处于移动支座(10)内的轴承中,所述安装梁(20)上固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装夹移动踏步本体的装夹机构(30),所述安装梁(20)与移动支座(10)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安装梁(20)定位的定位装置(40),所述移动支座(10)的下侧设置有便于其移动的万向滚轮(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踏步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本工装包括移动支座(10)和安装梁(20),所述安装梁(20)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移动支座(10)的上部,所述安装梁(20)的两端均设置在处于移动支座(10)内的轴承中,所述安装梁(20)上固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装夹移动踏步本体的装夹机构(30),所述安装梁(20)与移动支座(10)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安装梁(20)定位的定位装置(40),所述移动支座(10)的下侧设置有便于其移动的万向滚轮(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踏步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座(10)包括两个承载部(12),每个承载部(12)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滚轮(11),两个承载部(12)的上部固设有将两个所述承载部(12)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13),每个承载部(12)的顶部均固设有与所述安装梁(20)连接的支架(14),所述安装梁(20)处于两个所述支架(14)间且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架(14)的顶端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踏步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梁(20)的与所述支架(14)的连接端固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世同刘永德陈兴海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信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