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筒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27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筒电缆,其包括中心线缆、偏心线缆、无纹布、铜编织层、碳纤维编织层和PVC外被层,四股偏心线缆以一股中心线缆为中心相绞合形成芯线组,所述无纹布、铜编织层、碳纤维编织层和PVC外被层依次包覆在芯线组上;合理布置中心线缆和偏心线缆的位置,使得电缆内部结构更加紧凑,采用无纹布进行包覆,保证结构更加紧密,不易松散,提高了卷筒电缆的抗拉强度;铜编织层能改善了卷筒电缆的圆整度,提高了卷筒电缆的抗压抗拉强度,且具有屏蔽效果,有效提升抗辐射及抗干扰能力,碳纤维编织层采用碳纤维丝编织而成,使得卷筒电缆外径变小、柔软、不易断裂,提高卷筒电缆的耐曲绕性,韧性好,抗撕拉,大大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筒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卷筒电缆。
技术介绍
电线电缆行业虽然只是一个配套行业,却占据着中国电工行业1/4的产值。它产品种类众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电力、建筑、通信、制造等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密切相关。电线电缆还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动脉”与“神经”,是输送电能、传递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仪器、仪表,实现电磁能量转换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器材,是未来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必要的基础产品。卷筒电缆被广泛应用于行车、起重机、运输机械及输送机,还可作为其他设备的移动电源使用。卷筒电缆在设备作业中不断的被卷绕或伸展,且相互间不断摩擦,长期运行会造成导体断裂及电缆磨损严重,造成工程停滞或者安全隐患。故卷筒电缆需要经常更换,增大成本投入和人力投入,影响工作效率。传统电缆采用导电铜芯和绝缘层组成。此类电缆在运行过程中导体容易断裂,造成电力中断,线芯外观变形且电缆磨损严重,扭曲变形带来安全隐患,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耐磨、柔软,不易扭曲变形,断裂,使用寿命长的卷筒电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卷筒电缆,其包括中心线缆、偏心线缆、无纹布、铜编织层、碳纤维编织层和PVC外被层,四股偏心线缆以一股中心线缆为中心相绞合形成芯线组,所述无纹布、铜编织层、碳纤维编织层和PVC外被层依次包覆在芯线组上,所述无纹布的厚度为0.15~0.25mm,所述PVC外被层的厚度为8.9~9.1mm,所述中心线缆和偏心线缆均包括由多股铜线绞合而成的导体和包覆在该导体上的PVC绝缘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PVC绝缘层的厚度为2.6~2.8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铜编织层的厚度为0.2~0.3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碳纤维编织层的厚度为0.1~0.2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PVC绝缘层的外表面设有多条沿其轴向方向依次排列的环状凸起,环状凸起能提升中心线缆、偏心线缆与PVC外被层之间配合的牢固性,进一步提升抗拉性能,不易扭曲变形,断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布置中心线缆和偏心线缆的位置,使得电缆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依次包覆有无纹布、铜编织层、碳纤维编织层和PVC外被层,采用无纹布进行包覆,保证结构更加紧密,不易松散,提高了卷筒电缆的抗拉强度;铜编织层能改善了卷筒电缆的圆整度,提高了卷筒电缆的抗压抗拉强度,且具有屏蔽效果,有效提升抗辐射及抗干扰能力,碳纤维编织层采用碳纤维丝编织而成,使得卷筒电缆外径变小、柔软、不易断裂,提高卷筒电缆的耐曲绕性,同时碳纤维丝结构使得卷筒电缆具有优异的抗老化和抗腐蚀性能;PVC外被层具有较好的耐油性、耐化学性和耐磨等性能,韧性好,抗撕拉,大大