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玉岭专利>正文

一种对细粉状中药材进行热流萃取的方便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850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4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细粉状中药材进行热流萃取的方便茶具,其要解决的是:如何快速、高效地浸取中药方剂中的有效成分,大幅度地节省药材,日常操作和服用均方便。特别是针对于质地紧密、有效成分难以煎出的中药材,打成细粉甚至细胞破壁后放入微孔茶袋中,搅拌棒通过连接件带动使得微孔茶袋在热水中上下往复运动,即可快速萃取中药细粉中的几乎全部有效成分。因为微孔茶袋在搅拌棒牵引下在茶杯中的运动,热水不断在茶袋中穿流,避免药粉结块,有效成分析出充分。这种浸提方式可以大幅度节约药材。本方案充分结合人们日常饮用茶品的习惯,把茶文化的灵魂赋予煎药,可以做到“良药不再苦口”,特别有利于弘扬、普及中医食疗食补的传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细粉状中药材进行热流萃取的方便茶具
本技术涉及中药材萃取
,特别涉及一种对细粉状中药材进行热流萃取的方便茶具。
技术介绍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目前大约有12000种植物、微生物、动物和矿物可作为中药材使用。古、近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不断探索,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的深入研究,使得中药材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应用。为了提高保健、预防和治疗效果,长期以来,中药材应用于人体的形式即中医方剂,已发展有汤、酒、粒、茶、露、丸、散、膏、丹、片、锭、胶、曲,以及条剂、线剂等多种内服、外服剂型。探索采用更加适用的技术,使得大众对上述剂型的应用更加有效、简便、节约和绿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的用于中药材萃取的器具如下:A.花草茶茶袋:把若干种粒状或块状或条状或片状的中药饮片,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入带网孔的茶袋中。饮用时将茶袋置于茶杯中,用热开水浸泡10分钟以上代茶饮。该袋袋体上一般均固定有一条用于控制茶袋的细绳,细绳的自由端一般固定有一个茶牌。B.不锈钢泡茶滤网:一般用304不锈钢制成,孔径多见>>0.3mm。使用时滤网置于茶杯中,茶叶在滤网内被茶杯中的热水浸泡,饮茶时茶汤和茶叶分离。C.挂耳式冲泡袋:茶袋两侧分别固定有一只耳挂,茶袋壁和耳挂之间的两个夹角分别支于杯口壁之上,茶袋开口朝上,一般用于冲泡咖啡或茶。以上各现有器具中药材浸取的实现方案:A.泡花草茶茶袋:把丹参粗末9克、绿茶3克混合后,装入带网孔的茶袋中,将茶袋置于茶杯中,用1000ml沸水冲泡至少10分钟代茶饮。功效:活血化瘀,散结利湿。适用于风湿性心脏病。B.不锈钢泡茶滤网:绿茶粉1克,沙参粉、麦冬粉、杏仁粉、川贝母粉各1.5克,混匀放入孔径0.3mm的不锈钢滤网中,滤网置于茶杯中,缓慢倒入500ml沸水的同时搅拌。茶杯满水后盖上茶盖闷泡10分钟,期间开盖搅拌2次。茶汤变常温后饮用。滤网使得茶汤和药粉分离。功效,养阴化痰止咳,适用于咳久痰少、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C.挂耳式冲泡袋:将冲泡袋支架于茶杯之上,玫瑰花粉3克、乌龙茶粉2克混匀放入冲泡袋中,缓慢倒入300ml沸水的同时进行搅拌,即滤得可饮用的茶汤。功效,美容养颜。前述各现有技术的缺点:A.花草茶茶袋:主要缺点是,中药粒径较大的情况下,不能够使内装的质地较紧密中药材中的大部分有效成分浸出到茶汤中。要使得质地紧密中药材中的绝大部分有效成分浸出到茶汤中,必须把药材打成细粉;但如果茶袋中为细粉,热水冲泡时茶袋中的中药细粉迅速粘结成有干核的湿团,茶袋在茶杯中向上漂浮,使得细粉药材中大部分有效成分不能热溶浸出。B.不锈钢泡茶滤网。主要缺点是,每次用完要冲洗滤网,费时费力费水;旅行中使用不便冲洗;不锈钢滤网长时间使用,存在重金属渗出的风险。配带较大目数滤网的质量达标的茶具,成本较高,增加消费者经济负担。C.挂耳泡茶袋。主要缺点是,茶杯充满冲泡热水后,质地紧密类型中药细粉中尚有相当部分有效成分未浸泡出来,此时应该盖上杯盖焖几分钟才好,但是因这种支挂式冲泡袋的存在却无法盖上杯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细粉状中药材进行热流萃取的方便茶具,a.90-100度沸水冲泡5分钟左右,可以使中药细粉中的绝大部分有效成分浸出;b.冲泡完毕,中药细粉渣与茶汤彻底分离;c本装置适用于现有的不同型号的茶杯水杯,方便居家、办公室及旅行操作;d.无需任何添加即可快速制作中药茶饮,绿色环保;e.成本低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对细粉状中药材进行热流萃取的方便茶具,包括:微孔茶袋、搅拌棒和连接件;所述搅拌棒具有连接结构,所述微孔茶袋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棒的凹槽,以及在所述凹槽两侧槽壁分别相对开设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为卡针,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微孔茶袋位于所述凹槽内的部分和所述第二通孔。优选的,所述卡针以原木制作。