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90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乳化锅,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封闭的罐体,所述罐体一侧开设有进料管,位于所述罐体顶部转动连接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穿过所述罐体连接有搅拌轴,位于所述罐体底部开设有出料管,所述搅拌轴上固定有若干指向罐体底面的搅拌杆,所述罐体外壁面间隔设置有温控舱,所述罐体内壁上设置有温控管,所述温控管的两端一体成型于罐体内壁且连通于所述温控舱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升对乳化锅内温度传递控制的作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化锅
本技术涉及乳化机械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乳化锅。
技术介绍
目前,公告号为CN206304608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护肤品乳化锅,包括一内乳化罐,所述内乳化罐上设置有入料口、入油口和出料口,所述内乳化罐内设置有一与旋转电机连接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内乳化罐外设置有一外保温罐,所述保温罐与内乳化罐的罐体之间留有空隙,所述保温罐上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保温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保温罐上还设置有抽空口与气压检测仪,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与抽空口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与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与第三电动阀与气压检测仪分别连接至一控制中心。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乳化锅,其通过电机带动搅拌叶旋转对乳化罐内的溶液搅拌乳化,并通过向保温管与乳化罐之间的空隙加入冷水或热水实现对乳化罐内温度的控制。但由于空隙位置位于乳化罐外壁部,其温度的传递方向从乳化罐外向罐内单方向传递,不利于乳化锅内温度传递控制的作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化锅,其优点在于提升对乳化锅内温度传递控制的作用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乳化锅,包括封闭的罐体,所述罐体一侧开设有进料管,位于所述罐体顶部转动连接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穿过所述罐体连接有搅拌轴,位于所述罐体底部开设有出料管,所述搅拌轴上固定有若干指向罐体底面的搅拌杆,所述罐体外壁面间隔设置有温控舱,所述罐体内壁上设置有温控管,所述温控管的两端一体成型于罐体内壁且连通于所述温控舱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乳化锅内乳化的溶液进行加热或冷却时,向温控舱内加入热水或者冷水同乳化锅内溶液进行热交换,由于罐体内壁一体设置的稳控管两端连通于温控舱内,使得热水或冷水进入温控舱内后不仅可以位于罐体外侧将罐体包围实现热交换,还流入温控管内从罐体内部向罐体外侧进行热交换,提高了热水或冷水与罐体的接触面积与接触层次,从而提升了对乳化锅内温度控制传递的作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温控管设于所述搅拌杆下方的罐体内周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控管设于搅拌杆下方避免搅拌杆在电机驱动下旋转运行时收到温控管的干扰无法正常运转,同时也保护温控管避免受到搅拌缸旋转撞击使得温控管破损,影响乳化锅的正常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温控管呈环形,且位于环形温控管外壁沿环形温控管一直径方向延伸有两根连通于罐体内壁上的连接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控管呈环形并通过一体设置的连接管连接于罐体内壁上,环形的温控管提升了温控管的容积以及与罐体内溶液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温度控制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温控管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竖直方向上上下设置的两层温控管用于新一步提升温度控制的效率,缩短冷却或加热至指定温度的时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开口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斗的设置有利于向进料管内倒料的进料作业,避免倒料时溶液溅出进料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侧管壁上开设有加压管,所述加压管连接有气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罐体内乳化完成的溶液导出时,打开气泵使得加压管向罐体内部充气加压,利于将罐体内的溶液从出料管中导出,提升溶液输出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底部呈朝向远离罐体顶部一侧呈弧形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体底部呈弧形面使得将罐体内溶液导出时起到导向作用,方便溶液从出料管中流出,同时也减少溶液在罐体底部的残