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3992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51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排渣管(9)、倾斜式移动床换热器(11),其特征是:倾斜式移动床换热器(11)的整体呈倾斜形式,上部错流段(11‑16)和下部错流段(11‑17)分别由上导流板(11‑10)和下导流板(11‑12)组成,两段错流段均设置有上下两个风室,下部错流段上风室(11‑11)与上部错流段下风室(11‑4)间通过风室连接烟管(11‑3)连接;上部错流段下风室(11‑4)设有底渣收集箱(11‑15);两段错流段之间有灰道中部封压段(11‑9),下部错流段(11‑17)以下设置有灰道下部封压段(11‑13)。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再循环烟气作为换热介质,将底渣绝大部分热量回收至炉膛(1)或尾部烟道(4)的适宜位置,减少了锅炉灰渣物理热损失,提高了锅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具体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底渣冷却与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从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排出的高温底渣含有大量的物理显热,需采用合适的底渣冷却装置进行底渣冷却及余热回收。传统的底渣余热技术有滚筒水冷、流化床风水冷、移动床风冷等。这些传统方法都无法获得高温换热介质(水或空气),余热利用率低,并伴有阻力大、磨损等问题。滚筒冷渣器出水温度在100℃以下,底渣余热回收利用率也只有10%左右;并且吸热后的冷凝水被送回至回热系统,排挤汽轮机末级或多级低压加热器的抽汽,降低汽轮机效率;甚至还可能出现机组所有的凝结水量都不足以满足底渣冷却需求的情况。流化床冷渣器的流化风在流化床冷渣器内吸热后形成的约300-400℃热空气被送回至炉膛作为补充二次风使用,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气固换热与受热面磨损的矛盾,以及常有的堵渣、燃烧结焦等问题;虽然采用双分选式流化床冷渣器(CN201010297379.9)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空气在冷渣器内换热后的风温不超过400℃,风量消耗较大。传统的移动床冷渣器其普遍存在问题是,采用空气作为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排渣管(9)、倾斜式移动床换热器(11);其特征是:倾斜式移动床换热器(11)包括烟道进口段(11‑1)、下部错流段下风室(11‑2)、风室连接烟管(11‑3)、上部错流段下风室(11‑4)、烟道出口段(11‑5)、灰道进口段(11‑6)、底渣扩散段(11‑7)、上部错流段上风室(11‑8)、灰道中部封压段(11‑9)、上导流板(11‑10)、下部错流段上风室(11‑11)、下导流板(11‑12)、灰道下部封压段(11‑13)、旋转排渣阀(11‑14)、细底渣收集箱(11‑15)、上部错流段(11‑16)、下部错流段(11‑17)、竖直灰道(1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排渣管(9)、倾斜式移动床换热器(11);其特征是:倾斜式移动床换热器(11)包括烟道进口段(11-1)、下部错流段下风室(11-2)、风室连接烟管(11-3)、上部错流段下风室(11-4)、烟道出口段(11-5)、灰道进口段(11-6)、底渣扩散段(11-7)、上部错流段上风室(11-8)、灰道中部封压段(11-9)、上导流板(11-10)、下部错流段上风室(11-11)、下导流板(11-12)、灰道下部封压段(11-13)、旋转排渣阀(11-14)、细底渣收集箱(11-15)、上部错流段(11-16)、下部错流段(11-17)、竖直灰道(11-18)、倾斜灰道(11-19);倾斜式移动床换热器(11)的整体呈倾斜形式,倾斜灰道(11-19)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α)在35-80°之间;在倾斜式移动床换热器(11)顶部的灰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啸风杨帆郑雄李建波王泉海范旭宸刘卓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