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牵引线,其一端能够捆绑于所述搅拌棒的所述连接结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微孔茶袋。优选的,所述搅拌棒开设有通透孔作为所述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搅拌棒的外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作为所述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牵引线和所述微孔茶袋采用相同材料一体制成。优选的,所述牵引线和所述微孔茶袋均以玉米纤维制作。优选的,所述搅拌棒以原木制作。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对细粉状中药材进行热流萃取的方便茶具,要解决的是,如何快速、高效地浸取中药方剂中的有效成分,大幅度地节省药材,日常操作和服用均方便。特别是针对于质地紧密、有效成分难以煎出的中药材,打成细粉甚至细胞破壁后放入微孔茶袋中,通过搅拌棒使得微孔茶袋在热水中上下往复运动,即可快速萃取中药细粉中的几乎全部有效成分。因为微孔茶袋在搅拌棒牵引下在茶杯中的运动,热水不断在茶袋中穿流,避免药粉结块,有效成分析出充分。这种浸提方式可以大幅度节约药材。本方案充分结合人们日常饮用茶品的习惯,把茶文化的灵魂赋予煎药,可以做到“良药不再苦口”,特别有利于弘扬、普及中医食疗食补的传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方便茶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搅拌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方便茶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三个实施例中方便茶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为微孔茶袋,20为搅拌棒,31为卡针,32为牵引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对细粉状中药材进行热流萃取的方便茶具,包括:微孔茶袋10、搅拌棒20和连接件;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其中,搅拌棒20具有连接结构,微孔茶袋10能够通过连接件连接于连接结构。本方案应用步骤如下:将装有一定方剂的细粉中药材的微孔茶袋10通过连接件联接在搅拌棒20上,将微孔茶袋10置入茶杯中,倒入沸水,手持搅拌棒20以适当的速度支配茶袋在茶杯中上下运动大约11—30次,茶汤变浓时止动,抽出卡针使茶袋滑落于茶杯中,盖上杯盖,泡焖5分钟左右,即得一杯中药本色汤剂。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对细粉状中药材进行热流萃取的方便茶具,要解决的是,如何快速、高效地浸取中药方剂中的有效成分,大幅度地节省药材,日常操作和服用均方便。特别是针对于质地紧密、有效成分难以煎出的中药材,打成细粉甚至细胞破壁后放入微孔茶袋中,通过搅拌棒使得微孔茶袋在热水中上下往复运动,即可快速萃取中药细粉中的几乎全部有效成分。因为微孔茶袋在搅拌棒牵引下在茶杯中的运动,热水不断在茶袋中穿流,避免药粉结块,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细粉状中药材进行热流萃取的方便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孔茶袋(10)、搅拌棒(20)和连接件;所述搅拌棒(20)具有连接结构,所述微孔茶袋(10)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棒(20)的凹槽,以及在所述凹槽两侧槽壁分别相对开设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为卡针(31),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微孔茶袋(10)位于所述凹槽内的部分和所述第二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细粉状中药材进行热流萃取的方便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孔茶袋(10)、搅拌棒(20)和连接件;所述搅拌棒(20)具有连接结构,所述微孔茶袋(10)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棒(20)的凹槽,以及在所述凹槽两侧槽壁分别相对开设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为卡针(31),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微孔茶袋(10)位于所述凹槽内的部分和所述第二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细粉状中药材进行热流萃取的方便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针(31)以原木制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细粉状中药材进行热流萃取的方便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牵引线(32),其一端能够捆绑于所述搅拌棒(20)的所述连接结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岭黄昊
申请(专利权)人:黄玉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