留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底部还设置有均质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于罐体底部的均质电机在其定子与转子高速相对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强大的剪切力,使罐体内溶液充分的混合、破碎,增强罐体内溶液的乳化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提升对乳化锅内温度传递控制的作用效果;2、提升乳化锅的乳化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内部结构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搅拌轴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搅拌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温控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罐体;11、温控管;12、连接管;13、均质电机;14、水冷却机;2、进料管;21、进料斗;22、加压管;23、开关阀;24、气泵;3、出料管;31、出料阀;4、搅拌电机;41、搅拌轴;42、搅拌杆;43、连杆;44、第一搅拌杆;45、弯折部;46、第二搅拌杆;47、第三搅拌杆;5、温控舱;51、进水管;52、进水阀;53、出水管;54、出水阀;55、隔热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乳化锅,如图1所示,包括密封设置的罐体1,罐体1上开设有进料管2,位于罐体1底部开设有出料管3,出料管3上设置有出料阀31,位于罐体1顶部设置有搅拌电机4且位于罐体1内连接有搅拌轴41,位于罐体1外壁面间隔设置有温控舱5。通过进料管2向罐体1内进料,在搅拌轴41搅拌作业与温控舱5对罐体1温度的控制下进行不同溶液之间的乳化作业。如图1所示,罐体1呈两端为弧形面的圆柱状,搅拌电机4固定安装于罐体1顶面的中心位置,进料管2竖直开设于搅拌电机4一侧,其一端连通于罐体1内部另一端设置有进料斗21,进料斗21的开口竖直向上开设。位于进料管2侧壁上垂直开设有加压管22,加压管22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气泵24,另一端连通于进料管2内,位于加压管22上还转动连接有控制向罐体1内通气加压的开关阀23。如图1、2所示,搅拌轴41位于罐体1内竖直设置,搅拌轴41上固定有若干指向罐体1底面的搅拌杆42,若干搅拌杆42与搅拌轴41之间的距离均不相同,且若干搅拌杆42以搅拌轴41为中心等间隔角度分布在搅拌轴41外壁上。搅拌杆42临近罐体1顶部的一端倾斜设置有连杆43,连杆43的倾斜方向朝向搅拌轴41一侧倾斜向上,连杆43的低端位固定于搅拌杆42的上端部,高端位固定于搅拌轴41的外管壁处。本实施例中搅拌杆42的个数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搅拌杆44、第二搅拌杆46与第三搅拌杆47,其中第一搅拌杆44与搅拌轴41的距离最远,第三搅拌杆47与搅拌轴41的距离最近。结合图3,第一搅拌杆44、第二搅拌杆46与第三搅拌杆47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搅拌杆44位于第二搅拌杆46的上方,第三搅拌杆47位于第二搅拌杆46的下方。位于第一搅拌杆44临近罐体1底面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弯折部45,弯折部45的弯折方向朝向搅拌轴41处倾斜向下弯折。第二搅拌杆46沿长度方向呈若干S型连续弯折设置。如图1、4所示,位于罐体1内侧壁上开设有温控管11,温控管11呈环状且位于环状温控管11外壁处沿温控管11的一条直径方向对称延伸有两根连接管12,连接管12与罐体1侧壁一体连接并连通于温控舱5与罐体1之间的间隔处,温控管11位于搅拌轴41下方在竖直方向上水平间隔设置有两层,位于上层温控管11的环状直径大于下层温控管11的环状直径。如图1所示,温控舱5间隔套设于罐体1外侧,温控舱5的顶面与罐体1顶部的侧壁面一体连接,位于温控舱5侧壁面临近搅拌电机4一侧开设有带有进水阀52的进水管51,位于温控舱5侧壁面远离进水管5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乳化锅,包括封闭的罐体(1),所述罐体(1)一侧开设有进料管(2),位于所述罐体(1)顶部转动连接有搅拌电机(4),所述搅拌电机(4)穿过所述罐体(1)连接有搅拌轴(41),位于所述罐体(1)底部开设有出料管(3),所述搅拌轴(41)上固定有若干指向罐体(1)底面的搅拌杆(42),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外壁面间隔设置有温控舱(5),所述罐体(1)内壁上设置有温控管(11),所述温控管(11)的两端一体成型于罐体(1)内壁且连通于所述温控舱(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化锅,包括封闭的罐体(1),所述罐体(1)一侧开设有进料管(2),位于所述罐体(1)顶部转动连接有搅拌电机(4),所述搅拌电机(4)穿过所述罐体(1)连接有搅拌轴(41),位于所述罐体(1)底部开设有出料管(3),所述搅拌轴(41)上固定有若干指向罐体(1)底面的搅拌杆(42),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外壁面间隔设置有温控舱(5),所述罐体(1)内壁上设置有温控管(11),所述温控管(11)的两端一体成型于罐体(1)内壁且连通于所述温控舱(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管(11)设于所述搅拌杆(42)下方的罐体(1)内周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代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伟礼沐浴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