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密性检测平台的堵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463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密性检测平台的堵头装置,包括堵头外体装置、导流支撑装置和输放气装置,所述堵头外体装置包括第一堵漏气囊、防滑层和第二堵漏气囊,所述第一堵漏气囊为空心圆柱体,且所述第一堵漏气囊的外侧壁上分布有所述防滑层;并在第二堵漏气囊的外侧壁上设置多个第二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均匀分布在第二堵漏气囊的外侧壁上,可令第二堵漏气囊内部的气流均匀并快速的向第一堵漏气囊内流动,令气体迅速充满第一堵漏气囊,且气体流动中均匀分布,使第一堵漏气囊在管道内的位置固定较好,不会出现褶皱歪斜现象,设置两层气囊,中间形成较大不需要充气空间,节省了气囊充气所需的时间,可加快气囊的充放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密性检测平台的堵头装置
本技术属于管道堵头
,具体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平台的堵头装置。
技术介绍
管道堵漏气囊是橡胶和纤维织物等高分子合成材料经高温硫化工艺制成的一种多规格,多形状的用于管道,涵洞输水,排污,除淤维修的橡胶产品,它可在不同管径,不同平面和不同位置上快速阻断水流,是地下管道进行输排水和淤污治理的专用工具。原有管道堵漏气囊在使用时,需要把未打气状态的气囊安装在管道的一端,然后对气囊进行充气,来对管道的一端进行封堵,然后对管道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管道较小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充满气囊,但有时所封堵的管道较粗,而气囊又需要全部充满气才可进行封堵,整个充放气时间较长,比较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平台的堵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原有管道堵漏气囊在使用时,需要把未打气状态的气囊安装在管道的一端,然后对气囊进行充气,来对管道的一端进行封堵,然后对管道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管道较小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充满气囊,但有时所封堵的管道较粗,而气囊又需要全部充满气才可进行封堵,整个充放气时间较长,比较浪费时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密性检测平台的堵头装置,包括堵头外体装置、导流支撑装置和输放气装置,所述堵头外体装置包括第一堵漏气囊、防滑层和第二堵漏气囊,所述第一堵漏气囊为空心圆柱体,且所述第一堵漏气囊的外侧壁上分布有所述防滑层,所述防滑层与所述第一堵漏气囊粘接固定,所述第二堵漏气囊为圆柱体,且所述第二堵漏气囊位于所述第一堵漏气囊的内部中间位置处,且所述第二堵漏气囊的外表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导流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导流撑架、第二导流管和第三导流撑架,所述通孔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撑架分布在所述第二堵漏气囊的前端外侧壁上,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导流撑架,且所述第一导流撑架贯穿所述第一堵漏气囊和所述第二堵漏气囊,所述第三导流撑架位于所述第二堵漏气囊的后端,且所述第三导流撑架贯穿所述第一堵漏气囊和所述第二堵漏气囊,所述第二导流管分布于所述第二堵漏气囊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导流管与所述第一堵漏气囊和所述第二堵漏气囊的连接处均开设有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导流管与所述第一堵漏气囊和所述第二堵漏气囊密封连接,所述输放气装置包括气囊气门嘴、气门嘴固定座和输气管固定螺母,所述气门嘴固定座安装于所述第二堵漏气囊的前表面,且所述气门嘴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堵漏气囊固定连接,所述气门嘴固定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圆形槽孔,所述气囊气门嘴安装于所述圆形槽孔内,且所述气囊气门嘴与所述气门嘴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气囊气门嘴贯穿所述第二堵漏气囊,所述气门嘴固定座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输气管固定螺母,所述输气管固定螺母与所述气门嘴固定座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堵漏气囊和所述第二堵漏气囊均有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二堵漏气囊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堵漏气囊的厚度。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撑架由八个导气管组成,所述导气管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堵漏气囊的外侧壁,且所述导气管贯穿所述第一堵漏气囊和所述第二堵漏气囊,并与所述第一堵漏气囊和所述第二堵漏气囊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流管数量为若干个,且所述第二导流管数量为八的倍数,所述第二导流管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堵漏气囊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导流管由橡胶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第一堵漏气囊的内部嵌设有胎体帘布层和缓冲层,所述胎体帘布层由三层无纺布交错粘合固定制成。优选的,所述气门嘴固定座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输气管固定螺母的内侧壁底端设有滑轨,所述输气管固定螺母与所述气门嘴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输气管固定螺母的内侧壁顶端设有阴螺纹。优选的,所述气囊气门嘴的内部安装有气门芯,所述气门芯与所述气囊气门嘴卡合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堵漏气囊与第二堵漏气囊之间通过导流支撑装置连接,利用第一导流撑架把气流均匀的导向第一堵漏气囊内,可使气流同时分散到气囊的各个方向,可避免气囊一侧鼓包现象,并在第二堵漏气囊的外侧壁上设置多个第二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均匀分布在第二堵漏气囊的外侧壁上,可令第二堵漏气囊内部的气流均匀并快速的向第一堵漏气囊内流动,令气体迅速充满第一堵漏气囊,且气体流动中均匀分布,使第一堵漏气囊在管道内的位置固定较好,不会出现褶皱歪斜现象,设置两层气囊,中间形成较大不需要充气空间,节省了气囊充气所需的时间,可加快气囊的充放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气囊气门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堵头外体装置;11、第一堵漏气囊;12、防滑层;13、第二堵漏气囊;20、导流支撑装置;21、第一导流撑架;22、第二导流管;23、第三导流撑架;30、输放气装置;31、气囊气门嘴;311、气门芯;32、气门嘴固定座;33、输气管固定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气密性检测平台的堵头装置,包括堵头外体装置10、导流支撑装置20和输放气装置30,堵头外体装置10包括第一堵漏气囊11、防滑层12和第二堵漏气囊13,第一堵漏气囊11为空心圆柱体,且第一堵漏气囊11的外侧壁上分布有防滑层12,防滑层12与第一堵漏气囊11粘接固定,第二堵漏气囊13为圆柱体,且第二堵漏气囊13位于第一堵漏气囊1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且第二堵漏气囊13的外表壁上开设有通孔,导流支撑装置20包括第一导流撑架21、第二导流管22和第三导流撑架23,通孔数量为多个,第一导流撑架21分布在第二堵漏气囊13的前端外侧壁上,通孔贯穿第一导流撑架21,且第一导流撑架21贯穿第一堵漏气囊11和第二堵漏气囊13,第三导流撑架23位于第二堵漏气囊13的后端,且第三导流撑架23贯穿第一堵漏气囊11和第二堵漏气囊13,第二导流管22分布于第二堵漏气囊13的外侧壁上,第二导流管22与第一堵漏气囊11和第二堵漏气囊13的连接处均开设有通孔,第二导流管22与第一堵漏气囊11和第二堵漏气囊13密封连接,输放气装置30包括气囊气门嘴31、气门嘴固定座32和输气管固定螺母33,气门嘴固定座32安装于第二堵漏气囊13的前表面,且