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片过辊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极片过辊结构。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20世纪开发成功的新型高能电池。锂离子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进入产业化阶段,并飞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由于比能量高、体积小、环境友好而受到各行业的青睐,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及新能源汽车等。目前,在锂电池制造行业中,需要通过锂电池电芯卷绕设备来完成锂电池电芯卷绕环节,锂电池电芯卷绕设备中通常都会使用很多过辊用于承载传送极片,而现有的过辊结构安装方式为靠挤压支撑轴承内圈,使其间隙减小,而达到减小轴向传动的目的,这样导致支撑轴承额外受到轴向的压力,使过辊转动的摩擦力增大,摩擦力增大的同时,过辊运动惯性、运动惯量也会增大,导致运行效果与整体张力控制不稳定,从而影响卷绕出来的锂电池电芯生产的质量及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极片过辊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极片过辊结构,包括第一过辊、第一中心轴和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过辊内壁的一端设有第一滚动组件,所述第一过辊内壁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过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辊(1)、第一中心轴(2)和第一固定组件(50),所述第一过辊(1)内壁的一端设有第一滚动组件,所述第一过辊(1)内壁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滚动组件,所述第一过辊(1)通过第一滚动组件、第二滚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中心轴(2)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50)与所述第一中心轴(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滚动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31)和第一轴承(32),所述第一轴承(32)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座(31)内,所述第一轴承座(31)固定在所述第一过辊(1)内壁上,所述第一中心轴(2)的一端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轴承(32)内圈的一部分支撑于所述第一台阶上,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过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辊(1)、第一中心轴(2)和第一固定组件(50),所述第一过辊(1)内壁的一端设有第一滚动组件,所述第一过辊(1)内壁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滚动组件,所述第一过辊(1)通过第一滚动组件、第二滚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中心轴(2)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50)与所述第一中心轴(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滚动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31)和第一轴承(32),所述第一轴承(32)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座(31)内,所述第一轴承座(31)固定在所述第一过辊(1)内壁上,所述第一中心轴(2)的一端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轴承(32)内圈的一部分支撑于所述第一台阶上,所述第一轴承(32)内圈的另一部分支撑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50)上;所述第二滚动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座(41)和第二轴承(42),所述第二轴承座(41)固定在所述第一过辊(1)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轴承(42)设于所述第二轴承座(41)内,所述第一中心轴(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轴承(42)套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轴(2)上;所述第一固定组件(50)包括弹性件(51)和限位件(52),所述弹性件(51)、限位件(52)均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31)内,所述弹性件(51)位于所述第一轴承(32)与所述限位件(5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轴承(32)外圈的另一侧抵靠,所述限位件(52)与所述第一轴承座(31)抵靠,所述第一轴承(32)内圈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中心轴(2)、第一固定组件(50)抵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片过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50)还包括第一锁紧端盖(53)和第一锁紧件(54),所述弹性件(51)、限位件(52)均套于所述第一锁紧端盖(53)上,所述第一锁紧端盖(53)通过第一锁紧件(54)与所述第一中心轴(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锁紧端盖(53)设有第三台阶,所述第一轴承(32)内圈的另一部分支撑于所述第三台阶上并与所述第一锁紧端盖(53)抵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片过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轴(2)靠近所述第二台阶的端部设有安装凹槽(21),所述安装凹槽(21)内设有固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片过辊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耳托板(6),所述极耳托板(6)呈弧形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祥领,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基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