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卷筒电缆,其包括中心线缆1、偏心线缆2、无纹布3、铜编织层4、碳纤维编织层5和PVC外被层6,四股偏心线缆2以一股中心线缆1为中心相绞合形成芯线组,所述无纹布3、铜编织层4、碳纤维编织层5和PVC外被层6依次包覆在芯线组上,合理布置中心线缆1和偏心线缆2的位置,使得电缆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依次包覆有无纹布3、铜编织层4、碳纤维编织层5和PVC外被层6,采用无纹布3进行包覆,保证结构更加紧密,不易松散,提高了卷筒电缆的抗拉强度;铜编织层4能改善了卷筒电缆的圆整度,提高了卷筒电缆的抗压抗拉强度,且具有屏蔽效果,有效提升抗辐射及抗干扰能力,碳纤维编织层5采用碳纤维丝编织而成,使得卷筒电缆外径变小、柔软、不易断裂,提高卷筒电缆的耐曲绕性,同时碳纤维丝结构使得卷筒电缆具有优异的抗老化和抗腐蚀性能;PVC外被层6具有较好的耐油性、耐化学性和耐磨等性能,韧性好,抗撕拉,大大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具体的,所述中心线缆1和偏心线缆2均包括由多股铜线绞合而成的导体和包覆在该导体上的PVC绝缘层。所述PVC绝缘层的厚度为2.6~2.8mm,优选为2.7mm。所述PVC外被层6的厚度为8.9~9.1mm,优选为9.0mm。所述无纹布3的厚度为0.15~0.25mm,优选为0.2mm。所述铜编织层4的厚度为0.2~0.3mm,优选为0.2mm。所述碳纤维编织层5的厚度为0.1~0.2mm,优选为0.1mm。较佳的,在所述PVC绝缘层的外表面设有多条沿其轴向方向依次排列的环状凸起(图中未示),环状凸起能提升中心线缆1、偏心线缆2与PVC外被层6之间配合的牢固性,进一步提升抗拉性能,不易扭曲变形,断裂。为进一步提升耐磨和抗拉效果,也可以在所述PVC外被层6的外表面设有多条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凸条(图中未示)。凸条能增强抗拉性能,而且在使用时,是凸条先与其它物品或基面相接触,避免与PVC外被层6直接接触,提升使用寿命。另外还在该凸条内嵌有接地线。将接地线的一端与铜编织层4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更能提升屏蔽效果,抗干扰能力强。当然,也可以在包覆PVC外被层6的外表面包覆有涤纶纤维编织层,保护PVC外被层6不受或少受各种光、热、潮、低温、酸碱气体等的侵蚀和外界机械力的损伤,确保电缆在恶劣环境的安全运行,进一步延长使用寿命。为提升PVC外被层6与涤纶纤维编织层的配合效果,在PVC外被层6的外表面布满能卡入所述涤纶纤维编织层的网孔的凸点。另外,也可以在所述PVC外被层6的内表面上设有一条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凹槽,该凹槽的底面设有钢丝。较佳的,为方便撕开PVC外被层6,该钢丝的横截面外形轮廓优选为三角形。加设有钢丝,在增加抗拉性能的同时,也利于方便快速撕开PVC外被层6,方便接线工序。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如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结构的电线电缆,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筒电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心线缆、偏心线缆、无纹布、铜编织层、碳纤维编织层和PVC外被层,四股偏心线缆以一股中心线缆为中心相绞合形成芯线组,所述无纹布、铜编织层、碳纤维编织层和PVC外被层依次包覆在芯线组上,所述无纹布的厚度为0.15~0.25mm,所述PVC外被层的厚度为8.9~9.1mm,所述中心线缆和偏心线缆均包括由多股铜线绞合而成的导体和包覆在该导体上的PVC绝缘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筒电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心线缆、偏心线缆、无纹布、铜编织层、碳纤维编织层和PVC外被层,四股偏心线缆以一股中心线缆为中心相绞合形成芯线组,所述无纹布、铜编织层、碳纤维编织层和PVC外被层依次包覆在芯线组上,所述无纹布的厚度为0.15~0.25mm,所述PVC外被层的厚度为8.9~9.1mm,所述中心线缆和偏心线缆均包括由多股铜线绞合而成的导体和包覆在该导体上的PVC绝缘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永晟电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