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区域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064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区域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它包括设在钢筋混凝土柱(4)中的纵向钢筋(1)和纵向约束钢筋(2),其特征在于:在纵向钢筋(1)及纵向约束钢筋(2)上连接有区域约束箍筋(3)。(*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尤其是一种区域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柱结构设计中,通常是将柱子作为整体加以约束,从而提高柱子的强度及延性。但在受力过程中,由于钢筋混凝土柱各部位及截面各部分受力通常不均匀,其各部分所承受的压、剪强度均不一样,而整体约束未考虑这种不均匀性,从而降低了约束钢筋的约束效果,使柱子的强度及延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约束效果好、承受压力及剪切的能力高、延性好的区域约束钢筋混凝土柱,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设在钢筋混凝土柱(4)中的纵向钢筋(1)和纵向约束钢筋(2),在纵向钢筋(1)及纵向约束钢筋(2)上连接有区域约束箍筋(3)。在钢筋混凝土柱(4)的纵向钢筋(1)和纵向约束钢筋(2)上连接有2~4个矩形的区域约束箍筋(3),并且在由两两区域约束箍筋(3)围合而成的区域四角配置有至少一根纵向钢筋(1)或纵向约束钢筋(2)。纵向约束钢筋(1)和纵向约束钢筋(2)绑扎在区域约束箍筋(3)上。区域约束箍筋(3)为弯勾箍或闪光对焊箍。本技术在传统钢筋混凝土柱受力较大部位的约束钢筋上增加了区域约束箍筋,并相应在区域约束箍筋内增加纵向约束钢筋,将整个钢筋混凝土柱的约束体由整体化为整体与区域结合,提高了整个钢筋混凝土柱的受压及受剪强度,可提高承载力30%以上。在由区域约束箍筋与纵向钢筋、纵向约束钢筋构成的约束区,其承受压力及剪切的能力更高,在局部受压的情况下,约束区有更多的钢筋参与工作,而且各纵向钢筋的支承长度更短,稳定承载力更高,约束效果更好,从而达到提高强度及延性的效果。而且经过试验表明,本技术在破坏形态上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截然不同,其具备极高的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可以大幅度改善现有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抗振性能好的优点。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采用对称配筋方式,在制作时,在钢筋混凝土柱4的横截面四侧设置4个矩形的区域约束箍筋3,并在每个区域约束箍筋3内的纵向钢筋1之间配置纵向约束钢筋2,纵向约束钢筋1和纵向约束钢筋2可绑扎或焊接在区域约束箍筋3上,最好绑扎在区域约束箍筋3上。4个矩形的区域约束箍筋3和纵向钢筋1、纵向约束钢筋2将钢筋混凝土柱4分割成4个强约束区域(图中I区)及强约束区间的弱约束区域(图中II区)。其中区域约束箍筋3为弯勾箍或闪光对焊箍。权利要求1.一种区域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它包括设在钢筋混凝土柱(4)中的纵向钢筋(1)和纵向约束钢筋(2),其特征在于在纵向钢筋(1)及纵向约束钢筋(2)上连接有区域约束箍筋(3)。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在钢筋混凝土柱(4)的纵向钢筋(1)和纵向约束钢筋(2)上连接有2~4个矩形的区域约束箍筋(3),并且在由两两区域约束箍筋(3)围合而成的区域四角配置有至少一根纵向钢筋(1)或纵向约束钢筋(2)。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区域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纵向约束钢筋(1)和纵向约束钢筋(2)绑扎在区域约束箍筋(3)上。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区域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区域约束箍筋(3)为弯勾箍或闪光对焊箍。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区域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它包括设在钢筋混凝土柱中的纵向钢筋和纵向约束钢筋,在纵向钢筋及纵向约束钢筋上连接有区域约束箍筋;并且在由两两区域约束箍筋围合而成的区域四角配置有至少一根纵向钢筋或纵向约束钢筋;纵向约束钢筋和纵向约束钢筋绑扎在区域约束箍筋上;区域约束箍筋为弯勾箍或闪光对焊箍;与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柱相比,本技术具有约束效果更好、承受压力及剪切的能力更高且抗震性能更好的等优点。文档编号E04C3/30GK2844275SQ20052020074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6日专利技术者曹新明 申请人:贵州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新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