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被种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52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4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植被种植结构。包括种植坑,所述种植坑的侧壁上设有活性炭吸附墙,所述种植坑的底部铺设有污染物吸附层,所述污染物吸附层上铺设有污泥造粒层,所述污泥造粒层中夹设有若干活性炭吸附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植被种植结构,种植结构四周活性碳吸附墙,所有扩散到周围土壤中的水和气都经过活性碳吸附墙,保证了种植区域与周围土壤的通气通水和物质交换性,形成一体;通过设置的污染物吸附层,能够防止污泥造粒层对种植坑周围的土壤造成污染;利用设置的污泥造粒层,污泥造粒中的污泥与保水剂混合,大大提高了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的水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被种植结构
本技术属于干旱地区生态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植被种植结构。
技术介绍
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及环境恶化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世界陆地荒漠化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0%左右,而且伴随着环境的不断被破坏和人类的频繁活动而不断加剧。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合计165.3万平方公里,涉及18个省(区)和471个县,约占国土面积的17%。土地荒漠化不仅极大侵蚀了土地资源,使宝贵的耕地、草场进一步萎缩,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近年来不断肆虐我国北方的沙尘暴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使人类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和荒漠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以及对新型种植及植被恢复的技术需求也愈来愈强。我国西部和“三北”(西北、东北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植物种植的成活率低、植被恢复难度大。特别是黄河上游的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盖度及种植成活率低,不仅引起大量风沙,形成沙尘暴天气,还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保证植被生长的植被种植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植被种植结构,包括种植坑,所述种植坑的侧壁上设有活性炭吸附墙,所述种植坑的底部铺设有污染物吸附层,所述污染物吸附层上铺设有污泥造粒层,所述污泥造粒层中夹设有若干活性炭吸附层。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吸附墙包括排列铺设的若干活性炭模块,所述活性炭吸附墙的厚度为0.5~5cm。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包括粉状碳、破碎碳和颗粒碳;所述活性碳吸附层的厚度为0.1~1cm。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活性炭吸附层之间的距离为20-50cm。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坑坑底的面积为1~100m2,深度为60~100cm。进一步地,所述污染物吸附层包括活性氧化镁、沸石和石膏,所述污泥吸附层的厚度为1~5cm。进一步地,所述污泥造粒层采用粒径为0.01-1cm的污泥造粒;所述污泥造粒由市政脱水污泥用石膏、水泥和保水剂混合造粒而成。进一步地,还包括覆土层,所述覆土层设置在污泥造粒层上,所述覆土层的厚度范围为10~20cm。进一步地,所述覆土层上种植有植被,所述植被包括耐寒耐旱的乔木、灌木和草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结合。本技术植被种植结构,种植结构四周活性碳吸附墙,所有扩散到周围土壤中的水和气都经过活性碳吸附墙,保证了种植区域与周围土壤的通气通水和物质交换性,形成一体;通过设置的污染物吸附层,能够防止污泥造粒层对种植坑周围的土壤造成污染;利用设置的污泥造粒层,污泥造粒中的污泥与保水剂混合,大大提高了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的水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活性碳层正面示意图;图3是活性碳层侧面示意图;图4是活性碳模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覆土层;2污泥造粒层;3污染物吸附层;4活性炭吸附墙;5活性炭层;6活性炭模块;7活性炭孔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结合图1-4、表1以及表2,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植被种植结构,包括种植坑,种植坑坑底的面积为50m2,深度为80cm。种植坑的侧壁上设有活性炭吸附墙4,所述种植坑的底部铺设有污染物吸附层3,所述污染物吸附层上铺设有污泥造粒层2,所述污泥造粒层中夹设有若干活性炭吸附层5。具体的,活性炭吸附墙包括排列铺设的若干活性炭模块1,活性炭吸附墙的厚度为3cm。具体的活性炭吸附层由活性炭模块6构成活性炭模块上设有活性炭孔隙7,具体包括粉状碳、破碎碳和颗粒碳;所述活性碳吸附层的厚度为0.5cm。且相邻两个活性炭吸附层之间的距离为30cm。本实施例中,污染物吸附层包括活性氧化镁、沸石和石膏,所述污泥吸附层的厚度为1~5cm。污泥造粒层采用粒径为0.01-1cm的污泥造粒;所述污泥造粒由市政脱水污泥用石膏、水泥和保水剂混合造粒而成。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覆土层1,覆土层设置在污泥造粒层上,覆土层的厚度范围为15cm。覆土层上种植有植被,植被为沙棘和高羊茅。表1为按照上述实施例种得的沙棘和高羊茅的生长情况表2为按照上述实施例种植植被3个月后,周围土壤中污染浓度(mg/KG)TPTN有机污染物Cd完成时530.30.151月后620.20.132月后540.30.113月后730.30.10通过表1和表2可看出,本技术一种植被种植结构既能有效利用市政污泥中营养成分和水分,同时又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植被生长情况良好,适用于干旱地区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本技术一种植被种植结构,种植结构四周活性碳吸附墙,所有扩散到周围土壤中的水和气都经过活性碳吸附墙,保证了种植区域与周围土壤的通气通水和物质交换性,形成一体;通过设置的污染物吸附层,能够防止污泥造粒层对种植坑周围的土壤造成污染;利用设置的污泥造粒层,污泥造粒中的污泥与保水剂混合,大大提高了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的水分;本技术中多重结构措施确保污泥释放污染物不会对周围环境的构成风险;施工简单、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和大量材料、成本低,适合干旱地区生态恢复。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被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坑,所述种植坑的侧壁上设有活性炭吸附墙,所述种植坑的底部铺设有污染物吸附层,所述污染物吸附层上铺设有污泥造粒层,所述污泥造粒层中夹设有若干活性炭吸附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被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坑,所述种植坑的侧壁上设有活性炭吸附墙,所述种植坑的底部铺设有污染物吸附层,所述污染物吸附层上铺设有污泥造粒层,所述污泥造粒层中夹设有若干活性炭吸附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被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墙包括排列铺设的若干活性炭模块,所述活性炭吸附墙的厚度为0.5~5cm。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卫民程寒飞王浩项萌李明朱巧红冉景夏溢焦朋朋刘金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