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绿色建筑结构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绿色建筑中,人们能够通过选择能够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在建筑生命周期中降低碳排放的总量,或通过降低混凝土或钢筋的使用量优化建筑的地基和结构构件来降低碳排放,或通过采用高效冷水机组、水泵风机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来降低碳排放,上述方法多适用于建筑搭建的过程,无法对现有的建筑进行绿色化建设,且投入成本高,故现设计一种在工作过程中无须投入其他能源即可运行的、能够适用于现有写字楼建筑的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包括平台顶面的后侧固定安装储水箱,储水箱前面的下部固定安装纵向的第一管道的后端,第一管道的后端与储水箱内部相通,第一管道外周的后部固定安装第一水阀,第一管道外周的前部固定安装第二水阀,第一水阀与第二水阀之间设有水泵,水泵固定安装在第一管道的外周,平台顶面的前部设有横向的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7)顶面的后侧固定安装储水箱(8),储水箱(8)前面的下部固定安装纵向的第一管道(9)的后端,第一管道(9)的后端与储水箱(8)内部相通,第一管道(9)外周的后部固定安装第一水阀(10),第一管道(9)外周的前部固定安装第二水阀(11),第一水阀(10)与第二水阀(11)之间设有水泵(12),水泵(12)固定安装在第一管道(9)的外周,平台(7)顶面的前部设有横向的第二管道(13),第二管道(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弯头管(14)的一端,弯头管(14)的另一端分别与坡面(1)两侧对应的水渠(6)的后侧内部相通,弯头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7)顶面的后侧固定安装储水箱(8),储水箱(8)前面的下部固定安装纵向的第一管道(9)的后端,第一管道(9)的后端与储水箱(8)内部相通,第一管道(9)外周的后部固定安装第一水阀(10),第一管道(9)外周的前部固定安装第二水阀(11),第一水阀(10)与第二水阀(11)之间设有水泵(12),水泵(12)固定安装在第一管道(9)的外周,平台(7)顶面的前部设有横向的第二管道(13),第二管道(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弯头管(14)的一端,弯头管(14)的另一端分别与坡面(1)两侧对应的水渠(6)的后侧内部相通,弯头管(14)之间设有数个纵向的短管(15),短管(15)的后端均与第二管道(13)的前侧内部相通,短管(15)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水渠(6)的后侧内部相通,平台(7)的顶面设有短L型管(16),短L型管(16)纵向管的后端与储水箱(8)前面的下部固定连接,短L型管(16)的水平管位于第一水阀(10)与水泵(12)之间,短L型管(16)水平管的一端与第一管道(9)的一侧固定连接,短L型管(16)水平管的外周固定安装第三水阀(17),平台(7)的顶面设有长L型管(18),长L型管(18)的水平管位于第二水阀(11)与水泵(12)之间,长L型管(18)水平管的一端与第一管道(9)的一侧固定连接,长L型管(18)水平管的外周固定安装第四水阀(19),第三水阀(17)与第四水阀(19)以水泵(12)为中心相互对称,第三水阀(17)的阀门固定安装第一伞齿轮(20),第四水阀(19)的阀门固定安装第二伞齿轮(21),第一水阀(10)的阀门固定安装第一链轮(23),第二水阀(11)的阀门固定安装第二链轮(24),第一链轮(23)与第二链轮(24)之间通过第一链条(25)连接,第一链轮(23)与第二链轮(24)之间设有第三链轮(26),第三链轮(26)的外周与第一链条(25)的内圈啮合,第三链轮(26)的一侧通过转轴固定安装第三伞齿轮(22),第三伞齿轮(22)分别同时与第一伞齿轮(20)、第二伞齿轮(21)的啮合;坡面(1)顶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竖板(27)的底面,坡面(1)顶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二竖板(28)的底面,第一竖板(27)背面的下部开设纵向的第一插孔,第一插孔内壁顶面开设竖向的管槽(29),管槽(29)内固定安装竖管(30),长L型管(18)纵向管的前端能够插入第一插孔内与且与竖管(30)背面的下部内部相通,第一竖板(27)内侧上部开设横向的第二插孔,第二插孔与管槽(29)内部相通,第一竖板(27)与第二竖板(28)之间设有横管(31),横管(31)的一端能够插入至第二插孔内且与竖管(30)内侧固定连接,横管(31)的内部与竖管(30)的内部相通,横管(31)的另一端与第二竖板(28)的内侧固定连接,横管(31)的底面分别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喷头(32),喷头(32)分别位于对应的种植垄(2)的正上方;平台(7)顶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杆(33)的底端,固定杆(33)顶端的上方设有纵向的风车轴(34),风车轴(34)的前端固定安装风车(35),固定杆(33)顶端的外周设有插接装置,插接装置的正上方设有固定装置,风车轴(34)通过固定装置与插接装置配合安装,风车轴(34)外周的后侧固定安装第四伞齿轮(36),插接装置的正下方设有第五伞齿轮(37),第五伞齿轮(37)的内圈通过轴承连接固定杆(33)的外周,第四伞齿轮(36)与第五伞齿轮(37)啮合,第五伞齿轮(37)的底面固定连接第六伞齿轮(38)的顶面,第六伞齿轮(38)的内圈通过轴承连接固定杆(33)的外周,第四伞齿轮(36)的正下方设有第七伞齿轮(39),第七伞齿轮(39)与第六伞齿轮(38)啮合,第一伞齿轮(37)后方设有第四带轮(40),第四带轮(40)与第七伞齿轮(39)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连接,转轴的前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杆(33)的背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培君,宁晓菊,岳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