气门嘴固定座32与第二堵漏气囊13固定连接,气门嘴固定座32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圆形槽孔,气囊气门嘴31安装于圆形槽孔内,且气囊气门嘴31与气门嘴固定座32固定连接,气囊气门嘴31贯穿第二堵漏气囊13,气门嘴固定座32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输气管固定螺母33,输气管固定螺母33与气门嘴固定座32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堵头外体装置10包括第一堵漏气囊11、防滑层12和第二堵漏气囊13,第一堵漏气囊11的外侧壁上分布有防滑层12,防滑层12与第一堵漏气囊11粘接固定,第二堵漏气囊13为圆柱体,且第二堵漏气囊13位于第一堵漏气囊1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且第二堵漏气囊13的外表壁上开设有通孔,第一堵漏气囊11与第二堵漏气囊13之间通过导流支撑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密性检测平台的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堵头外体装置(10)、导流支撑装置(20)和输放气装置(30),所述堵头外体装置(10)包括第一堵漏气囊(11)、防滑层(12)和第二堵漏气囊(13),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为空心圆柱体,且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的外侧壁上分布有所述防滑层(12),所述防滑层(12)与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粘接固定,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为圆柱体,且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位于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且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的外表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导流支撑装置(20)包括第一导流撑架(21)、第二导流管(22)和第三导流撑架(23),所述通孔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撑架(21)分布在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的前端外侧壁上,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导流撑架(21),且所述第一导流撑架(21)贯穿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和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所述第三导流撑架(23)位于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的后端,且所述第三导流撑架(23)贯穿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和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所述第二导流管(22)分布于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导流管(22)与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和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的连接处均开设有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导流管(22)与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和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密封连接,所述输放气装置(30)包括气囊气门嘴(31)、气门嘴固定座(32)和输气管固定螺母(33),所述气门嘴固定座(32)安装于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的前表面,且所述气门嘴固定座(32)与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固定连接,所述气门嘴固定座(32)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圆形槽孔,所述气囊气门嘴(31)安装于所述圆形槽孔内,且所述气囊气门嘴(31)与所述气门嘴固定座(32)固定连接,所述气囊气门嘴(31)贯穿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所述气门嘴固定座(32)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输气管固定螺母(33),所述输气管固定螺母(33)与所述气门嘴固定座(32)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性检测平台的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堵头外体装置(10)、导流支撑装置(20)和输放气装置(30),所述堵头外体装置(10)包括第一堵漏气囊(11)、防滑层(12)和第二堵漏气囊(13),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为空心圆柱体,且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的外侧壁上分布有所述防滑层(12),所述防滑层(12)与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粘接固定,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为圆柱体,且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位于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且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的外表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导流支撑装置(20)包括第一导流撑架(21)、第二导流管(22)和第三导流撑架(23),所述通孔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撑架(21)分布在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的前端外侧壁上,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导流撑架(21),且所述第一导流撑架(21)贯穿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和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所述第三导流撑架(23)位于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的后端,且所述第三导流撑架(23)贯穿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和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所述第二导流管(22)分布于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导流管(22)与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和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的连接处均开设有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导流管(22)与所述第一堵漏气囊(11)和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密封连接,所述输放气装置(30)包括气囊气门嘴(31)、气门嘴固定座(32)和输气管固定螺母(33),所述气门嘴固定座(32)安装于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的前表面,且所述气门嘴固定座(32)与所述第二堵漏气囊(13)固定连接,所述气门嘴固定座(32)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圆形槽孔,所述气囊气门嘴(31)安装于所述圆形槽孔内,且所述气囊气门嘴(31)与所述气门嘴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靖江市富源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